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体格检查
(一)体格检查的目的
体格检査(physical examination)是检查者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检查工具来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体格检査一般于采集完护理病史后开始,其目的是为进一步支持和验证问诊中获得的有临床意义的症状,发现患者存在的体征及对治疗和护理的反应,为确认护理诊断寻找客观依据。
(二)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
(1)应以患者为中心,要关心、体贴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
(2)检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3)检查者应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态度诚恳、和蔼。
(4)检查者应站在患者右侧。检查患者前,应有礼貌地对患者做自我介绍,并说明体格检查的原因、目的和要求,便于更好地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检查结束应对患者的配合与协作表示感谢。
(5)检查患者时光线应适当,室内应温暖,环境应安静;检查手法应规范轻柔;被检查部位暴露应充分。
(6)全身体格检查时应全面、有序、重点、规范和正确。
(7)体格检查要按一定顺序进行,避免重复和遗漏,避免反复翻动患者,力求建立规范的检查顺序。通常,首先进行一般检查,然后按头、颈、胸、腹、脊柱、四肢和神经系统的顺序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生殖器、肛门和直肠检查。根据病情轻重、避免影响检查结果等因素,可调整检查顺序,利于及时抢救和处理患者。
(8)在体格检查过程中,应注意左、右及相邻部位等的对照检查。
(9)应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复查,这样才能有助于病情观察,有助于补充和修正护理诊断。
(三)基本检查方法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要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并使检查结果准确可靠,必须反复练习和实践,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指导。
1.视诊 视诊(inspection)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的全身或局部状态的检查方法。通过视诊可以观察到许多全身及局部的体征。全身一般状态如年龄、性别、发育、营养、面容、表情、步态、姿势等;局部视诊可了解患者身体各部分的改变,如皮肤、黏膜颜色、头颅大小、胸廓、腹部、骨骼、关节外形等。但对特殊部位(如鼓膜、眼底、胃肠黏膜等)则需用某些仪器(如耳镜、眼底镜、内镜等)帮助检查。
视诊方法简单,适用范围广,可提供重要的诊断资料,但必须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深入、细致地观察,才能发现有重要意义的临床征象,否则会出现视而不见的情况。
2.触诊 触诊(palpation)是检査者通过手与被检查者体表局部接触后的感觉或被检査者的反应发现其身体某部位有无异常的检査方法。手的不同部位对触觉的敏感度不同,其中以指腹和掌指关节的掌面最为敏感,触诊时多用这两个部位。而对于温度的分辨则以手背较为敏感。触诊的适用范围很广,可遍及全身各部,尤以腹部检查最常用。
触诊时,由于目的不同而施加的压力亦轻重不一,据此可分为浅部触诊和深部触诊。(www.xing528.com)
(1)浅部触诊(light palpation)。将一手轻置于被检查部位,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轻柔地进行滑动触摸。主要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的检査。
(2)深部触诊(deep palpation)。用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步施加压力,以达到深部。主要用以察觉腹腔病变和脏器情况。根据检查目的和手法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①深部滑行触诊法:检查者以并拢的2、3、4指尖端逐渐触向腹腔脏器或包块其上作上下左右滑动触摸。②双手触诊法:将左手置于被检查脏器或包块后部,并将被检查部位推向右手方向,这样可起到固定作用,并可使被检查的脏器或包块更接近体表以利右手触诊。多用于肝、脾、肾及腹部肿物的触诊。③深压触诊法:以拇指或并拢的2~3个手指逐渐深压触摸,以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定腹部压痛点,如阑尾压痛点、胆囊压痛点等。检查反跳痛,则是在深压的基础上迅速将手抬起,同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加剧或观察面部有否出现痛苦表情。
3.叩诊 叩诊(percussion)是指用手指叩击或手掌拍击被检查部位体表,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听到的震动和音响特点判断所在脏器有无异常的检查方法。叩诊可用于分辨被检查部位组织或器官的位置、大小、形状及密度,如确定肺下界、心界大小、腹水的有无及量等,在胸、腹部检查方面尤为重要。
