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师,我认为应在了解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不要过分患得患失,不要过于苛求完美,不要一味追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在一次次小的平面上突破,从量变到质变,何愁没有立体空间的完美呢?这对于把握全局尚欠功力的初中生来说,确实能起到目标明确,加强可操作性的作用。
二、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分析研究写作的主体
首先,应该从心理教育的角度正确地分析、认识、研究真正的写作主体——初中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思想意识比较幼稚,他们的世界观正逐步形成,他们的审美情趣还不够完善,他们的生活积累、文学积累相对来说还比较单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似乎是他们的弱点,这也正是他们的长处,正因为他们的幼稚、不完善和单薄,他们头脑中更少有世俗的条条框框,作文中那些公式化、模式化的东西更少,更多的是那些童趣横生的奇思妙想,是那些“清水出芙蓉”般没有雕琢的表述,是那些激情飞扬的个性火花。(www.xing528.com)
因此,对于初中学生,如果每写一篇作文,教师都面面俱到地去要求他们,往往使得初中学生不知所措,写出来的作文也往往是不知所云。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师,我认为应在了解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不要过分患得患失,不要过于苛求完美,不要一味追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在一次次小的平面上突破,从量变到质变,何愁没有立体空间的完美呢?只要学生写的某一点是全班其他同学甚至是前人所没有的,哪怕小到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那么他的作文都可以作为范文让其他同学学习。这对于把握全局尚欠功力的初中生来说,确实能起到目标明确,加强可操作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