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发自主学习,创造探究心理环境——教学心理学对策。

激发自主学习,创造探究心理环境——教学心理学对策。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鼓励自主学习,创设探究的心理环境。

激发自主学习,创造探究心理环境——教学心理学对策。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心理学对策

(一)优化教学心理环境,排除心理障碍

教学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心理互动所构成的一种心理氛围,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行为、教学效益和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具有综合性、外显性、情景性等特点,而且往往是通过知、情、意、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为我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障碍提供了方便。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思维状态乃至整个课堂气氛,积极营造和优化教学心理环境,在激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同时,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控、互动。

1.提供愉快、充满激情的心理环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情绪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课堂心理环境,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师都应善于感知并调控自己的情绪,努力保持良好的心境,避免将不良的情绪带入课堂。因为教师本身的情感表达方式,会感染学生,引起共鸣,从而形成某种课堂心理氛围。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理解学生,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需要和情绪变化,体验学生当时的情感状态,并作出恰当的情绪反应。同时要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求知欲。不仅如此,教师还要随时调控好课堂节奏,要有幽默感,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打破课堂上沉闷的局面,缓和紧张、慌乱的不良情绪,使学生摆脱讨论、答问时出现的窘境,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探究新知。

2.以民主的方式管理课堂,建立和谐的心理环境。大量教学心理案例研究表明,教学行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师生情感自由交流的重要条件,它能使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参与学习过程。而具有专制作风的教师,由于对学生要求苛刻,行为专横,容易压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由此看来,教师在创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自认为是教学权威的思想,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探究者,采用讨论、辩论、对话等各种形式,经常性地让学生敢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参与活动的要求、建议,并尽可能地使其得到满足。必须使学生感到,老师不仅仅是集体活动的组织者,更是集体活动的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排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消极心理障碍,使学生大胆举手发言,积极回答问题,思维活跃,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进行情感交流。

3.鼓励自主学习,创设探究的心理环境。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布鲁纳认为:在儿童的每个发展阶段,儿童都有他们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消极心理障碍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花一些时间去研究学生的个性和他们对各种环境、各种活动作出的相应反应,在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建立乐学、善思的课堂气氛,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还可以通过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计活动方式,自己作出评价,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

4.宽容理解学生,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情感交流,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老师的认可和信任,有利于师生的智力活动和非智力因素活动都保持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和优化心理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一是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建立有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评价观,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要给予赞许的眼神和表情,给予充分肯定,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或有误时,要予以积极的帮助,不能过多责备。二是要有宽容之心,善待课堂中的突发行为,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要给予理解和谅解,努力避免过激的言行,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如目光注视、手势暗示、语言提示、身体接近、善意批评等,妥善地加以调控,课后通过个别谈心、书信联系等途径,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加以矫正,以促进学生心理环境的优化。

(二)创设开放式的教学心理情境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然而并非所有的情境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起推动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究因素和问题性的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便成为现代课堂教学最为理想的模式。

1.教学内容的开放。在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合理地扩充教学内容,调整教学内容的次序,对所学的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把它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关注不同学科对于同一类知识背景不同角度的思考,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教学方式的开放。建立多种学习集体,经常开展小组讨论、分组探究、专题辩论、学习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变单向性交往为多向性交往,变一人对众人交往的形式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种互动交往。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获取的课堂行为变成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进行情感交往融为一体的课堂行为。使学生在一种融洽的交往中,既获取了知识,又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还从中得到了情感熏陶。

3.教学过程的开放。把原有教师教的整个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使学生在老师所提供的有关学习内容、要求、背景材料等情境下,由学生自主地探究相关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要职责就是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探究的情境、竞争的情境、民主的情境、激励的情境等。引导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行为,善于积极思考,敢于大胆质疑,感受民主和谐的氛围,感受老师热切的希望,体验成功的快乐。

4.教学角色的开放。由于课堂教学主要是师生或学生之间在交往,因此,经常性地有意识地实行师生角色互换,设计一些让学生作为教学者的课堂形式,以教师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对学生不断进行质疑,以激发学生认知的内驱力,保持良好的自主学习心理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生主动参与的心理状态。(www.xing528.com)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师生心理的互动交往

课堂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个充满生机、充满挑战、充满未知的世界里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和自主探究的本领,从中获得学习和工作的乐趣。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要以系统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从整体上对教学过程进行最优化设计、控制和管理。使课堂教学诸任务、诸因素之间有机结合,互相协调,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1.要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是实现最佳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从教学设计开始的。这是教学程序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必须以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整体考虑,选择恰当的教学材料、手段、方法、形式、时间及反馈、矫正途径等,并把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知识、能力与情感同步发展的教学过程,把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保障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使教学过程的逻辑性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相统一。

2.优化课堂教学的“序”。一个好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学生、知识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环境中有序的组合,它以实施教学目标为主线,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和认知情感为基础,通过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使其知识、能力、情感得到共同发展。如果课堂教学出现无序状态,那么,不仅这种发展不可能,就连教学活动也难以进行。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建立多向交往、梯次推进式课堂管理模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它把课堂置于多向交往的状态中,形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反馈矫正以及自主评价四个基本管理环节,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始终在一个良性的有序的环境中进行。

3.优化情感激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仅是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往往更多的是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的统一,如果学习过程没有情感的参与,教学活动是难以发生或持续的,在某种意义上,情感起着认知的动力作用,承担着学习行为的启动、调控、维持和定向任务。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变量的操纵,优化情感激励。通过操纵教学变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帮助学生形成研究、探索知识的需要,并力求使已经激发、培养起来的情感稳定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状态上,以促进认知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章志光.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张大均.教学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4.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试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李森.教学动力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陈安福.中学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