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企业文化的发展与成熟
1.企业文化的兴起发展过程
在世界上,企业文化的兴起、发展到逐渐成熟,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认识和感觉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以高于美国4倍的增长率迅速发展,引起世人瞩目。日本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够在自己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对其他国家的优良文化传统加以融会贯通。现代企业管理的日本模式就是日本传统精神与现代管理科学技术的成功结合。潜伏在美日不同管理模式后面的两国文化的差异,也即社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差异,表现在美国着重搞社会文化,而日本却大力建设企业文化。
(2)深入具体研究和学习借鉴日本企业管理论与经验阶段 日本的经济发展奇迹引起了美国管理学界的高度重视。很多管理学家深入具体地研究日本企业管理的经验和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把企业文化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
已如前述,这个阶段的代表著作是《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和《Z理论——日本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等书。对此有必要作一简要介绍。
①《日本企业管理艺术》 此书认为,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还应是一种文化,即有其自己的的价值观、信念、工具和语言的一种文化。并提出了企业管理的“7S”管理模式,即:战略(strategy)——一个企业如何获取和分配它的有限资源的行为和计划;结构(structure)——一个企业的组织形式;制度(system)——信息在企业内部传递的程序和形式;人员(staff)——企业内部整个人员的组织状况;作风(style)——主要经理人员的行为方式,也包括企业的传统作风;技能(skills)——主要人员、整个企业所特有的工作能力;最高目标(super ordinategoals)——激动人心的、并能将员工个人和企业目的真正结合在一起的价值观和目标。最后一个S或称为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全面、系统地把握“7S”是企业成功的根本要素。在这七个要素中,有三个是硬性的,即战略、结构、制度;另四个是软性的。日本企业家能够有效地兼顾硬性要素和软性要素,而美国企业之所以落后于日本企业,在于美国企业家过分重视三个硬性要素,忽视了四个软性要素。7S框架如图2-2所示。
②《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此书提出了“使员工关心企业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这一管理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演化出“Z理论”。若美国企业的经济要超过日本,必须通过改革,使之逐步演变为兼具美日两国管理模式之长的“Z型组织”,培养出一套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具有“信任、微妙性和紧密性”的“Z型”公司。Z理论的核心是信任和微妙性(注:是指运用文化的微妙性),而它们又是与生产率密切相连的。显然,这就是一种与社会文化密切相连的组织文化、企业文化。
③《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 此书对成功的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文化进行归纳,开创了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理论体系。书中对一些企业有较强的凝聚力,每一员工都清楚企业目标,并且都愿为这些目标努力,称为“强文化”;相反,为“弱文化”。书中提出了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和仪式及文化网络五个基本要素构成的,而这五个要素各自的作用是不同的。书中认为:企业文化的类型取决于市场的两种因素:其一是企业及其雇员工作绩效的反馈速度;其二是企业活动的风险程度。进而把企业文化类型分为四种类型,即硬汉文化(高风险、反馈快的企业)、赌注文化(也译作攻坚文化,是指风险大、反馈慢的企业)、努力工作及尽情享乐文化(风险小、反馈极快的企业)、过程文化(风险小、反馈慢的企业)。书中提出一个创造性的命题——“象征性经理人”(symbolic manager)即着眼于文化管理的经理人,其职责在于设计企业的文化并引导员工参与塑造文化,通过努力达到企业目标,并建立起强文化。
(3)强调改革、建设与发展企业文化阶段 美国企业界通过反思与学习借鉴,走上了改革之路,建设与发展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的发展成熟
1985年,波浪汹涌的“企业文化”再掀新的热潮。其标志是四本更具有影响力的书的出版:
●莫尔·刘易斯等的《组织文化》;(www.xing528.com)
●基尔曼·萨克斯顿的《赢得公司文化的控制》;
●谢恩的《组织文化与领导》;
这四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的发展以及不断成熟,加强了企业文化理论的针对性,不再限于从企业文化来讨论企业文化,而是从组织文化的一般原理和过程来讨论企业文化问题,使企业文化研究方面的新成果迅速被推广和应用。
当然,在企业文化的实践与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又何止上述的理论著作?正是这些企业家及其员工的实践创造,经过这些研究者的总结提炼,再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也就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国外企业文化兴起与发展的背景
国外企业文化兴起与发展的背景可归纳分析为以下几点: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企业的属性认识发生了变化。在现代社会中,企业不能完全追求“利润”,而应与社会有机体协调发展。社会发展使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②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企业中劳动的对象和劳动力的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白领工人)逐渐占主导地位。
③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激烈变化,迫使企业改变其经营管理方式。生产高度社会化、使企业不断调整组织结构、经营战略和管理方式来顺应潮流、适应环境,以求得企业生存与发展。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优势,可争取市场份额。
④随着企业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人们对企业是人群的有机协作体这一认识日益深刻和普遍。
⑤随着日本经济奇迹的产生,人们从对日本管理经验的总结中提出了企业文化这一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