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壮大核心区,加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机理与路径选择

壮大核心区,加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机理与路径选择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壮大增长极建好核心区的机理与路径选择以跨越式发展加快海洋经济示范区核心区建设,这是一种不平衡发展的战略。目前的现状是,宁波经济实力较强,已是浙东地区的增长极;舟山经济实力次之,尚未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区的增长极。而建好核心区形成增长极的实现路径有二:一是宁波舟山的行政区域整合;二是加快舟山群岛新区城市化进程。

壮大核心区,加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机理与路径选择

(二)壮大增长极建好核心区的机理与路径选择

以跨越式发展加快海洋经济示范区核心区建设,这是一种不平衡发展的战略。为阐明这一问题,需简要引用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地区不平衡发展理论。

增长极理论和累积性因果循环理论,是西方地区不平衡发展理论的两种重要观点。“增长极理论”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朗索瓦·佩鲁提出,佩鲁认为增长不是同时出现而是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增长极的较高边际劳动生产率消费水平会引发周围地区的技术进步,并对经济发展会产生正负影响效果。增长极理论非常重视创新和推进型企业的作用,对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也更加真实,因此被当代各国用来解决不同的区域规划问题。冈纳·米尔达尔是瑞典著名经济学家,他的“累积性因果循环理论”重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提出当地区经济水平较低时应采用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使“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当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又应使“扩散效应”大于“集聚效应”,促使区域的协调发展。同时,政策制度是一个突破地区恶性累积性因果循环很好的因素。由于米尔达尔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主张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以扩大“扩散效应”,因而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认可。

我们认为增长极理论和累积性因果循环理论对区域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因为增长极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以城市或城市群为对应的大城际经济发展区域,代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实践也表明,增长极在具有推进型产业集群的复合体城市中呈现。增长极至少有几个根本点作为支撑:一是地域空间表现为较大规模的城市或城市群;二是必须具有推进型产业群;三是有集聚与扩散效应。增长极理论强调发展,强调产业、企业创新的空间不均衡性,却忽视了社会组织、政府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主体,正日益参与到区域经济发展中来。所以,以跨越式发展战略达到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必须重视增长极的作用,同时需要政府作为和引入各种社会组织的参与。而政府优先考虑的基本策略,是怎样推动要素集聚以加快经济区增长极的形成,从而发挥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并较好实现协调发展。

按照《规划》要求,舟山群岛新区和宁波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区。目前的现状是,宁波经济实力较强,已是浙东地区的增长极;舟山经济实力次之,尚未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区的增长极。而从海洋资源及区位来看,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区的最重板块非舟山莫属。这就需要探求建好核心区、壮大增长极的路径。(www.xing528.com)

建好核心区形成增长极的基本思路是,以促进海洋产业和人口双集聚为主线,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尽快形成增长极的要素集聚效应和发挥扩散效应。而建好核心区形成增长极的实现路径有二:一是宁波舟山的行政区域整合;二是加快舟山群岛新区城市化进程。

从路径一看,若宁波舟山能真正实现区域资源互补、产业联动和生产要素互动这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内在需求,一则可较快改变舟山产业和人口集聚度尚低和作为核心区主区块“小马拉大车”的现状;二则实现1+1大于2的功效,从而有利于提升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经济圈的活跃度。但现行体制下则较难有效地实现区域资源互补、产业联动和生产要素互动这三个互动。而进行行政区域的调整与整合,则因省级权限所限,加之又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因而启动难实施更难,从时间及效率讲不是较优选择。当然,这不是否定要推动三个互动,无非更需从政策和经济纽带着力于此。

从路径二看,加快舟山群岛新区城市化进程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的空间布局相一致,不涉及行政区域的调整与整合,行政难度小;决策与实施权均在我省,启动、实施更具现实性。因而加快舟山群岛新区城市化进程,可能是改变其经济实力不强、“小马拉大车”的局面,进而较快并有效形成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经济圈的较优选择。当然,在建设舟山群岛新区过程中,仍然要促进宁波舟山有效实现区域资源互补、产业联动和生产要素互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