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果:国外护理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成为国际标准

成果:国外护理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成为国际标准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南丁格尔的不懈努力下,由她创立的护理教育制度成为此后欧洲、北美及日本等其他国家护理教育的标准模式,在这些国家普遍建立了以医院为基础的护士学校。为了同这一法律相一致,欧共体各国护理教育的学制和课程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欧共体护理顾问委员会规定,基础护理教育应在大学或其他

成果:国外护理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成为国际标准

一、国外护理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一)国外护理教育的发展

国外护理教育开始于17世纪,纵观三百多年来护理教育的发展,大致上可分为三个时期。

1.19世纪中叶前的非正规护理教育 1633年,法国罗马天主教徒保罗(Paul SV)在巴黎成立“慈善姐妹社”,召集有一定文化的天主教徒学习护理知识,然后到医院和母婴室服务,但是这种护理教育活动与宗教活动、医学教育混为一体,受教育对象大多数是教徒。

1798年,席曼博士(Seaman V)在美国纽约医院创办了第一个有组织的护理课程,但并没有产生大的影响。直至1836年,德国牧师西奥多·弗里德尔(Fliedner PT)在凯塞威尔斯城为教会女执事设立了护士训练学校,实质上是护士短期训练班。弗罗伦斯,南丁格尔(Nightingale F)初次接受护理训练就是在这里。

2.19世纪中叶后的以医院护校为基础的正规护理教育 欧洲和北美的女权主义者因反对歧视妇女从事医疗职业,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医院中采用带徒培训的方式,在医生指导下,培养女青年从事护理工作,当时学习者必须从事6个月不付报酬的护理工作,然后取得护士的资格。由于她们在临床都干得很出色,显著地提高了医疗质量,受到了医生和病人家属的普遍赞扬。1854年,欧洲爆发了英国、法国和土耳其联军同俄国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1861~1865年,在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通过南丁格尔领导的护理人员在战地救护中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伤员的死亡率从42%下降到2.2%。美国南北战争的经验也告诉人们,因战地医护人员不足而导致死亡的人数超过作战死亡的人数。因此,要克服战伤对战斗力的影响,提高护理水平,培养合格的护士同培训医生一样是非常重要的。

19世纪下半叶,欧美的现代医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医院的发展,对护士的需求也迅猛增加,通过带徒培训方式培养的护士已不能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南丁格尔的领导下,世界第一所护士学校——圣托马斯医院护士学校于1860年正式建校。南丁格尔根据自己担任医院管理工作和战地救护工作所获得的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护理教育办学思想。她认为护理应当是一个专业,护理教育必须有自主权,护校校长和护理教师应当由护士担任,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整个教学计划除安排护理实践外,也应包括一段较短时间的课堂教学。在南丁格尔的不懈努力下,由她创立的护理教育制度成为此后欧洲、北美及日本等其他国家护理教育的标准模式,在这些国家普遍建立了以医院为基础的护士学校。例如美国,从1872年建立第一所护士学校——新英格兰妇儿医院护士学校开始,至1910年,医院护校发展到1 300余所,在校受教育者达30 000余人。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以医院为基础的护士学校是培养合格护士的主要途径。

3.20世纪高等护理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1)高等护理教育的兴起:高等护理教育开始于美国。1899年,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家政系开设了一门称为医院经济学的课程,培养护校校长、教师和护士长;第一个以培养专业护士为目标的3年制的大学护理系课程则开始于1909年明尼苏达大学;而第一个以大学为基础,以授予学士学位为目标的4年制护理本科专业教育则开始于1924年成立的耶鲁大学护理学院。1920年以后,随着护理院系的普遍建立,护理教育逐步从职业培训向专业教育的方向发展,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在欧洲,据美国护理学家Salva Failla报告,虽然南丁格尔本人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护理学家,但是,她一直主张护士应当通过医院来培养,因此,在南氏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医院为基础的护校一直是培训护士的标准模式。1928年,随着英国皇家护理学院的建立,毕业后护理教育成为护理教育的一部分,但从培训职能来说,英国皇家护理学院的毕业后教育是一种向医院护校毕业生提供的,以培养护理管理人员、医院护校教师和专科护士为目标的进修教育,学制为1~2年。其他国家,如法国、德国,虽然也向护士提供高级训练的机会,但是基础水平的护理教育仍以医院护校为主。因此,从护理教育的发展史来看,在欧美和日本等国,1950年以前,随着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由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部分所组成的完整体系。

(2)高等护理教育的普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专科化医疗的发展,卫生系统迫切需要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护士。与此同时,随着中等教育的普及,为满足青年人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愿望,并为他们的就业作好准备,各发达国家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普遍开设了学制2~3年的高等护理专科教育,及学制4~5年的护理本科教育。1929年美国耶鲁大学护理学院设立了护理硕士学位。1963年位于旧金山的加利弗尼亚大学开设了护理博士教育。

据美国护理学院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统计:2000年,全美开设护理大专教育的院校有885所,2003年全美提供正规本科教育的院校有569所,开设专升本等形式的本科教育的护理院校有620所,开设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护理院校有398所,开设护理博士生教育的院校有83所。另据全美注册护士抽样调查统计:2004年全美注册护士总数为2 909 467人,其中,中专学历护士为510 209人,约占注册护士总数的17.5%;大专学历护士981 238,约占33.7%;获学士学位的护士为994 240人,约占34.2%;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护士为377 046人,约占13.0%。与1980年绕计数据相比,准学士学历护士、学士学历护士、硕士学历护士和博士学历护士分别增长了2.3倍、1.7倍和3.4倍。(www.xing528.com)

