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与习:内在联系的重要性

学与习:内在联系的重要性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这里的“学”和“习”尚未直接联在一起组成一个复合词,但孔子揭示和强调了“学”与“习”之的内在联系:“学”是“习”的基础与前提,“习”是“学”的巩固与深化。一些行为变化,如习得精细的动作控制,可以归因于成熟,因而不被看作是习得的。这些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

学与习:内在联系的重要性

一、关于学习的定义

(一)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概念

在当今公众的头脑中,谈到学习,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在教室里上课,或是看书识字学文化。很显然,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概念是狭义的学习概念,主要指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是在印刷时代学校教育中最普遍、最广泛的学习活动。

(二)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学习”

在我国古代,“学”与“习”两个字一般是分开使用,而不是并列在一起的。古代表达获取知识、提高认识的含义时多用“学”字或“知”字,主要指各种直接与间接经验之获得,有时还兼有“思”的含义。而表达熟悉和掌握技能、修炼德行等带有实践意义的行为时则用“习”字,“习”指巩固知识、技能,含有温习、实习、练习之意,有时兼有“行”的意思。

我国最早探讨“学”与“习”二者关系的是孔子,他在《论语·学而》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过这里的“学”和“习”尚未直接联在一起组成一个复合词,但孔子揭示和强调了“学”与“习”之的内在联系:“学”是“习”的基础与前提,“习”是“学”的巩固与深化。

最早把“学”“习”这两个字直接联在一起使用的是《礼记·月今》中的“鹰乃学习”,这里是指小鸟反复学飞,这就是“学习”一词的由来。

(三)国外教育技术经典教科书中的定义

学习是个体与环境和信息交互的过程中,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发展。(www.xing528.com)

(四)国内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常见定义

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为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行为。这显然是最广义的学习定义,不仅指人类的学习活动,而且包括动物的学习行为。该定义强调了以下三点:

第一,学习活动必须引起外部行为和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包括发展新行为或改变以往的行为,这里强调了学习的结果。

第二,这种行为和心理倾向的变化必须是持久的而不是暂时的,由此将学习引起的变化和由药物、疾病等外部原因引起的暂时变化加以区别。

第三,这种变化来自于经验活动,由此将学习与遗传等因素造成的生理发育加以区别。

学习是人类行为表现,或行为表现潜能的持久改变。这意味着学习者能够执行一些在学习发生之前不能执行的行动,而且不管他们实际上是否有展示新习得行为表现的机会,这一点都是正确的。

其次,这些表现或表现潜能的变化必须是因学习者的经验及与世界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一些行为变化,如习得精细的动作控制,可以归因于成熟,因而不被看作是习得的。其他行为变化,如饥饿时寻找食物或喝醉时变得喋喋不休,显然可根据暂时的状态加以解释。这些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