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隔离技术
在19世纪,人们就认识到对传染患者进行隔离。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对医院内感染的认识,提出对各种感染性疾病患者(如肺炎等)、对高度易感的患者(如白血病患者、新生儿等)需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隔离一词来自拉丁文,意指40天。
(一)隔离的概念
隔离(isolation)是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隔离的目的是切断感染链中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之间的联系,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扩散。
(二)隔离区域的划分及隔离要求
隔离区域按照是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分为清洁区(cleaning area)、半污染区(cleaningcontaminated area)和污染区(contaminated area)三类。在隔离区内传染病区应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食堂、水源和其他公共场所,相邻病区楼房相隔约30m,侧面防护距离约lOm,以防止空气对流传播。
(三)隔离原则
(1)隔离标志明确,卫生设施齐全。
(2)工作人员进出隔离室应符合要求。
(3)分类处理隔离室内物品。
(4)每日消毒隔离室环境。
(5)加强隔离患者心理护理。
(6)掌握解除隔离的标准。
(7)终末消毒处理。
(四)隔离种类
我国传染病隔离多采用A系统隔离方式。原为5种隔离类型: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接触隔离、昆虫隔离,后又增加了血液—体液隔离和感染暴发时的隔离2种,有人把结核隔离也单独列出,并在旧的隔离类型中增加了新的内容。如严密隔离,要求接触这类患者的护理人员具有免疫力,妊娠期护士应避免接触此类患者;呼吸道隔离,将注意力集中于控制呼吸道排出物上等。其中分别用黄、橙、蓝、棕、红色代表严密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肠道隔离和血液—体液隔离。
世界上有些国家采用B系统隔离方式,此种隔离的特点是针对每个疾病而制定的屏障护理方法,可以减少一些疾病的不必要的隔离措施,它要求医护人员有较高的水平,充分了解每一疾病的传染因子和途径,制定合理的措施。
(五)其他隔离
1.体内物质隔离 体内物质隔离(bodysubstanceisolation)又称全面性屏障隔离(universal precaution),即对所有来自患者体内的物质实施全面隔离。
体内物质隔离范围主要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脑脊液、心包液、腹膜液、胸膜液、滑膜液、羊水等,不包括汗液、泪液、唾液、鼻腔分泌物、痰液、呕吐物、尿液、粪便等,除非明显带血。
保护屏障与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个人保护:当工作服可能受到患者体内物质污染时应穿隔离衣或围裙;当手可能接触到患者的体内物质、损伤的皮肤或黏膜组织时应戴手套;当患者的体内物质可能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或黏膜组织时,应戴口罩和(或)护目镜。
(2)严格洗手:应经常并严格洗手,护理另一个患者前、离开病室前均应洗手。
(3)污物处理:废弃物、敷料、布类物品等应分类进行装袋,并标记后按规定处理;注射器、针头及尖锐物品应弃于耐刺防水容器内,并行预消毒,然后统一处理。
2.SARS病区隔离要求 非典型肺炎(SARS)是指由一组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杆菌和病毒)所引起的肺炎。2003年春季肆虐我国并造成严重影响的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传播、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染。其隔离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
(1)采取严密隔离:按严密隔离要求进行。关闭病室大门,持续开窗通风,保持正压通气,定期空气消毒。
(2)病区区域划分:病区可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和缓冲区,各区地面用不同颜色的醒目标志和空间标识指示。缓冲区为清洁区和半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专门设立的区域,设双层物流门,主要包括更衣室、洗手设备及通道等。
(3)人员、物品进出病区要求:工作人员在不同区域内必须严格遵守不同区域的要求,不能违反规定;物品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单行路线走向,不允许逆行。工作人员进出病区的主要流程如下。
进入半污染区:工作人员由清洁通道进入清洁区,换分身工作服、鞋、袜,戴帽子、口罩、手套,穿防护服,穿一次性鞋套,再经缓冲区进入;
进入污染区:戴第二层帽子、口罩,穿隔离衣,戴护目镜、第二层手套,穿第二层高筒鞋套,经缓冲区进入;(www.xing528.com)
离开污染区:脱外层鞋套、手套,脱隔离衣,消毒手,摘护目镜、外层口罩、帽子,再次消毒手;
离开半污染区:消毒手,脱防护服,脱内层手套、口罩、帽子、鞋套;
离开清洁区:消毒手,清洁耳道、鼻腔,漱口,洗澡,更换清洁衣裤和鞋,戴口罩返回指定地点。
(4)按病情轻重安置患者:疑似患者与确诊患者分室收治;重症患者与一般患者分室收治,重症患者应收治在SARS重症监护病区。
(5)工作人员集中管理:密切接触患者的工作人员,住宿应相对集中管理,并常规进行流行病学观测。
(6)严禁探视:患者家属送来的物品经消毒处理后由专人负责传递,做好交接。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3.禽流感防治要求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按病原体类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
禽流感主要通过与易感禽类、感染禽类的直接接触或与病毒污染物的间接接触而传播给人,如病禽咳嗽和呜叫时喷射出带有H5Nl型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飘浮,人体吸入呼吸道被感染而发生禽流感;进食病禽的肉及其制品、禽蛋,病禽污染的水、食物,使用被病禽污染的食具、饮具,或用被污染的手拿东西吃,都可以使人受到传染而发病。
由于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禽流感病毒没有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所以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概率很小。人感染了禽流感后的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不易诊治,死亡率高,所以应加强防范,作好隔离工作。
普通人群预防禽流感的措施包括:①远离家禽的分泌物,尽量避免触摸活的鸡、鸭等家禽及鸟类,尤其是禽类的排泄物、分泌物;②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③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和药物,并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
经常与活禽密切接触者预防禽流感的措施包括:①穿特殊防护服,戴防护口罩;②工作前后彻底消毒、洗手;③及时接种流感疫苗;④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的食物;⑤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一旦疑似禽流感或确诊为禽流感,应立即捕杀有关禽类,采取严密隔离的措施进行隔离,其具体要求参照SARS的隔离要求。
4.艾滋病隔离及职业防护要求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及其制品、器官移植、污染的注射器、母婴垂直等途径传播。其隔离要求包括以下三方面。
(1)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和血液—体液隔离措施。
(2)如果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应立即以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如果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到眼睛、口腔,应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如果医护人员不慎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①如有伤口,立即在伤口近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受伤局部的血液;②用肥皂液和流水冲洗;③消毒液消毒后包扎伤口,暴露的黏膜要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④受伤后尽早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⑤在受伤后第4周、8周、12周、24周时分别进行有关血清学的检查。
5.常见疾病的隔离期(表3-4)。
表3-4 常见疾病隔离期一览表
核心提示
本节介绍了无菌技术的概念、发展,隔离的分类、禽流感和艾滋病的隔离方法以及常见病的隔离和管擦周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掌握隔离的概念,熟悉新型流行病的隔离方法,增强在突发传染病时的应激能力。
学习目标评价
1.名词解释
(1)无菌技术
(2)隔离
2.简答题
(1)国际上隔离的分类方法有几种?如何分类的?
(2)隔离原则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