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没有在海上来往了。这次为住在东京的姐姐招我去看日本的红叶,我就在二十四年九月十五日清早搭上杰克逊总统号大船,重漂到海上。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李白《梦游天姥吟》是这样起头。“烟涛微茫”这四个字真够美,够玄!我体会这四个字是在一天晚上,我凭着栏杆映着星光看海水,在那天水相接,风云氤氤的当中,忽然看见有几点灯火,或近或远,乍明乍灭,像窥伺,又像羞藏。在杳冥无际的大海上,有这几点火光──有焰的,红红的,生气扑扑的火光,配着那天上苍白的星,实在妙极。我不知道这是远方的灯塔?还是趁潮的渔舟?我只觉到这明灭不定的光芒,好像给我一种空漠的希望,一种求 desire,一点把着不住的欢欣,一点怅惘,到底说是给些什么?我也为难。这时脑内忽地跳出“烟涛微茫”四个字。其实这四个字可以形容任何时候的海景,譬如说:早雾的时候,暮霭的影子里,月光底下,这些时候看海,都呈现一种微茫的景色,但我必须要在有几点火光的当中才想起这一句,也是没有理由。单说“微茫”,我就觉得这两个字圆滑像两颗水银珠,幽冷像一团火,晶亮像闪烁的飞萤。说起飞萤,我记起大前年的夏天,因一时的豪兴,不管季候是否相宜,我同一位朋友,还有玮德也在一道,去游无锡,夜半走过太湖山中,看见满谷的萤火,飞翔上下,停立不走。玮德说,“看啊,这是一座鬼城,几万家的灯火,还有轻骑骏马在奔驰,繁华到这样,可没有生气。”现在他真的到鬼城里去了吧,在那没有生气的地方永远存在着!可是我那时想:这是一片萤海,(这思想多平凡,许就为这原故我还活在世上?)那无量数的飞萤流动起来。真像沦洄的水波,你可以似乎听到一种无声的彭湃激浪的声音。它们的光不像月光照在海上碎金似的潋滟,它们的光是幽寂的,凄清的,没有火焰的光。它们在四围树影森立,空潭浅草的中间,匆遽地交织着空幻的梦。我那时也沉入梦境了,迷迷的赏玩着,在空山里由着头上包皮皮白布的洋车夫拉着跑,不怕有什么强人,心上的平安,也同现在坐在这暖暖的房间里沙发上一样。那时心上也触动“微茫”两个字。不过那个“微范”是死的是寂的,这次在海上想起的“微茫”是生的是活的。想起古人,谁又真的“乘桴浮于海”呢?他们对于海上的神秘,不过是拿想像来推测。我疑心木玄虚做那篇《海赋》是不是从经验得来?他所描写海的形势,风涛的险,同海里的“水怪鲛人”是那样夸张,就是教一个长久在海上餐风饮露的水手也不能写得那样“上穷碧落下黄泉”般的细。可是古人默想的能力真够教人心服。也许是他们看了湖就联想到海?这联想可真伟大,正像一位英国诗人说:“从一粒沙子里看见世界,从一朵花里看见天国。”当你驾一只小舟,容与在大湖之上的时候,四面围绕着是苍苍的天空,与淼淼的湖水,天际的乌云不是山,一枝芦苇漂来也疑心是观音的航船。要是遇到风,更可以看到“惊浪奔雷骇水迸集”了。这时候我们古代的诗人很可以用显微镜一照,再从放大形里描写出来,不就是一篇海赋吗?历史上记载古代第一个探险家就是徐福。他带了三千童男女入海求神仙,但只说求仙,求那种虚无缥渺的事实!不知道徐福毕竟求得了什么?是舟山群岛?是日本九州?是东京湾?是北海道?谁知道我们古代三千童男女上哪儿去了呢?直到唐朝白居易还只是说:“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又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那绰约的仙子是不是徐福带去的一千五百个女郎呢?
