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上、三下政策对浙江经济的影响分析及产业升级前景

三上、三下政策对浙江经济的影响分析及产业升级前景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三上、三下”对浙江经济的利弊分析1.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经济的影响首先,人民币升值会对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最后加大浙江就业压力。由于浙江是一个资源匮乏的省份,在国际能源和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浙江企业势必承受越来越重的成本负担。人民币升值实际上也为浙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有利因素。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内生动力将有所增强。

三上、三下政策对浙江经济的影响分析及产业升级前景

(一)“三上、三下”对浙江经济的利弊分析

1.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经济的影响

首先,人民币升值会对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人民币升值,为维持同样的人民币价格底线,用美元表示的出口产品价格将有所提高,这会削弱其价格竞争力;而要使出口产品的美元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不能不对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造成冲击。其次,不利于浙江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升值后,虽然对已在浙江的外商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对即将前来投资的外商会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会使他们的投资成本相应增加。最后加大浙江就业压力。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因为浙江出口产品的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阻必然会加大就业压力;外资企业则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较多的部门之一,外资增长放缓,会使省内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但是,人民币升值对浙江出口企业也是一次机遇。由于浙江是一个资源匮乏的省份,在国际能源和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浙江企业势必承受越来越重的成本负担。进口能源和原料价格上涨,不仅会抬高整个基础生产资料的价格,而且会吞噬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利润,使其盈利能力下降甚至亏损。如果人民币升值到合理的程度,便可大大减轻浙江进口能源和原料的负担,从而使浙江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而且,长期以来,浙江依靠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扩张实行出口导向策略,使出口结构得不到优化,在国际分工中一直扮演“世界打工仔”的角色。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利于推动浙江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改进产品档次,从而促进浙江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另外,人民币升值使得以相同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外币,相对减少了投资成本,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今天,国外资本大幅缩水,这都有利于浙江企业到海外投资。从国际经验看,日本德国等许多国家的企业都是在本国货币升值的过程中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在1986年至1993年,日元兑美元升值幅度为37.6%。此时,日本企业加速了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发展中国家,针对美国贸易壁垒较为严重的汽车业,日本将其汽车制造转移到美国国内。同理,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浙江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下降,可以较低成本获取外国当地的资源,这就降低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本。浙江出口企业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向国际市场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独资公司、合资公司或合作。

本币升值的双重性最典型的例子是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日元在1985—1986年升值幅度达45%,曾给以出口为导向的日本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此期间由4.9%下降到2.5%。但其后,日本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用几年时间逐步走出了本币升值的阴影。日本银行的调查显示,出口业萎缩使日本国内的很大一部分资金投向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业,很多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电子产品制造厂商不仅从出口市场转向国内市场,而且从制造业转向非制造业,使第三产业得到了加速发展。从日本的发展经历可以看出,本币升值具有双重性,关键在于如何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人民币升值实际上也为浙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有利因素。

2.通货膨胀对浙江经济的影响

输入性通胀导致原材料价格依然持续上涨,2010年以来的原料价格上涨现象持续至今,几乎所有企业都表示受到了严重影响,特别是煤、电、油等能源价格上涨,使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调查显示,45%的企业表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是其最为忧虑的问题。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一方面给企业的生产成本带来持续的压力,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产品价格却由于接订单时间过早及为了稳定老客户而无法和原材料价格同步上涨,大大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也使得很多企业不敢太早接订单。一季度浙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同比分别上涨6.4%和10.1%,两者剪刀差为3.7个百分点,较去年四季度缩小0.9个百分点,表明上游产品涨价正加快向中下游传导。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已超过100美元,国家上调成品油价格,国内期货市场钢材、铜、橡胶等大宗原材料价格也一直运行在上升通道之中,这些都印证了企业的担忧。但是,成本的提高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倒逼企业转变经营方式、竞争策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内生动力将有所增强。(www.xing528.com)

3.信贷规模紧缩对浙江经济的影响

历史经验表明,每次货币调控,受影响最大的都是民营中、小、微型企业。在当前偏紧的货币政策下,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环境迅速恶化。2011年以来,温州地区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感到缺钱,即便民间借贷月息达到3分至5分之多,企业也很难借到钱,由于得不到资金支持,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但是,从另一视角来看,由于信贷紧缩和企业的转型升级,2011年信贷投放更加注重于保“质”,有利于浙江产业结构调整。2010年以来,我国更为关注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节能减排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努力增强信贷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2011年信贷投放应更加注重于保“质”,促使信贷在适度均衡增长的基础上投向与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产业和行业,以配合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会加大对国家重点工程、中小企业、“三农”、保障性住房、消费和服务性行业及节能减排等“十二五”期间政策倾斜行业的信贷支持;同时,严格限制对“两高一资”、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增授信,从源头上抑制产能过剩,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浙江应抓住时机提升产业内部升级,发展绿色产业。

4.节能减排对浙江经济的影响

从短期来看,面对日益趋紧的节能减排任务,对处于金融危机后时代的浙江经济发展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甚至可能直接影响GDP的增长。从2010年来看,由于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在节能减排和保增长之间就存在着相当的冲突。由于最后一年的节能任务比较艰巨,为实现“十一五”规划中20%的节能目标,我省各级政府采取了限电、关停高耗能的重工业企业等额外的措施。限电的代价是工业生产的停顿——那意味着GDP的停顿。关停高耗能重工业企业,相比节能技术改进这些措施而言,可以说是实现能耗目标见效最快的手段。然而关停重工业企业也毫无疑问地影响到了经济的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