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多来,在古老、神奇的三秦大地,在这片拥有107个市、县的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陕西省军区开展的“一部一村”扶贫开发活动,从将军到士兵,数千名参战人员像扶贫开发的“星火”,洒遍118个村庄,奏响了一曲曲部队参与西部扶贫开发、创建“两个文明示范村”的交响曲。
打响扶贫攻坚战
1996年,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不久,党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召开了,随之,省军区领导就带领机关、军分区和人武部的同志分头来到陕北黄土高原,陕南秦巴山区的6个地区、18个县的农村进行调查走访,一幕幕令人心酸的贫困情景,像巨齿啮噬着每位同志的心。通过这次走访,他们更加清楚地掌握了陕西省农村的贫困状况,全省107个县(市、区),就有50个国家级贫困县,19个省级贫困县,393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正当省军区领导在为寻求解决贫困的办法而发愁时,陕北一些人武部“一部包扶一个村”的成功做法使他们的脑子开了窍。于是,省军区党委经过认真研究,反复征求各级政府意见,郑重决定,从1997年初开始,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一部一村”扶贫开发活动,即省军区、军分区机关和县级人武部各包扶一个贫困村,不脱贫不撒手,不致富不脱钩。为每一个县树立一个扶贫开发样板,作为带动全县、全省开发致富的示范村。
至此,一场大规模的开发扶贫战斗在三秦大地拉开了序幕。省军区向省委、省政府庄严做出了“3年确保118个贫困村全面开发致富”的承诺,各级分别成立了开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所属军分区和人武部与贫困村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选好致富领头人
省军区在开展“一部一村”扶贫活动中,一开始就深刻认识到,贫困村之所以贫困,除了自然条件恶劣外,最重要的是人的问题,没有好的带头人。省军区各级都把配合乡、镇党委搞好村党支部建设、选好带头人、用好能人作为开发扶贫的根本,作为脱贫致富的关键,不拘一格选人才,用人才。
周至县高潮村党支部书记王有善,前些年感到为村民办事受苦受气,出力不讨好,便离开村子到60多公里外的东河地板条厂打工去了。没人“领头”,没人管事,村上怎么开发致富?
县人武部政委李志远来了,他广泛征求党员意见,召集群众座谈,找乡党委交换看法,策划着谁来当支部书记。
群众一致反映王有善是个厚道人,有才能、能干事。乡上对王有善评价也很高。于是,李政委二话没说,当即翻山越岭直奔地板条厂。可是,任凭他把道理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王有善就是不表态。李政委一看,也铁了心,只要能让群众有个好“当家”,就是跑断两条腿也值!一趟不行两趟,两趟不行三趟,李政委一连跑了四趟,单是往返翻山就有200多公里。最后,他干脆住到地板条厂。
慢慢地,王有善被李政委的诚心打动了,思想上也有所触动。不料,他的妻子出面阻挡,死活不让他再回村当支书。王有善又打了退堂鼓。
李政委连忙又回到村里,一边做他妻子的工作,一边挨家挨户动员全村86户人家联名写信请王有善“出山”。王有善从李政委手中接过联名信,回想着李政委做自己工作的前前后后,感动得哭了:“我王有善有多大能耐,值得大伙这么抬举,要李政委这么费心?这工我不打了!”
王有善回村后,果然不负众望,在县人武部的帮助下,他和支部一班人率领群众大干苦干,很快摘掉了“穷帽子”。
类似这样选人、用人的事,在省军区系统所有包扶村里都能找出一大串。3年多来,他们积极向地方党、政府建议,先后对94个村党支部书记、102名村委会主任做了调整,为500多名“小能人”找到了用武之地,选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群众信得过的干部,扶强了80多个村级党支部班子,使118个贫困村中90%的班子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52个党支部被乡以上组织评为先进党支部,112名村干部被评为先进工作者。(www.xing528.com)
四个工程改旧貌
凡是陕西省军区系统包扶的贫困村,大都地域偏僻,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生态环境差,成为他们贫困最为突出的象征。
为此,省军区采取协调各方力量攻坚、组织民兵成建制参建、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等形式,帮助贫困村攻克基础设施薄弱的一个个老大难问题,重点实施了“甘露工程”“通路工程”“光明工程”和“生态工程”。
先说“甘露工程”。3年多来,省军区系统先后筹措资金350多万元,建高抽站50座,打井3600多眼,铺设引水管道158公里,使72个严重缺水的村告别用水难的历史。记者来到榆林、延安地区,看到这里军分区、人武部包扶的25个村,不仅家家用上了自来水,而且村村都把泉水引进了田间地头。神木县人武部包扶的白家洼村,还破天荒地搞起了100多亩喷灌农田。
再说“通路工程”。在一个个包扶村里,随处可看到“要致富、先修路”的标语口号。各军分区、人武部也就是按此先后帮助贫困村扩建、新建道路640多公里,架桥360多座,使原来70个没有路、不通车的贫困村,全部有了“致富路”。