做现代的人,倘不是一个甘心守着老婆,坐在壁炉边,管一点家乡小事的人,愿意到海上去,到海上去不是求神仙,是同求神仙一样的惊奇惝恍去看别国的风光,像Tennyson写 Ulysses一样,到老雄心都不死。他说:
And this gray spirit yearning in desire To followknowledge,1ike a silzking star,Beyond the utmost bound of human thought.只要你有这样的热忱,有像星沉下去一样的决心,去求人类意料之外的知识;只要你的灵魂里是觉得海在那儿叫唤你,去吧,去到那港口上,在明亮的灯光下,在洒泪的水边,有一只几万几千吨的大船在等候你。不用你自己张帆,自己把舵,狂涛不会吞没你(除非你运气不好遇到非常的事),它就会平平安安的把你驮到你所想去的地方。
这天早上我上船以后,看船头像蹴着雪花一样骄傲的迅出湾口,眼前骤然现出一片澜汗无边的洪涛,秋日的天空是那样翠蓝得可爱,微风吹拂着海面,处处掀动起白色的浪花。太陽温和的晒在甲板上,我拖一张帆布椅子靠栏杆坐下,心上轻松得像一片羽毛,可以趁风飞到秋天的云上──这时正有一缕透明的轻烟似的云从船艄掠过桅竿。四围一看,天地竟浑圆得像一只盒子,没有别的船,只有我们这一只,船尾画着一条长长的水纹──水纹就是这只船的踪迹,但这踪迹也不会长远的,就会消灭了,当它再换一条航线的时候。我觉得从那古旧的,忧郁的世界走出来,到这海中心,这纯洁无尘的世界,我的生命又像初生了一样。过去的笑和哭,欢与恨,在这时想起来都太渺小了。大海把我心放大放宽。才知道一个人是不能久久不登高山,不见大海。尘市的灰尘容易把智慧溷浊起来,逼窄像遮了一层雾,除了脚前三尺步,不会看得更远一点。船上的旅客都像解脱了一种羁绊,萧散地相对着。船长是满头白发老人,常常迎着风站在船头上望远。我同旅伴们在一处打球,抛绳圈,镇日酣嬉,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
我从前坐过廿几天的海船,都没有看见过一次海月,常引为恨。这天晚上海里风浪颇大,船有些摇动,我因为有点头晕,所以在甲板上来回的走。大概是九点多钟的时候,我看见东边云海茫茫的地方,有一块耀眼的东西。我没有想到是月亮。靠近栏杆去看,波涛在黑暗里翻滚,像几千万山岭在移动。渐渐天边的厚云裂开一条长缝,缝里的天空像井水一样的深,一样的澄。一钩半圆月正从云缝里钻出来,狭狭射一道静默的光到汹涌的波涛上。我不敢形容那凄楚可怕的景象!在白天的时候海是那样和善温存,现在竟变成一个黝黑严厉的面具放在我面前,我心上像压上一块冰,竦然地退到一个角落里,倒在椅子上不敢抬头。(www.xing528.com)
又一天晚上,海上没有风,空中缀满了荧荧的星。我伏在栏上看星辰照在海水里的影子,再仰起头看看天空。这时一串北斗星正当我面前,低低的就要同海相接,斗勺正像要到海里来舀水一样。我猛然觉得自然界有一种伟大的神秘,心胆又缩小起来。 船走四天四夜,经过了神户,清水,门司等等地方。日本内海的风景秀丽像一幅一幅的名画,这固然不是给我第一次的惊叹,但也像温旧书一样洋溢着新鲜的趣味。在十九日清早船到了横滨,这儿就是我要登岸的地方,再转到东京去看日本的红叶。
在上岸以前,日本海关要派几个关员上船来检查。凡是上岸的人,都要集会在头等吸烟室里。我进去的时候,正看见两个关员坐在一张长桌子的两边。一个是矮小身体,扁平的脸上一对柳叶式的眼睛,希特勒式的胡子安在满镶金牙的嘴唇上。另一个是中等身材,带着眼镜子,正伏在一本簿子上忙着抄写。旁边有几个日本佩刀的警察在巡逻。每一个登岸的客人都要受一番像上法庭似的审问,尤其是对于中国人,更尤其是对乘坐三等舱的客人,那样严密几乎连他们的祖宗世谱都要问明白。这又何必呢?我在旁听那关员口中吐出破碎不完全的英语,柳叶式的眼内漏着诡谲疑虑的光,我真伤心!几天来在船上一些真率,悠恬的梦,到此破了,消了,连一点痕迹都没有!
这就是我在踏上红叶之国的土地以前,所得的经验。
(原载1937年4月1日《宇宙风)第1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