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化检查
(一)钾(potassium)
1.参考值 血清钾:3.5mmol/L~5.3mmol/L;尿钾:25mmol/24h~125mmol/24h。
2.临床意义
(1)血清钾增高,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摄入过多:输入大量库存血液,补钾过多过快,过度应用含钾药物如注射大剂量青霉素钾等;②排泄障碍:肾功能障碍、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长期大量使用潴钾利尿剂、长期低钠饮食;③细胞内钾移出:重度溶血反应、输入大量库存血、挤压综合征、组织破坏、烧伤、运动过度等,呼吸障碍所致组织缺氧和酸中毒,休克、组织损伤、中毒、化疗等,注射高渗盐水或甘露醇;④血浆pH值影响:血浆pH值减低,血钾水平增高。
(2)血清钾减低,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摄入不足:胃肠功能紊乱、长期无钾饮食、手术后长期禁食等,未予及时补钾;②丢失过多:严重呕吐、长期腹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长期使用强利尿剂、肾小管功能障碍、大面积烫伤等;③钾向细胞内转移:碱中毒、胰岛素治疗、肌无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3)尿钾增高:见于内分泌紊乱,如原发性醛固酮症、肾素瘤、长期使用ACTH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糖尿病酮症、代谢性碱中毒,使用排钾利尿药、含高钾的食物等,肾小管功能不全,如肾小管酸中毒、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等。
(4)尿钾减低:见于艾迪生病、肾衰竭、酸中毒、选择性醛固酮缺乏症、使用保钾利尿药等。
(二)钠(sodium)
1.参考值 血清钠:135mmol/L~145mmol/L;尿钠:130mmol/24h~260mmol/24h。
2.临床意义
(1)血清钠增高,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摄入过多:进食过量钠盐或注射高渗盐水,且伴有肾功能障碍,心脏复苏时输入过多碳酸氢钠,透析液比例失调等;②体内水分摄入过少或丢失过多、渗透性利尿或肾小管浓缩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③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④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垂体肿瘤等。
(2)血清钠减低,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摄取不足:长期低盐饮食、饥饿、营养不良,低盐疗法、不适当的输液;②胃肠道失钠:幽门梗阻、呕吐、腹泻、肠胆造瘘等;③肾失钠:肾小管病变、反复使用利尿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④皮肤性失钠: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只补充水,不补充钠;⑤大量引流浆膜腔积液;⑥酸中毒。
(3)尿钠增高: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失盐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及多囊肾等肾小管功能缺陷、尿崩症、使用利尿药及输注大量盐液等。
(4)尿钠减低:见于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症、肾前性少尿、充血性心力衰竭,及长期低盐饮食、腹泻、严重呕吐、大面积烧伤等。
(三)氯(chlorine)
1.参考值 血清氯:96mmol/L~106mmol/L;尿氯:110mmol/24h~250mmol/24h。
2.临床意义
(1)血清氯增高,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摄入过多:过量补充NaCl液、CaCl2液或NH4Cl液等;②排泄减少:急性肾小球肾炎无尿者,肾血流量减少如充血性心力衰竭;③脱水:腹泻、呕吐、出汗等;④换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2)血清氯减低,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摄入不足:饥饿、营养不良、出汗过多、低盐治疗后;②丢失过多:严重呕吐、腹泻、胃肠道引流,反复应用利尿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③转移过多:急性肾炎、肾小管疾病、酸中毒;④水摄入过多:尿崩症;⑤呼吸性酸中毒。
(3)尿氯增高:见于肾小管损害、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使用利尿药及氯化物摄入过多等。
(4)尿氯减低:见于醛固酮症、高氯性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肺炎、烧伤及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等。
(四)钙(calcium)
1.参考值 血清钙:成人2.1mmol/L~2.6mmol/L,儿童2.25mmol/L~2.8mmol/L;尿钙:2.5mmol/24h~7.5mmol/24h。
2.临床意义
(1)血清钙增高,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摄入过多:静脉用钙过量、大量饮用牛奶等;②溶骨作用增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转移性骨癌、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等;③钙吸收作用增强:维生素A或D摄入过多;④肾脏功能损害:急性肾衰竭;⑤其他:艾迪生病等。
(2)血清钙减低,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严重乳糜泻、阻塞性黄疸;②成骨作用增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手术后、恶性肿瘤骨转移;③钙吸收作用减弱:佝偻病、软骨病;④肾脏疾病:急、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肾小管性酸中毒;⑤其他:坏死性胰腺炎、妊娠等。
(3)尿钙增高:见于在阳光下过多暴露、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中毒、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恶性肿瘤骨转移、肾小管酸中毒,以及摄入降钙素、皮质类固醇、生长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等药物。
(4)尿钙减低:见于妊娠晚期、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维生素D缺乏、肾病综合征、急性胰腺炎、骨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减低,以及摄入利尿剂、雌激素、新霉素、口服避孕药等药物。
