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旧址话马列
步入杨家岭中央机关所在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苏式建筑——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这里召开。有位诗人曾感言,没有七大礼堂,就没有人民大会堂,没有七大,就没有新中国。如今这里每年都吸引着数十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军人和学生。
老红军马洪山回忆说,在延安整风中,看到毛主席讲马列,王明也讲马列,但毛主席提倡讲立场、观点、方法,而王明则是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一个是实事求是,一个是主观主义,两种不同的主张,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通过比较,大家的思想自觉地统一到了实事求是上来。
杨家岭的土窑洞中、枣园的油灯下,毛泽东从事着艰巨的理论创作,10余年时间里,他写出了108篇光辉著作。“土窑洞里有马列”,中国有了指导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步入七大礼堂,谁也不会忘记身穿粗布呢制服的毛泽东挥动手臂,慷慨激昂地宣告“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就要诞生了”时那种群情振奋的情景。时隔半个世纪,党的十五大上,我们党再次确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回首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程,谁也无法忘记总设计师邓小平挥动手臂,坚定不移地在中国南海边画下那个让世人为之瞩目的圆圈时的情形。
宣讲团员话传统
张娴是延安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近10年来,她与10多个同事一起组成延安精神宣讲团,凭着一架幻灯机、几盘磁带、几条彩带和几把绸扇,唱着信天游,扭着陕北秧歌,到全国各地宣讲延安精神,迄今已为40多万名观众巡回演讲500场,被誉为“流动的革命纪念馆”。
张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延安一直是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们在实践中发现,很多人来到延安参观、考察,不仅仅想瞻仰几处革命旧址、参观一些革命文物,更希望在参观中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岁月和浓郁的陕北风情。为了满足参观者探寻延安精神、回顾革命历程的强烈愿望,延安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们不断丰富讲解内容、增加生动的故事,并尝试用说、唱、演、跳结合的办法形象地对讲解内容加以诠释。
她们的尝试引起了参观者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张娴等7名女讲解员利用业余时间,走出纪念馆,下农村、进工厂,用讲故事、演小品、唱民歌、扭秧歌等形式讲述延安革命历史、宣传延安精神,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不少省区和单位向她们发出邀请,演出的地域越来越广,从延安当地到河北、北京、云南,这支流动的讲解队伍迄今已走过全国20多个省市。1996年,当时的延安地委、行署正式批准成立了延安精神宣讲团,成员也扩大到10多人。生动感人、形式多样的节目,内涵深刻、声情并茂的演出,打动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宣讲团在河北省平山县演讲时,一位70多岁的老红军带着老伴连着听了3场,他抓住讲解员的手说:“我没有去过延安,但我这一生的遗憾让你们弥补了。”
南泥湾旧址话奋斗
“花篮的花儿香……南泥湾好地方……”这首歌唱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陕北民歌在全国广为流唱。在被誉为“陕北好江南”的南泥湾,一位359旅的老战士告诉我们,当年的南泥湾有这样一首民谣:南泥湾呀烂泥湾,荒山臭水烂泥滩,方圆百里山连山,一片荒凉少人烟。他说:“当时我们到了南泥湾后,不但条件差,就连基本的农具都没有,没有牲畜拉犁,我们就自己拉。”“春天里来春风吹,满山遍野镢头挥”。开荒中,干部们吃苦在前,涌现出许多像郝树才那样的劳动模范。
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馆有这样一幅照片,部队在餐桌上摆着满满3桌菜,而且还有肉,战士们吃得香喷喷。另有一张图则表明,359旅是生产模范,文化学习也很冒尖。1938年,该旅连排干部65%不识字,到了1943年,全部扫除了文盲,15个干部还学会了写作。更喜人的是,被称为“马背上的学校”的延安保育院的儿童们,生活大改善,每人每月供应50个鸡蛋,1.5公斤肉,1只鸡,3公斤水果,0.5公斤油。
延安军分区政委刘廷礼对此感触十分深刻,他说,共产党的奋斗史上从来没有“苦行僧”三个字,安贫乐道不是艰苦奋斗,艰苦不是荣誉,奋斗才有乐趣。如今,军分区人武系统继承发扬延安精神,正规化建设全部达标,全区广大民兵也在军分区人武干部的带领下,开展了“一部一村”扶贫和小流域治理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www.xing528.com)
宝塔山上话巨变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登上宝塔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给延安人民的复电。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延安人民给毛主席发去致敬电,时隔不久,10月26日,毛主席从百忙中抽出时间给延安人民发来复电,勉励延安人民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并谆谆教导: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
1973年6月9日,周总理不顾身患重病,回到延安。为了看到延安的全貌,他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步行上宝塔山。看到延安的面貌并未发生大变化,人民的生活也未得到大的改善,总理落泪了。
时光如梭,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如今的延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登上宝塔山,延安一水两山三川尽收眼底,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延河上建起了美丽的彩虹桥,新修的街道宽阔平坦,车水马龙,甚为繁华。
当年毛主席离开延安的时候曾说过:“我要骑着毛驴回延安。”毛主席再也没能回延安,但如今回延安却是十分方便,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任由你选择。从西安到延安的210国道全部达到国家二级公路的建设标准,铜(川)黄(陵)高速公路已全线通车,随着延(安)神(木)铁路的贯通,从包头到神木再经延安至西安的铁路全线贯通。如今的延安人再也不为出门犯愁了。
经过几代延安人的不懈努力,延安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到2000年,延安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9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40元,财政总收入18.04亿元,其中地方收入8.88亿元;“七五”以来,粮食产量先后跨越了6亿公斤、7亿公斤和8亿公斤,到2000年达到了9亿公斤;全市工业企业完成产值96.9亿元。
延安面貌的变化、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无不凝聚着全区人武干部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的辛勤努力。“八五”以来,延安军分区先后成建制组织全区民兵参加了210国道绿色长廊、保护母亲河绿化、延神铁路建设等五项大型工程的建设,同时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为改变圣地延安面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党中央在延安的岁月虽然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远离而去,但在延安这块黄土地上,延安精神却不因时空限制而过时。延安精神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的艰难岁月里,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热火朝天的日子里,延安精神都像一把光芒四射的火炬,引导和激励我们党前仆后继,艰苦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十分重视发扬延安精神,多次告诫延安的革命精神不能丢,强调中国革命离不开延安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延安精神。
(原载于《中国国防报》2001年7月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