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的建立,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是开展就业指导,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需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作为一种特定的经济实体被推向市场,它们也必须像企业一样,通过对原料的精雕细琢,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创立名牌,占领市场,开创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但由于学校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只有培养技术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的毕业生,并帮助他们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才是创建名牌院校的关键之关键。
以往,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分配就业工作,都由政府负责,按照计划分配。为适应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均设立了毕业生分配机构,负责毕业生的分配工作。由于这些机构均是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毕业生的就业也自然纳入了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范畴,采取行政行为分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任务也一度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毕业生就业引入了竞争机制。毕业生择业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也使用人单位有了较大的用人自主权。毕业生按计划分配的模式逐步被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的方式所代替。为适应毕业生就业改革的新形势,1989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报告的通知》(即“中期改革方案”),该文指出:必须改革现行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各地方、各部门以及高等学校均应逐步建立就业指导机构,沟通供求信息,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1991年,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正式成立,并要求各地和高等学校建立相应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根据这一精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高等学校陆续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桥梁作用(www.xing528.com)
大学的招生、培养、就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招生培养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另一方面,是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四有”新人。就业指导即是实现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具体环节,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在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桥梁”的作用。通过这座“桥梁”,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不仅实现了教育本身的价值,也为毕业生走上社会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拓宽了就业渠道。
2.窗口作用
学校的培养和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必须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信息的反馈。通过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这个“窗口”,可以搜集、了解社会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质量、毕业生的适应和使用情况,为学校的招生、培养、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改革提供有益的依据,可以促进学校内部的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服务作用
就业指导机构的服务作用主要表现在:向毕业生宣传国家的就业方针和政策,为毕业生提供有关就业法规和政策的咨询;组织毕业生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帮助毕业生了解职业,掌握求职技巧;帮助毕业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毕业生做好职业角色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以适应从学校走上社会的转变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