(1)叩诊方法。根据叩诊手法与目的的不同,可分为间接和直接叩诊法两种。
①间接叩诊法:检查者以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叩诊部位,其余手指稍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节前端。叩击方向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叩诊时应以腕关节与掌指关节的活动为主,肘关节及肩关节不参与活动,叩击后右手立即抬起。叩击力量要均匀。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一个叩诊部位,每次连续2~3下。叩诊过程中左手中指第二指节叩动时应抬起离开皮肤,不可连同皮肤一起移动。
②直接叩诊法:检查者用右手中间三指掌面直接拍击被检查的部位,借拍击的反响和指下的震动感来判断病变情况。主要适用于胸部、腹部面积广泛的病变,如大量胸水或腹水等。用拳或叩诊锤直接叩击被检查部位,观察有无疼痛反应也属于直接叩诊。
③叩诊音:由于被叩击部位的组织或脏器的密度、弹性、含气量及与体表的距离不同,叩击时产生的音响强弱(振幅)、音调高低(频率)及振动持续时间亦不同。据此临床上将其分为以下几种。a.清音(resonance),一种音调较低、音响较强、振动时间较长的叩诊音。为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提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b.浊音(dullness),一种音调较高,强度较弱,振动持续时间较短的叩诊音。正常情况下产生于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如心脏和肝脏的相对浊音区。病理情况下,可见于肺部炎症所致肺组织含气量减少时。c.实音(flatness),一种音调较浊音更高、强度更弱、振动持续时间更短的叩诊音。正常情况下见于叩击无肺组织覆盖区域的心脏和肝脏。病理状态下,见于大量胸水或肺实变等。d.鼓音(tympany),一种音响较清音更强,振动持续时间亦较长的叩诊音,于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脏器时产生。正常情况下见于左前下胸部的胃泡区及腹部。病理性情况下,见于肺内空洞、气胸和气腹等。e.过清音(hyperresonance),一种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叩诊音,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临床上主要见于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时,如肺气肿。
4.听诊 听诊(auscultation)是以听觉听取发自身体各部的声音,并判断其正常与否的检查方法。在心、肺检査中尤为重要,常用以听取正常与异常呼吸音、心音、杂音及心律失常。
(1)听诊方法。①直接听诊法:用耳直接贴附在被检查者的体表进行听诊的方法。该法听得的体内声音微弱,目前仅用于某些特殊或紧急情况下;②间接听诊法:为借用听诊器进行听诊的方法。可在任何体位时使用,对听诊部位的声音也有放大作用。间接听诊法除可用于心、肺、腹部听诊外,还可听取血管音、关节活动音、骨摩擦音等。
听诊器由耳件、体件和软管三部分组成。体件常用的有钟型和膜型两种。钟型适于听取低调的声音,如二尖瓣狭窄时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膜型适于听取高调声音,如呼吸音、心音、肠鸣音等。
(2)听诊注意事项。①环境要安静、温暖、避风。寒冷可引起肌束震颤,出现附加音,影响听诊效果;②根据病情采取适当体位,充分暴露被检査部位,并使肌肉放松;③听诊前应检查听诊器耳件方向是否正确,软、硬管腔是否通畅;④听诊时,体件要紧贴被检查部位,避免与皮肤摩擦而产生附加音;⑤听诊时注意力要集中,听肺部时要摒除心音的干扰,听心脏时要摒除呼吸音的干扰。
5.嗅诊 嗅诊(smelling)是以嗅觉来辨别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的检查方法。这些异常气味多来自皮肤、黏膜、呼吸道、胃肠道呕吐物和排泄物,以及脓液或血液等。常见的异常气味及其临床意义如下。
(1)汗液味:正常人的汗液无强烈刺激性气味。酸性汗味,常见于发热性疾病,如风湿热患者;特殊的狐臭味见于腋臭患者;脚臭味见于多汗者或脚癣合并感染患者。
(2)呼气味:浓烈的酒味见于酒后;刺激性大蒜味见于有机磷中毒患者;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氨味见于尿毒症患者;腥臭味见于肝性昏迷患者。
(3)呕吐物味:单纯饮食性胃内容物略带酸味,如酸味过浓提示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过长,胃内容物发酵;如出现粪便味,则提示可能为幽门梗阻或腹膜炎所致的长期强烈呕吐或肠梗阻;如呕吐物夹杂有脓液并有令人恶心的甜味(似烂苹果味)则提示胃坏疽。
(4)痰液味:正常痰液无特殊气味。血腥味见于大量咯血患者,恶臭味提示厌氧菌感染,可能有支气管扩张或肺脓肿。
(5)脓液味:脓液恶臭提示有气性坏疽或厌氧菌感染的可能。
(6)粪便味:腐败性粪臭味多因消化不良或胰腺功能不足而引起;腥臭味见于痢疾患者;肝腥味见于阿米巴痢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