然后说说“光明工程”。记者一来到榆林市点连素村,乡亲们就争相述说着军分区机关帮助他们见到“光明”的事。这个村位于毛乌素大沙漠的深处,全村172户人家散居在方圆25平方公里的沙窝窝里。1997年4月,政委樊明印带着机关干部到村里调研,当看到生活在这里的村民还点着煤油灯时,他心里一阵酸楚。返回军分区,他当即派政治部主任韩文艺住进村里,和村民一起研究架电规划。他和司令员夏明德先后5次到地、市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为村里争取到50万元无偿架电款,又将军分区准备为机关更换办公设施的5万元用于村里的通电建设。在军分区领导和机关的辛勤奔波下,终于换来了点连素村的光明。3年里,在各军分区、人武部的努力下,57个不通电的贫困村,结束了祖祖辈辈“点灯靠油,磨面靠牛”的历史。
最后来说“生态工程”。省军区系统广泛开展绿化荒山、荒沙、荒坡、荒沟,先后治沙造林65万多亩,新建5公里以上的绿色长廊27条,植树种草38万多亩,使上万座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在陕西省境内,说起岚皋县人武部带领民兵素有“四梁五沟十八峰”之称的鸡蛋梁的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鸡蛋梁总面积6万多亩,海拔2800多米,是一座光秃秃的荒山野岭,每年初冬时节,寒风阵阵,人武部都要组织民兵在万亩荒山搭起500多间栖身的茅草棚。3个春秋,3个寒暑,共建标准林300多万条,总长度超过万里长城,植树1350万株。有人说再过10年,按每亩一方间伐,鸡蛋梁一年的收入就2800万元。
走出特色扶贫路
陕西省军区系统包扶118个贫困村,分别散落在三秦大地20多万平方公里的不同方位,每个村落气候特点、地域特点、自然条件各不相同,贫困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各军分区和人武部深深懂得,要使包扶村早日开发致富,就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其之长,补其之短,帮助他们找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路子。
——让地域特色尽情发挥效能。他们本着宜牧则牧,宜农则农的原则,积极主动与农科农牧部门联系,通过办培训班、种试验田、植示范林、树模范户、积极引导群众大搞适宜当地生产,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农作物种植和家庭养殖。在农科农牧牵动下,包扶村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陕北种植烤烟、苹果、大枣,陕南培育木耳、香菇、杂果,关中发展家庭养殖和地膜玉米、大棚蔬菜的新格局。
——让自然资源变为致富财源。贫困村尽管贫困,但许多村都占有天时、地利优势,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旅游业资源等都十分丰富。各军分区和人武部就以资源开发、土特产品深加工为重点,采取提供信息、协调资金、牵线搭桥等方法,引导包扶村创办经济实体162个。富平县北峪村所在地的万斛山,蕴藏着大量的青玉石、墨玉石、碗药石资源。近百年来,由于太穷,无力开发,群众是端着“金碗”没饭吃,守着“金山”没钱花。人武部政委王再海,先后用了4个多月时间,30多次上山实地考查,对石村新产品的市场、行情发展前景等深入调查,与乡村两级班子交换意见,帮助创办了万斛山劳武石村开发公司,建成了石料开采厂、切割精雕厂、石碴厂、建材加工厂,并在富平县城和西安、咸阳等地设立了墨玉石精品展厅和销售点。目前,已有墨玉石茶几、名人字画、文房四宝、珠宝店、盆景等50多个产品,形成了山上山下、山内山外联运发展一条龙产供销的服务体系。
——让没有优势的创造优势。5月底,记者在陕北清涧县师家川村看到,这里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出门就是坡、地无三分平、种啥啥不长。人武部对该村的自然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村既无资源可以开发利用,又无良田可以发展农业,靠着黄土搞致富,怎么也难以改变贫困面貌。他们便利用村子地处榆林到延安交通要道的便利条件,抓住国家陕北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时机,通过小额贷款,协调县劳动部门组织了300余人大搞运输业、建筑业。其中有16家专业运输户远征兰州、西安、银川等地搞运煤、基建、放牧等,有20家强壮劳力沿201国道和神延铁路建设承揽工程,采石修路。仅此一项,全村年收入就达150万元以上,人均创收1000多元,成为贫困村开发致富的一条捷径。据统计,在陕西省军区包扶的100多个贫困村中,类似清涧县师家川村这样没有任何资源优势的贫困村就有10多个。各军分区、人武部就果断动员各个村民走出家门闯市场,有了收入建家园,使每个村都成为当地开发致富的示范村。
陕西省军区系统在帮助包扶村发展、发挥经济优势的过程中,深深感到,贫困村除了物质上的贫困外,精神上的贫穷也不可忽视。为此,他们依据各村的具体情况,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开发致富的重要内容来抓。针对贫困村存在的小偷小摸、打架斗殴、赌博酗酒等问题,各级人武部门经常组织村民学习国家的法律、法令,开展法律知识大宣传;定期邀请县、乡执法人员到村里上法制课,引导村民学法守法;对重点人员定人帮教,做好转化工作。3年来,各级人武部门帮扶的所有贫困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同时,他们大力援助贫困乡村的文化教育事业,先后帮助修建“希望小学”111所,资助400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使所有的帮扶村都有了村办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全部达到100%。
(原载于《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7月1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