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扶贫状元”王再海:从穷乡僻壤到根本性变化

扶贫状元”王再海:从穷乡僻壤到根本性变化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扶贫状元”王再海陕西省富平县最贫困的北峪村的群众怎么也没想到,仅仅几年时间,他们的穷乡僻壤就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去年11月29日,王再海以先进的事迹被中国扶贫基金会、新华社《半月谈》杂志评为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看到群众过着“养鸡为油盐、养羊为过年”的可怜生活,与大山结下不解之缘的县委常委员长、县人武部政委王再海主动请缨,把北峪村作为人武部的帮扶点。面对人们的种种议论和担心,王再海没有动摇。

扶贫状元”王再海:从穷乡僻壤到根本性变化

扶贫状元”王再海

陕西省富平县最贫困的北峪村的群众怎么也没想到,仅仅几年时间,他们的穷乡僻壤就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全村人均粮食由过去的230公斤增长到420公斤,人均纯收入由265元增长到920元。过上了好日子的338名村民心里最清楚,是县人武部政委王再海带领他们走修路建校、引水拉电、植椒育林、开发的综合扶贫之路的结果。去年11月29日,王再海以先进的事迹被中国扶贫基金会、新华社《半月谈》杂志评为全国“十大扶贫状元”。

陕西富平县虽属关中平原,但地处渭北高原乔山脚下的峪岭乡北峪村,却出门抬脚是沟、举头是山。146户人家、3个村民小组80%的群众住在土窑洞里,51户特困户中有的“身无过冬衣、灶无隔夜米、常年靠救济”。看到群众过着“养鸡为油盐、养羊为过年”的可怜生活,与大山结下不解之缘的县委常委员长、县人武部政委王再海主动请缨,把北峪村作为人武部的帮扶点。面对一个比平川内地至少贫穷落后20年的“三无村”(无水、无路、无电),要实现脱贫致富,谈何容易。可王再海暗下决心,宁可自己脱皮掉肉,也得让北峪村群众早日过上好光景。有人说:“王政委你真傻,那么多好村子不选,偏偏选最贫困的穷山沟。”可王再海不这样认为,他说:“既然是好村子,还要我们扶什么?扶就要扶最差的。”

面对人们的种种议论和担心,王再海没有动摇。当兵26年的他,跑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4省(区)的32个地、市的57个执勤点维护线路,打交道最多的是老百姓,接触最多的是山区的群众。因此,他对贫困群众的疾苦有切肤之感。为了掌握北峪村的真实情况,王再海不顾家人的劝阻,带病在北峪村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先后148次进村、行程2万公里,跑遍村里的沟沟坎坎、山山峁峁,和乡村干部制定出了《北峪村脱贫致富规划》《北峪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

对于人均耕地不足0.9亩的北峪村群众来说,吃粮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王再海结合该村实际,提出了科技种田的措施,多次组织机关干部与群众大搞农田基建,还使80余亩中低产田变成了稳产、高产田。

1997年底,全省推广地膜小麦技术,王再海从县农牧局买了1000余元的地膜,免费送给了第一批采用地膜技术的45户农民,并请来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这一年全村粮食平均每亩小麦增产了80公斤。活生生的事实教育了群众,地膜小麦技术在北峪村大面积推广后,使全村人均产粮也稳定在了360公斤以上,温饱得到了解决。

流传了多少代的“宁给一个馍,不给一口水”的民谚,是北峪村缺水的真实写照。乡中学的学生每天早上只能分到一碗水,学校每年仅买水一项就要花去1.2万元,乡政府每年买水要花去8000元。每遇旱年,村里人要到20多公里外的老庙镇去拉水。在那里,一车水卖到35元,每户一年光买水就花去几百元。这无异于雪上加霜。距北峪村5公里外的万斛山上有眼皂角泉,常年不枯,流量可观。但因山高路险,引水进村难度很大,几代人只能“望水兴叹”。