(五)磷(phosphorus)
1.参考值 血清磷:成人0.97mmol/L~1.61mmol/L,儿童1.29mmol/L~1.94mmol/L;尿磷:22mmol/24h~48mmol/24h。
2.临床意义
(1)血清磷增高,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内分泌疾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②肾排泄受阻:慢性肾炎晚期、肾衰竭;③维生素D过多;④其他:肢端肥大症、多发性骨髓瘤、骨折愈合期、艾迪生病、急性肝坏死、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2)血清磷减低,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佝偻病、脂肪泻、长期服用含铝的制酸剂、饥饿或恶病质、缺乏活性维生素D;②丢失:呕吐和腹泻、血液透析、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痛风、肿瘤性磷酸盐尿;③磷转入细胞内:静脉注射葡萄糖或胰岛素、过度换气综合征、妊娠、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减退;④其他:酒精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抵抗性佝偻病等。
(3)尿磷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代谢性酸中毒、痛风、肾小管疾病、维生素D抵抗性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4)尿磷减低: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佝偻病、肾功能不全、维生素D缺乏时摄取高钙膳食、妊娠、哺乳期妇女等。
(六)镁(magnesium)
1.参考值 血清镁:成人0.8mmol/L~1.2mmol/L,儿童0.6mmol/L~0.78mmol/L;尿镁:3.3mmol/24h~4.9mmol/24h。
2.临床意义
(1)血清镁增高:见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多发性骨髓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严重脱水、糖尿病昏迷等。
(2)血清镁减低:见于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内分泌疾病。(www.xing528.com)
(3)尿镁增高:见于摄取过多、慢性肾炎多尿期、肝硬变腹水利尿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醛固酮增多症、糖尿病控制不佳(尤其在酮症酸中毒时)、某些肾小管病变、药物性肾损害等。
(4)尿镁减低:见于摄取不足、呕吐、腹泻、小肠切除术后、酒精中毒、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七)血糖(blood glucose,BGlu)
1.参考值 3.90mmol/L~6.10mmol/L。
2.临床意义
(1)血糖增高,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病理性增高:糖尿病、垂体前叶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胰岛细胞瘤等,颅外伤、颅内出血,呕吐、腹泻、高热等。②生理性增高:如餐后1~2小时、注射葡萄糖后、情绪紧张等。
(2)血糖减低:见于饥饿和剧烈运动后、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后、胰岛素β细胞瘤、脑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营养不良、肝炎、肝坏死等。
(八)血清尿素氮(serum urea nitrogen,SUN)
1.参考值 成人:3.2mmol/L~7.1mmol/L;婴儿、儿童:1.8mmol/L~6.5mmol/L。
2.临床意义 尿素氮增高见于各种肾脏疾病。
(九)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
1.参考值 男性:53umol/L~106umol/L;女性:44umol/L~97umol/L。
2.临床意义 肌酐增高见于肾脏疾病性病变。
(十)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
1.参考值 1.7umo1/L~17.1umo1/L。
2.临床意义 总胆红素增高:见于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十一)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
1.参考值 0umo1/L~6.8umo1/L。
2.临床意义 参考总胆红素。
(十二)总蛋白(total protein,TP)
1.参考值 60g/L~80g/L。
2.临床意义
(1)血清总蛋白增高:见于脱水、呕吐、肠梗阻或穿孔、外伤性休克、急性传染病、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结核,梅毒等。
(2)血清总蛋白减低:见于出血、溃疡、蛋白尿、营养失调、低蛋白饮食、维生素缺乏症、恶性肿瘤、恶性贫血、糖尿病、妊娠等。
(十三)白蛋白(albumin,ALB)
1.参考值 40g/L~55g/L。
2.临床意义 与血清总蛋白测定基本相同。
(十四)总胆固醇(cholesterol total,CHO)
1.参考值 成人:2.86mmol/L~5.98mmol/L;儿童:3.12mmol/L~5.2mmol/L。
2.临床意义
(1)总胆固醇增高: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胆总管阻塞、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药物。
(2)总胆固醇减低:见于低脂蛋白血症、贫血、败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病、严重感染、营养不良、肺结核、晚期癌症,摄入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肝素、维生素C等药物。
(十五)淀粉酶(amylase,AM)
1.参考值 血清淀粉酶:800U/L~1800U/L;尿淀粉酶:170U/L~2000U/L。
2.临床意义
(1)血清淀粉酶增高:见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胰腺囊肿、胰腺癌、胃十二指肠等疾病。
(2)血清淀粉酶减低:见于因胰腺疾病造成胰脏废用(胰腺全切除、胰腺广泛切除、急性暴发性胰腺炎),重症糖尿病、严重肝病等。
(3)尿淀粉酶增高:见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失水、休克、继发性肾功能障碍、胰腺癌、胰腺外伤、胆总管阻塞、胆石症、胃溃疡穿孔等。
(4)尿淀粉酶减低:见于重症肝炎、肝硬化、胆囊炎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