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护理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lecture method)又称“口述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进行教育教学的方法。由于通过讲授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向学习者传递较多的知识,因此,长期以来讲授法是教学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常和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讲授法可以分为讲述、讲解、讲演三种。讲述一般用于教师向学习者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的对象。讲解是教师向学习者解释、说明和论证事物原理、概念和公式等。讲演则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习者进行系统而全面地描述事实,而且要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通过分析、论证来归纳和概括科学的结论。它比讲述、讲解所涉及的问题更深广,所需时间更长。在课堂教学中,这三种方法常常结合在一起运用。
1.作用特点
(1)教师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医学和护理学等知识系统、连贯地传递给学习者。
(2)传递信息密度大,使学习者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
(3)一个教师可以同时和多个学习者接触交流,传授效率高。
(4)教师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述以及善于设疑、解疑,都有利于学习者理解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促进学习者智力的发展。
(5)能将护理专业思想教育和富有说服力的讲授有机结合,对学习者具有深刻的感染力量。
尽管讲授法是护理教育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但它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①单向传授知识,不能充分发挥学习者学习的主观能动性;②讲授面对大多数学习者,难以因材施教;③提供结论性知识多,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
2.运用的基本要求
(l)讲授应有目的性。教师的讲授应在教学大纲指导下,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讲解。不着边际、即兴而谈的讲授,常使学习者难以把握学习重点,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讲授应有科学性。科学性是对教师讲课的基本要求。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是讲授科学性的根本保证。教师讲课的内容应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确保传授给学习者的每个概念、原理、定律,在观点和方法上的正确性。
(3)讲授应合理运用语言。讲授时语言要清晰、准确及精练,既要有科学性和逻辑性,又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语音的高低、语气的强弱、语调的抑扬、语速的缓急都应符合学习者学习的心理变化规律。同时教师还要恰如其分地运用比喻,配合必要的板书、教具演示,以加强语言的直观性,从而引起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情绪。
(4)讲授应注意非语言行为。教师的表情、眼神、动作等非语言行为能支持、修饰教师的语言,更能帮助教师表达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和态度,加强语言的感染力。
(5)讲授要理论联系实际。讲授法自产生之初便承载传递前人实践经验的重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讲授法得以传承的法宝。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应注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仅要解释清楚理论产生的实践根据,还要注意说明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引导学习者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6)讲授应有启迪性。教学的任务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发展学习者的智力。经过学习者智力活动加工过的知识才能真正变成学习者自己的知识。教师的讲授应避免照本宣科,要注意吸引学习者注意力,促进学习者积极思考,使学习者的思维活动和讲授内容交融在一起,发展学习者的智力。使讲授具有启发性应注意四个要点:①讲授要中肯,说到学习者的心坎上。如学习者最渴望解决、最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在讲课中提到了、回答了,就能激起学习者的兴趣和思考;②讲授要含蓄,不道破“天机”,在教师“举一”的前提下,促进学习者“反三”;③讲授要善于诱导,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诱发学习者的求知欲,引导学习者追根究底。
(7)讲授要有系统性。科学知识有严密的结构体系,因此传授科学知识应在不破坏科学体系的前提下,根据学习者认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师的讲授应有一定的逻辑性,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体现重点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使学习者习得的知识是一个较完整的体系。
(二)谈话法
谈话法(conversation method)又称问答法、提问法,是教师根据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习者积极思考,通过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问答,得出结论,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谈话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的《论语》,实际上是孔子运用谈话法对其弟子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记录。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Scorates)也是运用谈话法(即“产婆术”)传播自己的思想,在世界影响颇大。
1.作用特点 谈话法能激发学习者的思维活动,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者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从心理机制方面看,谈话法属于探究性的,使学习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方法。通过谈话,教师也能了解学习者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及时获得有关学习者学习的反馈,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教学。另外,通过教师提问的思路,学习者可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习到探究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谈话法可用于护理学科的各门课程教学,同时也适用于临习和实习等现场教学形式,易于使学习者保持注意力和兴趣,消除从课堂到临床的陌生感和神秘感,了解和模仿教师临床思维逻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谈话法存在耗时较多,教师提问如果不科学,不得要领,易导致讨论停留于形式,不能起到促进或刺激学习者思考的作用。
