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他是“同治中兴”时期的重要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瞩目的影响。作为清末湘军领袖,他与李鸿章共同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曾国藩于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满腹经纶。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长辈的爱抚,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便早早地对曾国藩进行封建伦理教育。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在童子试中,成绩俱佳,列为优等。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1832年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踏上了人生的新台阶。
曾国藩刚28岁便考中了进土,此后,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门生。在京城十多年间,他沿着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从文才上看,曾国藩的仕途畅通与他的勤奋好学有关,他学习孜孜不倦。日夜苦读不息,几乎是“日以读书为业”。曾国藩不仅博览史书,重视理学,还读了大量的诗词古文,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官吏中如此勤奋好学者实在不多见。
曾国藩博览群书,涉猎文献,在政治上他有自己的独特观点。他提出统治者应该“内圣外王”,要自如地运用儒家思想治理天下。他推崇程朱理学,认为程朱理学是正统的孔孟之道,后世的君臣都应该效法。他从理论乃至实践上都极力标榜封建伦理道德,来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并且提出了治理天下的办法,涉及吏治与廉洁、选才与用才、物质与财用、兵力与兵法等。
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国藩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在受到两次鸦片战争冲击之后,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助外国势力镇压太平天国;另一方面他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曾国藩教育子女也非常成功。他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件事: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二、尽孝悌,除骄逸。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六、家事忌奢华,尚俭。七、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十、择良师以求教。(www.xing528.com)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声势浩大,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反抗清朝统治的运动。清政府的建制八旗军,绿营军先后被打得溃不成军。曾国藩此时奉旨办理团练。鉴于八旗军和绿营军已经积重难返,很难治理,他别树一帜,仿效明朝戚继光的“戚家军”,编练了一支以募兵制为特色,以湖南人为主体的新的地方武装军队——湘军。
曾国藩早年研究儒家经世之学,可以说是“书生从戎”。他在治军上和战略方针的制定上有独到之处。他的军事思想内涵极其丰富,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化。曾国藩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将士同心。另一方面,他特别重视精神灌输的作用。他强调“训”重于练,把对士兵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这种精神灌输,使湘军上下自觉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己任,打起仗来十分凶悍。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清朝咸同中兴的第一名臣。然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百年来,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也有人骂他是民贼、元凶、汉奸、民族罪人等。
但毛泽东却对曾国藩钦佩之至,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泽东手书的“咏之珍藏”。毛泽东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他认为曾国藩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主张“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泽东的一生也很重视这一点,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曾国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