为了解决群众的吃水问题,王再海拄着拐杖,先后20多次与乡村干部、水利专家一起进山考察,检验水质,勘察路线。十多次向县委、政府及水利部门汇报、提供方案、争取项目资金。为了给村里找水,他跑烂了3双解放鞋。过度的劳累,王再海在高原、戈壁维护线路中患下的关节炎、胆结石综合征和心脏早搏越来越严重,朋友们和医生多次劝他住院治疗,可他却说:“皂角泉水不下山,我决不进医院。”就这样,王再海每天用大量的药片来支撑着他的身体,终于有一天,他再也支持不住了,病倒在勘察路线的途中,随身携带的救心丸、利胆片撒落了一地。(www.xing528.com)

村民们流泪将他抬下了山。几天后,病情好转的王再海拔下手上的输液针头,又带领机关干部、职工和民兵群众1000余人开山辟路,铺设管道5000余米,清凌凌的甘泉水绕过37道弯、跨过5座山,终于流进了世世代代为水所苦的北峪村群众的锅边边……

北峪村土地多为山坡、沟地和梯田,适宜于花椒柿子等经济生态林的生长。为了鼓励群众植椒,王再海和乡村干部走村串户宣传动员,请植椒早的村民现身说法,并利用民兵之家、农民夜校,先后举办了4期培训班,培训骨干120余人。他还从县林业局聘请了2名技术人员为常年顾问,全村发展花椒树240亩,实现了家家有椒园,户户有钱赚,年收入达10万元。

为了山区养殖业,有效地利用荒山草木优势,为庄稼生长积累肥料,形成山区传统养殖的规模效应,王再海又提出了实施“一二三”养殖工程,即:每户“一头牛,两头猪,三只奶山羊”。为摸索出一套养殖经验,1998年初,王再海动员下岗在家的妻子在市场上买了7头改良小猪进行试养。当时王再海心里想,“猪养不好亏了,我来担这个风险;养好了,摸索出一点经验,就可以推广到全村家家户户。”他的家属先后到县畜牧局新华书店买了有关改良小猪的饲养管理书籍,经过精心管理,试养一举成功,带动全村发展养猪160头、奶山羊400只、牛110头。

就学求医是北峪村人的头痛事。村里的一所小学,87名师生挤在三间破窑洞上课。王再海通过多方协调筹资3万元,帮助村上改建了校舍,使80多名师生告别了窑洞,走进了明亮的教室。为了帮助贫困儿童上学,他动员人武部的干部、职工出资,对全村18名贫困儿童每年资助50元,并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奖励50元,使北峪村儿童入学率达100%。

看到群众遇有头痛脑热要到10公里外的地方去就医,王再海与人武部的干部一起支持一名自费学过医的青年办起了村“扶贫医疗所”,设立了贫困户医疗优惠卡入诊登记册,每就诊一次免减20%药费,不仅解决了本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也方便了临近3个自然村组的群众看病。

北峪村所在的万斛山,蕴藏着大量的青玉石墨玉石、碗药等资源,王再海通过对石材市场行情的深入调查,与人武部班子成员交换意见,协助该村创办了“富平县万斛山劳武石材开发公司”,建成了石料开采厂、切割精雕厂、石碴加工厂、建材加工厂和荒山荒坡治理开发区。生产的墨玉石刻茶几、墨玉石名人字画、砚台象棋、盆景等40多种产品,远销江苏、甘肃、宁夏等7省、区50多个县、市,使石料开发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支柱项目。

在王再海眼中,时时刻刻想的是老百姓。村上不通电,他协调电力部门架设农用电路3公里,实现了户户通电。通电后又协调县广播局为村里解决了3套“村村通”设备,使贫困群众能够经常听到党中央的声音。群众从内心感激他,想请他到村上的饭馆吃一顿饭,他拒绝了,他说:把这些钱省下来,你们办点实事吧!

(原载于《西北民兵》2001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