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附属旧址主要是指因南方局、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活动所产生的,除了位于红岩村的办事处大楼和位于曾家岩的周公馆以外的其他遗址遗迹,包括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招待所,红岩礼堂,红岩托儿所,饶国模故居,水井,防空洞等。
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招待所与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大楼隔沟相望,是一幢深灰色土墙楼房。这幢小屋建筑面积129平方米,原是饶国模大有农场员工的住房,外貌看似平房实则内部夹有木板形成阁楼,一楼一底有四间房屋;后来,又在两头靠墙处增修了一间小屋,故一共有六间房屋。1939年夏,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迁入红岩村后,最初机要电台工作人员住在这里。不久,由于工作人员增多和秘密工作的需要,南方局将机要电台迁至办事处三楼,把这里改作招待所。招待所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接待:南方局下属组织来红岩村汇报请示工作、学习中央文件的领导同志,以及海外归来的华侨党员干部;各级地方组织送到南方局进行短期培训的干部;准备送往延安的各类同志;从延安派出来准备充实各地方党组织工作的干部;各地方党组织到南方局待命准备重新分配工作的干部;八路军、新四军过往人员;我党我军领导同志家属和亲戚,以及一些烈士遗孤,如毛泽覃的儿子毛楚雄、蔡和森的儿子蔡博、叶剑英的儿子叶选平、李硕勋的儿子李鹏等人,均曾在这里住过。
位于办事处大楼西侧的红岩礼堂,是在1944年秋冬,南方局和办事处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为准备将来更多的同志到重庆来工作而决定修建的。礼堂于1945年初破土动工,8月建成。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同志自己设计并参加了修建。整幢房屋一楼一底,占地面积199平方米,建筑面积398平方米。底层是礼堂,二楼是宿舍。是年8月30日晚上,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同志们在这里为毛泽东莅渝谈判举行了欢迎宴会暨落成典礼。办事处的同志们还在礼堂门口挖掘平整出一块大约四五十平方米的小土坝“乐园”,工作之余常在这里看书、读报、唱歌、排戏和进行娱乐活动。革命的乐观主义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娱乐情趣溢满红岩山谷。
在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大楼西侧大约六七十米远的山坡上,矗立着一座深灰色的土墙穿斗平房,该房坐北朝南,面对深沟和高山,房前是用石头垒起来的一块大约100平方米的小平坝,连堂屋及两边厢房,共有房屋五间,建筑面积127平方米。这里原来是饶国模大有农场工人的住房。1942年,南方局和办事处的托儿所就设在这里。
红岩托儿所是在邓颖超同志的直接关怀下建立起来的。为了让南方局、办事处有了小孩的同志能安心工作,为了使下一代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的成长,1942年初,邓颖超指示南方局工作人员管平、张德碧等同志在这里先办起了托儿互助组,以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托儿所。张德碧任所长。办事处有孩子的女同志来轮流值班,八路军办事处的警卫战士为孩子们自制玩具。据张德碧回忆,红岩托儿所要求每位孩子的妈妈每周都要到托儿所值班一个至两个半天,同时还建立了学习、会议制度,规定每周业务学习一次,每月工作小结一次,每季、年度总结工作一次,建立了上下班交接制度。
红岩托儿所旧址
饶国模旧居(www.xing528.com)
先后进过红岩托儿所的儿童有数十个,有许涤新、荣高棠、陈家康、刘澄清、石西民、童小鹏、于江震、龙飞虎、华岗、罗清、蔡书彬等的子女。周恩来和邓颖超等同志在工作之余常来这里看望孩子们,和孩子们一起玩耍。邓颖超喜欢“小乐天”(荣高棠之子),便自称为“大乐天”,周恩来则戏称自己是“赛乐天”。并作打油诗《题双乐天图》一首:“大乐天抱小乐天,嘻嘻哈哈乐一天。一天不见小乐天,一天想煞大乐天。”这首《题双乐天图》连同邓颖超怀抱“小乐天”的照片,后来被刊用在南方局和办事处办的墙报上,在红岩传诵一时。红岩托儿所为革命培养后代,也从侧面体现了八路军办事处犹如一个革命的大家庭。
