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名仁坤,自号秀全。祖籍广东嘉应(今梅州),出生在花县(今花都市)。在他2岁时其家又移居花县官禄布。洪秀全发动和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即太平天国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
洪秀全从小就生长在农村,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已经“经史诗文无不博览”。15岁那年,即1827年,他第一次参加清朝政府主办的科举考试,但没有考取。虽然第一次科举失败了,但是洪秀全不是一个轻易屈服的人,他抱着“十年磨一剑”的宏愿,于1836和1837年两次去省城广州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天意弄人,这两次考试又没有成功。洪秀全是一个极富反抗精神的人,三次科举的经历让他产生推翻清朝政府的愿望。1843年,他抱着对清朝政府的最后一点希望去广州,参加第四次应试,结果又告失败,终于下定决心要推翻清朝政府,他发誓“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衣,要自己开科取士”。
当时,在西方国家坚船利炮的帮助下,西方的基督教也跟着传入中国,其影响在中国南方和西南方比较大,洪秀全在他四次科举的过程中接受了西方基督教的某些思想,但是,他没有完全接受耶稣的思想,而是很聪明地把基督教的天父思想与中国的国情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于1843年与冯云山、李敬芳、洪仁轩三人一起创立“拜上帝会”。他希望通过“拜上帝会”这个宗教组织发动群众。1845—1847年,他写下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三本书,提出政治平等、经济平等、男女平等的思想,宣传“天下一家共太平”的理想,为他发动太平天国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1847年,洪秀全到达广西桂平紫荆山区,和他的战友冯云山会合。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正式举起反清的大旗。由于洪秀全宣传的宗教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共同享受太平幸福的生活,所以他的起义军就称为太平军。起义初期,太平军就遭到清朝地方军队的围剿,洪秀全率领部队转战各县,在运动中寻找机会消灭清军。同年3月,在广西武宣东乡,洪秀全被部下拥戴为天王。攻占永安(今广西蒙山县)后,洪秀全加封太平军的五位主要将领为东、西、南、北、翼五王,并让东王杨秀清节制诸王,从而建立起一支坚强的领导核心。第二年6月,根据东王杨秀清的意见,洪秀全制定了“专意金陵”的方针,决定把南京作为太平军的进攻目标。由于军事战略很正确,洪秀全的军队势如破竹,很快在1853年的3月就占领了南京。于是南京被定为太平天国的都城,改称天京。洪秀全正式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
洪秀全占领南京并正式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决定开辟三条战线,即北伐、东征和西征。东征和西征的战斗很顺利,巩固了长江的上游和下游,从而使都城天京的形势得以稳固,但是北伐的太平军由于孤军深入,在北京附近遭清军围堵,最终全军覆没。虽然北伐失败,但是太平军的这一举措仍然大大震动了清朝政府,于是,清政府急忙组织力量进攻太平天国,希望在洪秀全立足未稳之际扼杀太平天国。清军很快在长江沿岸以及南京附近建立军事基地,即江南和江北大营,妄图围困天京。天京形势日渐吃紧。洪秀全及时地改变了战略,1856年夏,他把西征的大军调回,很快攻破清军的江北和江南大营,天京转危为安。(www.xing528.com)
但是,正当太平军在军事上节节胜利之际,由于洪秀全没有处理好领导集团的内部矛盾,致使太平天国发生内讧,东王杨秀清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领太平军的一支精锐出走。太平天国的实力大损,清朝乘机重建江南和江北大营,天京的形势又危急起来。
为了挽救危亡,洪秀全亲自担任军师,大胆提拔当时只有20多岁的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人,并在1858年重新建立五军主将制,于是太平军的军心复振。同年冬,太平军在陈玉成、李秀成等将领的率领下,再一次攻破江北大营,获三河大捷,打得清军统帅曾国藩差一点跳水自杀。1860年春,洪秀全采纳干工洪仁玕、忠王李秀成的计策,又攻破了江南大营。
但是清军在杰出统帅曾国藩的率领下,又转而围困长江上游的军事要地安庆,尽管洪秀全多方调遣兵力组织解围,安庆还是在1861年9月陷落,太平军开始丧失军事上的优势。然而,正值政权危亡之际,洪秀全却开始沉醉于修身养性和宗教研究,并把自己封闭在天京的宫殿之中。懒于梳理国事,造成太平天国中枢指挥系统出现障碍。1862年5月,清军对太平军采取大包围之势,曾国藩率部到达天京城下。为急于解围,洪秀全命令李秀成等“十三王”率兵自上海、浙江前线回援,于天京城外与清军大战45日,但是未能解围。1863年12月苏州失守,天京岌岌可危。此时,李秀成劝洪秀全“让城别走”,放弃天京,但是洪秀全拒绝出走。19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政权被推翻。
洪秀全以一个乡村教师的出身,领导了一场历时18年,纵横18省的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农民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开启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河,不愧为“反清第一英雄”(孙中山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