2.运用的基本要求
(1)谈话前,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谈话法是一种以问题引导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问题的设计是运用该法的关键。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指引,以教学内容为依据,问题既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也要涵盖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同时,问题还应有启发性,能引发学习者谈话的积极性,主动思考。设问时,教师还应考虑到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和心智发展水平,使问题的难易适当。
(2)谈话中,教师要善于组织谈话过程。谈话时,要围绕谈话题目、线索和关键问题进行;提问要面向全体学习者;选择不同性质、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习者皆能参加到谈话中来。谈话的节奏应适当,应根据问题的多少、难易和提问对象的学习层次来掌握时间。教师的态度应和蔼真诚,鼓励学习者大胆谈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对回答问题好的学习者应予以鼓励,对回答不全或有错误的学习者也不能随意指责批评,以免挫伤其参与谈话的积极性。
(3)谈话结束后,教师应进行小结。小结包括概括问题的正确答案,澄清谈话中的模糊观点,对学术界有不同答案的问题,应适当介绍,并指出谈话过程中的优缺点。
(三)讨论法
讨论法(discussion method)是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小组或全班)的组织形式,围绕某个题目,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相互启发,搞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既可以用于阶段复习,巩固原有知识;也可用于学习新知识,尤其是有探讨性、争议性的问题。
1.作用特点 由于学习者在准备讨论题时无现成答案可循,必须独立思考,自学教材并阅读参考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归纳和表达,因此讨论法有助于师生交流思想,互相启发,共同切磋学术,集思广益,利用群体的智慧共同研究问题。讨论法对于增进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了解,发展人际交往技能,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均有良好的作用。但讨论法也存在耗时较多,组织不当,可能偏离教学目标,低能力学习者易处于被动地位等缺陷。
2.运用的基本要求
(1)讨论前作好准备。教师应确定讨论题目和讨论的具体要求,讨论题应具有讨论的价值,同时兼顾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学习者实际水平,使学习者有兴趣发言。为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应预先拟订讨论的提纲,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学习者作好讨论的准备。讨论前还应考虑讨论小组的规模,一般5~6人为宜。
(2)讨论中做好组织引导。每个讨论组应选定一个组长组织讨论。教师在讨论中应努力扮演好组织协调者的角色,可采取蹲点和巡视相结合,既要深入参与讨论,认真听取和及时分析学习者的发言,引导学习者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进行讨论;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组讨论情况,鼓励学习者积极发言,开展有理有据的争论,把讨论不断引向深入。讨论中应注意给予每个学习者平等发言的机会,对发言过多以及过少者,事先应制定相应的讨论规则进行管理。
(3)讨论结束时做好小结。讨论完毕,每组应推选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情况和讨论的意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可归纳讨论得出的观点,阐明正确的概念、观点;应避免直接对学习者的观点作出对或错的判断,而应帮助学习者运用事实材料澄清讨论中出现的错误与片面的认识,使学习者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也可提出进一步讨论的问题,让学习者自己去学习和研究。
(四)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reading tutoring method)是教师指导学习者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者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
1.作用特点 读书指导法可以培养学习者自学能力,学会读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这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终身学习已成为必需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读书指导法还可弥补教师讲解的不足。但读书指导法常受学习者以往经验、知识水平和认识方法的影响,因此不同个体间学习效果差异较大。
教师指导学习者读书,包括指导学习者阅读教科书、使用工具书和阅读课外书籍两个方面。
2.运用的基本要求
(1)让学习者明确阅读的目的、要求,并给出思考题。当学习者带着问题去阅读,目的性明显比随意阅读增强,而且学习者也能在阅读的同时积极思考,提高阅读的效率。思考题应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侧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
(2)指导学习者学会使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教师可以列出参考书目,或指定查阅参考资料的范围(可提示查找的方法),让学习者进行自学。选择参考书应注意适合学习者的理解水平,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同时又能够扩大学习者的知识领域。选择的范围应适当宽些,体裁应多种多样,以拓宽学习者的视野。
(3)教会学习者科学而高效的读书方法。教师要指导学习者根据阅读内容与阅读目的选择适宜的读书方法。通常有两种阅读的方法:一是泛读,即快速浏览的方法,为了能迅速了解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或是为了寻找某种资料的阅读方法;另一种是精读,即围绕一个中心系统阅读的方法,是对学习的内容系统地学习,反复领会,以求融会贯通。教师也可指导学习者根据学习的需要将精读与泛读做不同组合。
(4)指导学习者写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①摘录:抄写书中精妙的词句、主要事实的论述以及结论等;②提纲:对阅读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基本概括;③概要:用自己的话组织阅读内容及其反映的思想。教师应指导学习者学会作记号、写批注,或边阅读边做摘录、提要等,以利于学习者保存资料,使知识在头脑中系统化,同时培养学习者的书面表达能力。
(5)指导学习者制订和完成阅读计划。教师应组织学习者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座谈会,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相互启发,并帮助学习者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读书效果。
(五)演示法