在红岩村大有农场内,有一幢用红砖砌成的小楼。这栋楼房的主人,就是南方局和办事处的房东、大有农场的场主饶国模。饶国模是一位拥有殷实家产的爱国知识妇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饶国梁的胞妹。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立志实业救国的饶国模买下了红岩嘴山沟深处的300亩荒谷坡地,创办大有农场。建场初期,为了经营和管理好农场,饶国模便在农场中央的这块小草地上,建造了这栋中西式结合的小红楼,带着三个儿女在农场内安了家。此楼占地面积约7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共有房间10间。从外观上看,形似两层,内部实则三层。在建筑上,该楼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每层楼上楼的楼道都隐藏在一个房间里,而且还有一道门。不熟悉情况的人,在短时间内找不到上楼的地方。
1938年底,八路军办事处移渝。1939年春,因城内办公住宿地点被日机炸毁,先期移驻红岩嘴大有农场的南方局领导同志秦邦宪、何凯丰等人曾在此楼短期居住和工作。抗战八年中,饶国模还经常在这里请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同志品茗观花、饮酒赏月、吟诗作赋、互相唱和。由于此楼坐落在从外面通往办事处的必经小道旁,因此它也起着保护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安全、掩护和隐蔽到红岩的地下党同志和进步人士、爱国青年的作用。一些地下党的同志来南方局汇报请示工作,往往先说找大有农场的刘太太(饶的丈夫姓刘),再由饶国模送到办事处或通知南方局来人联系。此楼的三楼曾一度作为南方局与地下党组织的联络点之一。1946年5月,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同志们迁往南京之前,董必武为饶国模赋诗一首:“八载成功大后方,红岩托足少栖惶。居停雅有园林兴,款客栽花种竹忙。”以此感谢她对南方局和办事处的支持和帮助。在与中国共产党人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在南方局和办事处同志们的影响和帮助下,饶国模由一个爱国主义者逐渐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948年在川东地下党最危难的时候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常委等职。1960年病逝于北京,现葬于红岩。目前,饶国模故居底楼由红岩革命纪念馆举办了饶国模生平业绩展览;二楼作为历史复原陈列,供广大观众参观。“饶国模故居”大门匾额由原南方局老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题写。
南方局和办事处移驻红岩之初,饮用水要靠人从两三里远的嘉陵江边去挑,返回全是陡坡,十分吃力。后来有同志从山沟深处的石缝中发现一小股泉水,便用楠竹对剖成槽将水引到办事处,但还是水量不足并且水源质量没有安全保证,在此期间曾用过山沟中的溪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办事处便在西边的山沟小溪旁挖了口水井。这口水井深约二丈,水源充足,水质纯净,且四季不竭。办事处的日常生活用水从此得以解决。为防止坏人放毒和保证水源卫生,办事处还在井口上加了木盖,不取水时就盖上。
抗日战争时期,日机经常空袭重庆。1940年秋,一颗炸弹就落在了办事处大楼前,震垮了部分墙壁。为防空袭,办事处在水井旁的山脚下挖了一个十余米长的防空洞,并在洞口搭了席棚,种上藤蔓植物隐蔽。每有空袭,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同志以及农场的工人都到这里来躲避。有时空袭时间很长,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同志就利用这个时间给大家讲革命故事、讲国内国际形势。重庆夏季气候炎热,而防空洞口却十分凉快,周恩来、董必武等人在酷暑难当时就常在这里办公、看书、写文章。他们还在这里会见过外国友人和新闻记者,接见过爱国青年学生。
综上所述,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渝办事处附属旧址本体的保护相对较好,但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却少为人知,展示力度还不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