在欧洲,1977年6月27日,随着欧共体护理指导法的公布,欧共体各国的护理教育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根据欧共体护理指导法,规定护理教育应从高中毕业生中招生,学制3年,教学总时数不得低于4 600学时。为了同这一法律相一致,欧共体各国护理教育的学制和课程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欧共体护理顾问委员会规定,基础护理教育应在大学或其他高等院校中进行。澳洲、亚洲、非洲也有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教育。在日本,据2001年统计,开设护理高等教育的院校有70所,其中设有护理学硕士教育的院校36所,设护理博士教育的院校9所。

上述事实表明,进入20世纪以来,国外护理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十分惊人。护理教育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国外护理教育的改革趋势

进入20世纪后半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的教育改革浪潮,其主要的改革重点如下。

1.加速发展高等护理教育 护理教育不再是中专教育、学徒式教育,而是学院式的高等护理教育。以大专、本科、硕士、博士为主体的教育体系已在全世界一些国家出现。其原因是:①人类社会迈进信息时代,经济跨国化、竞争综合化及社会老龄化,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高,普遍要求与人们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的护士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态度等要相应地提高和改变,以适应人们对高质量护理人才的满意度。护理教育家认为教育是提高对护理人才满意度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②高等护理教育是投入少、产出多的潜在保健措施,提高护理教育层次,扩大护士工作内容及职责可相对减少医生的培养数量,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节约日益增长的保健费用。发展高等护理教育,提高护理人才素质已是全世界护理改革的根本举措。

2.构建护理终身教育体系 从教育科学的视角看,现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所谓“三大爆炸”:知识技术爆炸、教育人口爆炸及教育需求爆炸。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框架已无法适应这三大爆炸的局面了。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对终身教育理论、原则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论述。自此终身教育日益被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护理界广泛接受。许多国家和地区以立法形式确认倡导学习的时间是人一生的时间。而每种学习又与其他学习相互渗透、相互补益。一方面要重视继续教育,增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及新方法,使护理人员适应工作的变化;另一方面要重视终身教育在塑造人格、发展个性及增强人文关怀精神等心理修养和行动能力上的意义,要求全面改造护理院校教育及其课程,变知识传递、知识复制学校为知识创造、知识操作型学校,变一次性、批量化教育为多次性、个性化教育,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各国教育政策、制度、法律等方面的变化对构建护理终身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3.调整培养目标,造就全面发展的护理人才 培养目标是一个国家培养人才的具体规范,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世界各国护理界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在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对现行教育制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纷纷制定和修订本国的护理教育标准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以造就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的护理人才。从美、英、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制定的教育标准和世界一流的20余所护理院校的培养目标中展现了以下鲜明特点:①重视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能力和专业人文精神的培养;②提出国际观念和国际活动能力的培养;③强调对卫生保健政策的知晓和提供成本效益合理的护理;④强调能适应多样化的卫生保健实践环境;⑤提出个性化目标,要求教育尊重人的个性,培养独特的个体;⑥体现能力本位主义,突出对受教育者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这些为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我国护理教育界来说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4.进行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因此,为迎接21世纪挑战,各国在调整培养目标的同时,相应地进行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这是当今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美国在题为《实现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的报告中强调:如果大学不能为受教育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那么,教育机会的增加也就失去了意义。这方面有一些趋势值得重视:①淡化学科界限,建立综合性课程;②增加社会人文课程,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③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训练受教育者的思维、交流、动手能力;④加强护理科研教育,让受教育者参加各种科研活动,为受教育者创造发展智能的环境和条件,培养创新能力;⑤设置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课程,提高受教育者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⑥注意将最新医学、护理科学的成就和本国、本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北欧各国在课程改革中注意在“壮根”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最新的科学成就。“壮根”就是体现本国文化传统的文化知识,包括医学、护理学知识。

5.广泛采用高科技教育手段 新科技革命为护理教育提供了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改变了护理实验教学的条件,高性能、高仿真性的护理教学模型使得受教育者的护理技能的学习更具形象性和真实感。计算机辅助教学广泛地被采用,大量的网络课程被开发出来,如美国护理网络教育已经可以覆盖护理全层次教育,计算机国际网络已成为现实。一些发达国家还利用计算机远程教育向其他国家输出护理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护理教育资源的共享性,为千百万在职护士的专业学习提供了经济、便利、有效的途径。

6.加强护理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指出:“教师是变革的动力,是促进东西方之间、南北之间相互了解的桥梁,是塑造新一代性格和思想的积极参与者,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痛切地感悟到教师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在《全民教育达喀尔行动框架》中专门提出“加强和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道德规范和职业特性”的战略目标,各国也积极致力于教师教育政策、课程、教法、培训机构以及教育资源、手段等方面的变革,并呈现出一系列不同的教师教育范式,将教师教育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在护理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趋势和措施是:①制定教师专业标准,以提升教师形象和推动教师专业化进程;②关注教师本人的全面成长,关注师德、关注教师的情感、价值观和态度的培养;③建立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师教育协作组织,加强各国教师的合作和交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质量的国际资源;④提高教师选任标准,强化教师在职培训。美国护理院校规定评护理教授必须获博士学位者才能竞争上岗。学术交流,进修学习,读书报告,著作、论文发表均成为任职培训的有效方法;⑤提高教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以吸引优秀护理人才从教,并确保现有教师队伍的稳定。

7.促进护理教育国际化 为适应未来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频繁的趋势,各国普遍重视并采取护理教育国际化措施:①广造舆论,引起领导、公众对护理教育国际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的认识;②开设专门课程,如世界文化国际关系和国际问题等课程,或在有关课程中渗透护理教育国际化内容,加强对护理教育国际化的理解;③加强外国语教学;④广泛开展护理教育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包括互换受教育者和访问者,合作研究、合作著书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