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书记的恋武情——记陕西神木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郭宝成
具有5年军旅生活经历的陕西省神木县县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郭宝成在2005年的述职报告中这样写道:“我是一名退伍老兵,对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是部队的培养使我一步一步走上了县委书记的工作岗位。今天,我作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更有义务、有责任把武装工作管好。”他真心实意为人武部办实事、解难事,使武装工作取得了更大的进步,谱写了一曲“士兵”书记真恋武的壮歌。
痴心为武装办实事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神木县财政收入名列陕西省首位。2000年8月,为把全县武装工作的基本情况摸清、摸准,时任县长的郭宝成上任后的第二天就和县委、县政府其他领导一起轻车简从到县人武部与干部职工座谈,对人武部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干部和职工队伍建设、基层民兵组织建设等情况一一询问,把武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一一记在心上。当他得知全县所属19个基层武装部机构混设、人员空缺,16名从事基层武装工作的“老武”想要跳槽时,心情很沉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老武装想要跳槽?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他深入乡镇调查论证后得知,这些年来由于县上对武装工作的忽视,使从事多年武装工作的专武干部进步受限,产生跳槽的心理。找到症结后,他和人武部领导商议,以后凡是基层武装部专武干部的提拔、使用、调动由人武部说了算,县委、县政府不插手干预。并对自己约法三章:定期不定期到人武部现场办公;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议军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县乡两级人武部和民兵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对涉及武装工作的重大问题,要先听取人武部的意见和建议,再提交县委常委会或县政府常务会研究解决;并出台了《神木县专武干部管理使用实施意见》。2000年底,乡镇换届时这16名多年从事武装工作的武装部长被提拔使用,9名热爱武装、成绩突出的武装干事被提拔为武装部部长。并且安排2名以工代干专武干部入院校深造,上学期间保留工资、保留职务。今年恰逢乡镇换届选举,在年初召开的议军会议上他听说部分年龄偏大、职务偏低的专武干部工作不专心时,明确表态:“今年乡镇换届中要把专武干部配齐配强,年龄超过40岁的专武干部全部调整交流到其他工作岗位。”消息传开后,部分年轻专武干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热心为武装解难事
近年来,针对现役军人中部分干部家庭生活困难的问题,郭书记将人武(www.xing528.com)
部现役干部纳入地方财政供应,为人武部军官每人每月补助400元生活费、60元通信费,切实解决人武部官兵的实际困难。针对近年来“兵难征”的问题,提高义务兵优抚金标准,2006年达到3000元,并随着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年提高义务兵优抚金5%,形成义务兵优抚金自然增长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征兵难的问题。出台《神木县义务兵转业复员安置实施意见》,凡安排转业、退伍军人的企业可以享受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凡愿意自谋职业的转业士官一次性发给扶持金3万元;凡复转军人自办经济实体,工商、税务部门优先办理各种手续,并在3年内减免各种税收。坚持重大节日慰问制度,为军烈属解决好生产生活困难。凡驻神官兵一律凭现役军人证件免费乘坐城内公交车,免收县境内风景旅游区门票。同时,为保证军烈属、残疾军人的生活及有困难的退伍军人生活有保障,将生活困难的退伍军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纳入城乡合作医疗报销范畴,纳入干部扶贫帮困之列,拿出800万元彻底解决了军烈属、伤残退伍军人看病难、生活难、住房难的“三难”问题。协调县有关部门解决了人武部随军家属的就业问题,使人武部官兵无后顾之忧一心扑在工作上,连续7年被评为“先进人武部”。
真心为武装创新路
为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针对武装工作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003年在他的倡导下,神木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武装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专武干部调整交流的实施意见》《党管武装考评细则》等,把武装工作纳入全县领导干部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在全县形成齐抓共管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整体合力;出台了“四个一并”和“五个纳入”的武装工作措施。即把武装工作纳入部门和乡镇工作范围一并考核,把国防建设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一并保障,把专武干部的培养使用纳入全县公务员系列一并管理,把复转军人纳入全县人才库一并安排;把武装工作纳入全县发展奋斗目标、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署双拥共建活动、研究年度经费预算及考评全年工作实施奖励。每年由县财政拨给人武部10万元城市民兵训练费,5万元国防教育费,10万元征兵费,20万元国防动员费,年初由县财政一次性预算并划拨到位,保证武装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出台了党管武装新举措,研究制订《神木县基层武装工作量化管理和考核办法》。《办法》对基层党管武装、民兵整组、军事训练、报刊征订、征兵工作等各项工作制定了严格的量化考评标准,每项工作任务完成后实行单项考评、考核,年底综合汇总,考评结果占各乡(镇)年终工作总评的8%,通过量化积分的办法推动了武装工作的创新发展。
(原载于《西北民兵》2006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