演示法(demonstration method)是教师通过向学习者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操作、实验等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演示法在护理专业的各门课程中都可使用。
1.作用特点 演示法形象、具体、直接和真实,能使学习者获得较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有利于把理论,书本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能将知识与实物、想象等联系在一起,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使习得的知识易于理解和巩固;也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观察能力。
2.分类 根据使用演示教具类型的不同,可将演示法分为四类:实物、标本和模型的演示;图片、图画和图表的演示;试验及实际操作的演示;幻灯、录像、录音和教学电影等的演示。根据教学要求,则可分为两类:单个或部分物体或现象的演示和事物发展过程的演示。
3.运用的基本要求
(1)做好演示教具的准备。演示前应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直观教具并检查各种教具的功能状态,注意每次课选择的演示教具不宜太多,以免学习者“走马观花”,有“看热闹”之感。如果是示范实验,则要预先进行操作。
(2)演示前,要让学习者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让学习者带着任务去观察,引导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到观察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方面,不要分散到一些细枝末节上去。(www.xing528.com)
(3)演示时,要让全体学习者都能看到演示的对象。若演示效果受到演示教具的形状、大小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同时为全体学习者观察到,则需合理分组或由教师移动位置,使到课学习者均能看到。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要尽可能地让学习者运用人体的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学习对象。比如,听模拟心音、呼吸音和肠鸣音等,触摸胸部的骨性标志、肿大的淋巴结等,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演示应与讲解、提问密切结合,引导学习者边看边思考,使学习者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相关概念、原理的理解。
(5)演示要适时。应根据授课的内容把握演示的时机,在应使用时才展示演示教具,过早地把演示教具拿出来,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削弱新鲜感,降低感知兴趣。演示教具用后应及时收起,以免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影响其他教学内容讲授的效果。
(六)参观法
参观法(visiting method)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习者到现场,观察、接触客观事物或现象,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参观法是护理教育领域常用的教学方法。
1.作用特点 参观法能有效得将教学与实际医疗护理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领会理解所学的书本知识;能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开阔眼界,激发求知欲;能帮助学习者在接触临床护理实践中,接受生动的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2.分类 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参观的时间不同,可将参观法分为三类。
(1)预备性参观:一般在讲授某一课目之前先组织学习者去参观有关事物,目的是为学习者学习新课提供必要的感性经验和引起学习者学习新课目的兴趣,为学习新课目打下基础。如在讲授《护理学基础》有关舒适护理的内容前,先组织学习者实地参观教学医院病房,了解病床单位的设置、卧床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程度、病房的护理用具等,介绍学习舒适护理的重要意义,使学习者认识到学习新课的目的和必要性。
(2)并行性参观:在讲授某一课目的进程中,为了使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而进行的参观。如讲解气管切开护理时,可带学习者到病房,一边讲解操作的基本方法,一边参观临床教师的规范化操作,使学习者对气管湿化、吸痰、换药等各项程序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完整的认识。
(3)总结性参观:即讲完某一课目后,组织学习者去参观已讲过的内容,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巩固课堂上已经学习过的知识。
3.运用的基本要求
(1)参观应服从教学目的和要求,根据教学大纲组织。
(2)参观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要确定参观的地点和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参观计划。参观前教师还应让学习者明确参观目的、参观的具体要求、观察对象、进行步骤及注意事项,保证参观活动顺利进行。
(3)参观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习者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注意启发学习者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给予解答;要使全班学习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参观活动中去,指导学习者围绕参观的内容收集资料并做简要的参观笔记。
(4)参观结束后,教师应检查参观计划完成情况并进行小结。要求学习者整理参观笔记,把参观时获得的知识进行概括归纳,引导他们把参观获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并指导他们写出参观报告。
(七)实验法
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是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以获取知识,培养动手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护理教学中,实验法主要集中在医学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阶段,如在《医用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课程中被广泛运用。
1.作用特点 实验法主要是通过亲自观察和操作获得直接经验,并与书本知识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培养学习者正确使用仪器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有助于培养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学习者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类 实验法可分为三种: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又称开发性实验)。演示性实验一般在新课前进行,让学习者对新课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验证性实验常在课后进行,目的在于验证书本所学。设计性实验一般在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难度较大,综合性强,研究性突出。
