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育,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社会中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该社会诸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1.社会物质生产是发展教育的基础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推动了各类仪器、设备的不断改进、更新,使得现代劳动者必须接受终身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但教育对社会的物质生产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它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创造条件。

教育,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教育社会发展

根据系统科学的观点,社会是一个大系统,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中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该社会诸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了解教育与社会及其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现状与发展趋向对护理专业人才发展的客观需求,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要求,造就一代新型护理人才。

(一)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

1.社会物质生产是发展教育的基础

(1)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为基础性条件。这些条件依赖于社会的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

(2)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进步,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工具等的改进,要求学校培养人才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技能,而且须兼备管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创造能力。社会物质生产水平还制约着教育内部结构的变化。包括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哪些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和各种专业间的比例等。

(3)促进教学内容、设备和手段的发展。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必然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周围世界及人类自身的认识日益丰富,教学的内容也必然随之不断丰富、更新。社会物质生产发展对教育的作用,还反映在为教育提供的物质设备的数量与现代化水平上,如进入20世纪后,电视、录像、计算机、人造卫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就是以社会物质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为前提条件的。

2.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具有促进作用

(1)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劳动能力。人的劳动能力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通过教育和训练而成的。自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起,随着劳动过程的复杂化、知识化,学校就成为培养、训练劳动者的主要场所。对于已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劳动者,教育则是提高他们劳动能力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推动了各类仪器、设备的不断改进、更新,使得现代劳动者必须接受终身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

(2)实现科学文化知识再生产和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也是生产力,但是在未用于生产实践之前,还只是潜在的生产力,只有通过教育,培养出掌握科学技术的生产者,才能使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人类要把在与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继承和发展下去,必须通过教育。而且,通过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扩大性、高效率、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再生产。它通过有经验的教师和有效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大大缩短了生产科学的必要时间,扩大了科学知识的传播范围,并利用学校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开展科学研究,发展和创造新的科学理论与技术。

3.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的性质 社会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它是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因此,社会物质生产是教育的基础并起决定性作用。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决定教育发展的需要。但教育对社会的物质生产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它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创造条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发展,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

1.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

(1)制约教育的目的与内容: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政治方向、思想意识的人是由政治所决定的。

(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可以看到,任何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使教育能够体现本阶级的利益,都必然利用政治来控制教育的领导权。这种控制主要是通过组织手段对教育机构直接领导,颁布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令,派遣和任免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等强制性手段来实现。

2.教育为政治服务

(1)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路线、方针,形成舆论和思潮。社会舆论和思潮对社会政治的巩固或动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任何一种教育都可以成为宣传社会思想、形成社会政治舆论和思潮的工具。

(2)培养合格的公民。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要通过教育造就具有相应世界观人生观思想品德和知识技能的人才和公民。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以维持社会政治的稳固。

3.教育与社会政治关系的性质 社会政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的性质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即社会政治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具有双向性,即积极促进或消极破坏。但是社会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是有限度的。社会政治不能违背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也不能用政治的要求去替代社会的其他方面,如经济、文化方面对教育的要求。(www.xing528.com)

(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推动教育的发展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基础上进行的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传播这些精神财富的活动及其手段,还包含了一定的时代与社会中各民族或阶级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群体特性、传统、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文化对教育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构成并不断丰富教育的内容。文化是教育内容的最基本构成,但教育内容不是社会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根据教育的目的和受教育者的特点,从文化整体中进行选择、加工,组成教育的课程体系,并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更新。

(2)更新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传播文化手段和途径的多样化使得每个受教育的个体获取知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大大提高,这些为教学的改革、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多样化、教学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传播信息手段和途径的多样化使得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处于的中心信息源的位置和控制作用被削弱,而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职能被强化。

(4)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加强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全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必然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产生多种文化教育的需求。这些需求促使教育不仅要培养人的劳动能力,而且要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服务。

(5)影响教育的目的。文化的发展不仅是知识量的增加,而且还将进一步影响受教育者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由此而产生的行为方式。它最终将影响教育的目的,使得每个时代文化的内在气质在每一代新人身上得到体现和发扬。

2.教育传播和普及文化

(1)延续和更新文化。科学知识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可通过以物为载体和以人为载体延续,但这两种方式都离不开人对这部分文化的掌握,因而也都离不开教育。如果没有人对已有的科学知识加以运用,就不可能有新的科学知识的创造。

(2)普及科学知识。普及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从当代社会发展看,教育普及的问题还包括形成科学、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民族的素质。这就要通过教育,使每个公民懂得科学,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

3.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性质 文化与护理教育关系是相互部分包含,相互作用,并互为目的与手段的交融关系。文化中部分内容构成教育的内容,而教育活动又是传播一定文化的手段,是文化活动的构成部分。但教育与文化之间各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文化的内容与教育的内容在范围和形式上有区别,作为教育内容的文化仅是整个文化中的一部分,且需根据教育的目的和对象特点,进行选择、加工,使之真正成为滋养新生一代的文化精品。文化与教育之间还存在对象与功能的区别,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社会活动,主要功能是为人和社会的发展服务;文化是以人的精神活动产品为对象的活动,主要功能是丰富社会和人的精神生活。

(四)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它除了与上述各种社会子系统有密切联系外,还有它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独立性。其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任何一种教育,都是在整个教育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因此,它必然要吸收和利用以往各历史阶段教育的成果。正是这种历史继承性,使得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有其不同的传统和特点。因此,我们在学习其他国家的教育经验时,要注意结合本国的国情与教育的特点,形成、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与特色。

2.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是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二者之间并非同步。由于人们的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另一种情况,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也可能产生超越旧社会制度的新的教育思想。因此教育要自觉地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改革教育中不适宜的东西,培养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3.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要把人类长期积累的经验、方法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育活动中采取的方法、形式都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也形成了自己的规律。这些规律与政治、物质生产发展的规律是完全不同的。

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有助于我们在处理护理教育与社会关系时,树立正确的教育功能观,避免把教育与政治、经济活动同一化,用政治、经济活动的规律代替教育规律,而是立足于教育、立足于人的培养,自觉尊重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使护理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教育的独立性是相对的,教育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产、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