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里黄沙呀满天吹, 五十里路程呀到连队,
半个月我植树十五回, 连队四年呀我不后悔。
……
这是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治沙英雄女民兵连现任连长边振玲自编自唱的一首陕北信天游。去年4月8日,在补浪河乡举办的蒙汉农民文化交流会上,这首歌获得了演唱二等奖。记者在治沙连采访时得知,几乎每一个女民兵都会自编自唱这种传统民歌。
在榆林,不论男女老少,人人都能吼两句信天游。连队发挥这一优势,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业余时间活跃连队文化生活,逢年过节走村串户,以文艺节目的形式,为周围群众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新风尚。
1998年元宵节,榆林城区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一支支秧歌队穿街而过,其中补浪河乡治沙女民兵连秧歌队格外引人注目,她们身穿绿色迷彩服,举着“治沙英雄女民兵连向全市人民拜年”的横幅,边歌边舞。在这次由全市20多支秧歌队参加的会演中,她们获得二等奖。
补浪河乡地处大漠深处,电视接收信号弱,收视效果差。连队拿出经费1万余元,建起了电视接收站,使附近曹家峁、省不扣等4个村的群众清楚地收看到了7个频道的电视节目。
当地群众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很多女孩子小学都没有毕业,少数女民兵文化程度较低。连队开办文化夜校,组织民兵并吸收附近群众学文化、学技术。
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群众退耕还林、荒沙造林的热情空前高涨,但一些群众缺乏治沙造林技术。女民兵们利用集市、庙会等时机,印发技术资料,开设咨询站点,把技术传授给老百姓。每年,她们义务为当地群众提供的科普信息达200多条,印发科普资料上千份。
村民冯青连家小孩多,生活困难,治沙连主动与他结成帮扶对子,送技术、传经验,帮他寻找致富之路。冯青连家的责任田适合种植玉米,连队帮他联系来优质玉米良种,手把手地教他种植方法和管理经验。当年,他家收入就翻了一番。(www.xing528.com)
学雷锋做好事是民兵连28年来的光荣传统,去年3月,前任连长边兆芳离开连队交班时,把新连长边振玲带到省不扣村一个叫胡廷魁的老人家里。她拉着胡大爷的手,语重心长地对新连长说:“这是咱们连队长年照顾的孤寡老人,女民兵们每周轮流到这里来为老人洗衣服、送柴火,你一定要把老人照顾好。”像这样的联系户,女民兵连还有5家。
一年夏天,村民贺文海的儿子出了车祸。儿子的事让他忙得团团转,眼看着成熟的庄稼在火红的太阳底下一粒粒向下落。没想到一天大清早,一群穿着迷彩服的姑娘出现在了他家的地头……
她们在坚持帮助照顾孤寡老人的同时,还义务挖水渠1000多米,修路4000多米,架农电义务出工500多个,为周围村民做好事百余件,为困难户、五保户捐资近万元,捐赠衣物700余件,受到了群众的称赞,被军区表彰为“学雷锋先进集体”。
女民兵走到哪里,就把文明新风传播到哪里。在晚婚晚育、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她们也树起了榜样。凡在连队呆过的女民兵,都带头晚婚晚育,且婆媳关系、妯娌关系非常融洽。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女民兵在择偶观念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她们把有知识、有技术作为找对象的主要条件。女民兵冯莉,离开连队后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别人给她介绍了个家境富裕的对象,父母也同意这门亲事,收了人家几千元的彩礼。但她感到,这个小伙子文化程度低,而且没技术,硬是没有同意这门亲事。后来她嫁给了一个会开车、懂修理的小伙子。
女民兵们在茫茫沙海播绿色,做奉献,赢得了崇高的荣誉。在连队荣誉室里,各级奖给她们的锦旗、奖状多得很难列举。
一面面锦旗,映衬着她们创造的奇迹;一块块奖牌,记载着她们辉煌的过去。2002年,她们先后受到了江泽民主席、朱镕基总理和军委迟浩田副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还被总参、总政表彰为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表彰为全国“防沙治沙标兵单位”。
(原载于《人民军队报》2003年1月1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