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源结构
多数学生在文化学习上基础较薄弱,缺少学习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自律性较差,管理难度高,文化升学压力大,为了升学,他们选择学习美术,且大都在高中才开始进行美术专业课的学习训练(部分学生甚至在高二或高三才开始学习美术,强化集训几个月后便参加专业高考)。由于学习时间短、基础弱,学习心理脆弱、大部分学生美术素养低。同全国的美术考生比较,即使是优秀的学生也很难获得高分,考入全国知名美术院校,也不利于学生以后在美术上的进一步发展。
(二)培训模式
多为应试教育培训模式。针对高考考试科目及内容,采取死记硬背、程式化、模式化的教学。甚至为应付考试,删减许多基础学习科目,跳跃式进行辅导(比如从静物直接到真人,而省略了石膏像的学习)。学生作品千篇一律,就像工厂的统一化制造,缺乏艺术的独立性和个性体现,严重违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美术教育教学的本质。(www.xing528.com)
有一个画苹果的小故事,值得我们深思:有中国、美国、日本的三位美术教师各上一节画苹果的美术课。美国的老师带了许多苹果到课堂上,发给同学们,然后叫同学们看、摸、闻,甚至可以吃。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谈自己对苹果的感受,并画出来。结果同学们画的苹果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有苹果汽车、苹果屋、苹果星球等,有的甚至一点儿都看不出苹果的影子。日本的老师上这堂课,带了几个苹果到课堂上来,分组发给学生,叫同学看看、摸摸、闻闻(但是不能吃)。然后老师讲了一些苹果的基本特征与表现方法,叫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画苹果。同学们画的苹果都不一样,但可以看出来,画的都是苹果。中国的老师上这堂课,他带了一幅苹果的范画来。在课堂上,老师讲解了苹果的基本特征,着重讲解了苹果的画法,并边讲边示范画了一个大苹果,然后叫同学们按照老师讲授的方法画出来。同学们都照着老师的方法画了苹果,画得都还比较像,但都是老师苹果的翻版。
用这个故事中的中国教师的上课方法来形容现在的高考美术培训是比较恰当的。“青出于蓝却未胜于蓝”,甚至还不如蓝。这种严重忽视学生感受,违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美术教育本质的教学方法在我们身边却非常普遍,值得深思。
(三)发展趋势
近几年的政策导向,包括四川省联招考试的内容设置(如2009年联考,素描为静物或人像,色彩为风景或静物,速写为人物动态),都明确表明了四川美术高考的发展趋势——避免短、平、快的高考模式化应试培训,而更趋向于美术综合素质及扎实基本功的培养。在2009年1月的成都市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年会上,成都市的美术教研员辜敏老师,以及在年会上为美术教师做培训讲座的省教科所的冯恩旭老师、市青少年宫的左志丹校长、川音成都美院的李昌龙教授等,都对美术教育的本质问题及高考发展趋势发表了自己独特而又具有以上共性的见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