3.运用的基本要求
(1)依据教学大纲与教材编制实验计划。实验计划的内容包括:实验项目、先后顺序,所需的仪器、材料、工具和时间等;编写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方法、要求及分组等。
(2)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实验前,教师应进行必要的预实验,以便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实验开始前,仔细检查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保证实验安全、顺利地进行。要让学习者明确实验的目的、方法、原理和过程;对学习者进行合理分组,一般以2~4人为宜,并分配好小组学习者需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3)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实验前,教师应扼要说明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操作过程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必要时进行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巡视,及时发现学习者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指导;如发现共性问题时,应暂停实验,进行指导性说明后,再继续实验。对困难较大的小组和个人,则予以个别化帮助。小组实验时,应要求每个学习者都亲自动手操作。
(4)做好实验小结。实验结束后,可先指定学习者报告实验进程和结果,然后由教师做出概括和总结,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指导学习者写出实验报告并进行审阅批改。
(八)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practical work method)又称实践活动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和指导学习者在校内外从事实际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护理专业中的多门课程内容,必须经过实习作业,才能真正为学习者所掌握运用。比如学习《护理程序》课后,要安排学习者到病房收集资料,书写护理病历;学完口腔护理后,要到病房进行操作实习。
1.作用特点 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临床相结合的原则,对学习者巩固和充实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救死扶伤、关心患者痛苦的良好职业道德有着重要的意义。
2.运用的基本要求
(1)应按照教学大纲规定,在相应理论指导下进行。实习作业前,教师应先组织学习者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让学习者作好理论准备,然后进行实际操作。
(2)实习进行前要制订实习作业计划。包括实习要求、实习分组、实习内容、时间分配、实习考核方式及内容、实习注意事项等,并向学习者明确说明。教师还应事先与实习病区联系协调,做好实习的安排组织工作。
(3)实习作业过程中要加强指导。护理实践的对象是人,教师在学习者实习过程中要给学习者以具体的帮助,循序渐进,有步骤、有计划地让学习者动手操作。教师要尽可能增加学习者直接接触患者的机会,结合学习者所分管的病例给予个别化帮助;对特殊病例,以及新技术、新知识,教师应做好集体统一指导。教师还应帮助学习者在实习中树立爱伤观念,遵守工作纪律,爱护公物,培养护士的职业素养。
(4)实习作业结束时,教师应进行检查评定。评阅学习者的实习作业,评价实习的效果。
(九)练习法
练习法(exercising method)是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些动作或活动方式,以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在护理专业各科教学中被广泛采用。
1.作用特点 练习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克服困难的毅力和认真工作的态度。
2.分类 练习法的种类包括:①听说练习,如护理专业外语教学中的会话、听写;②解答问题练习,常见于《医学统计学》《医用化学》《医用高等数学》等学科的练习中;③绘图、制图练习,如《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绘制体温单等;④操作技能练习,如计算机课程中的上机操作、《护理学基础》中的铺床、测量血压等操作的练习。
3.运用的基本要求
(1)帮助学习者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提高练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要指导学习者掌握和运用与练习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避免机械地、盲目地练习。
(2)练习应指导学习者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提高练习的效果。教师首先要通过讲解,使学习者理解正确的练习方法。同时通过示范,使学习者获得关于练习方法和实际动作的清晰表象,然后再让学习者自己练习,必要时,在教师示范后,可安排个别同学回示教,以加强印象,还要注意正确安排和科学分配练习的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以保持学习者练习的兴趣,减少疲劳。
(3)练习过程中要巡视检查学习者练习的质量,根据学习者练习中出现的问题的性质,做好集体或个别化的指导,使学习者及时了解练习的效果,养成及时自我检查并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
(4)练习结束时,教师要检查与讲评学习者练习情况,使学习者及时得到反馈,根据练习中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
(十)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role play method)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习者运用表演和想象情境,启发及引导学习者共同探讨情感、态度、价值、人际关系及解决问题策略的一种教学方法。
1.作用特点 寓丰富的教学内容于各种有益的活动情境中,使学习者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真实的体验,形成正确的认识,发展积极的情感。但存在传递信息不多、不快,培养动手能力不够的缺陷,有些教学内容不能靠角色扮演法来掌握。
2.基本应用过程 ①设计问题情境:情境应该具有一定的戏剧性,能激发学习者的表演激情;情境还应带有一定的冲突色彩,可以让学习者在矛盾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②挑选参与者:根据各角色特点指派或让学习者自愿报名参与表演;③场景设计:角色扮演者设计表演的具体情景,如对话、道具等;④培训观察者:教师向其他观察者说明观察的任务;⑤表演与观察:在表演者表演的同时,教师和观察者要记录表演者的行为;⑥讨论及评价:教师组织和鼓励学习者就表演的过程发表看法及自己从中领悟和学到的东西,表演者可以谈自己扮演角色的体验,观察者可以谈观感;⑦共同体验与概括:学习者根据讨论评价结果总结收获,获得在相似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的基本要求
(1)参与角色扮演的人数一般为2~4个,教师应事先确定并描述角色,创设的情境应尽可能真实。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情境,指导学习者自行编写小剧本,扮演患者、护士和医生等不同角色来学习相应的教学内容。
(2)在角色扮演法使用中,教师应注意对整个过程加以指导和控制。表演前,应指导学习者学习和接受有关角色的知识;表演过程中,要指导学习者投入情感,融入角色,并记录表演者的行为;表演结束后,要引导学习者总结,启发学习者将表演与现实联系起来,鼓励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