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网上技术市场作为传统技术市场在现代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新发展,有着传统技术市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空间。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是浙江技术市场发展的一种很好的实践。
1.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建设的主要做法
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经过了九年的发展,在交易成果、市场服务、网站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自2002年10月正式投入运行至2010年年底,点击率达975万人次,9.24万家上网企业发布技术难题5.54万项,4.8万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发布技术成果信息14.72万条,签约项目2.19万项,技术合同金额200.77亿元。
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以技术需求拉动技术供给的动力机制
与一般的技术市场以科研成果为主要交易对象的供给模式相比,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注重的是企业的技术需求,以需求拉动供给。企业在网上发布技术难题和技术招标项目,成为技术市场的主体;企业出研究经费,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展研发活动,成为科技进步的主体;开发出的成果为企业所有,企业享有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带来的收益。网上技术市场真正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同时,企业难题招标的有效实施,拉动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形成强大的技术供应市场和技术中介服务市场,使企业的技术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制及供给紧密联系,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益,并从根本上推动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
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创新之处在于集聚全国的科技资源,做到让全国的科技资源为浙江企业所用,不仅克服了浙江大专院校相对较少、科技中介机构规模较小的问题,还解决了广大中小企业旺盛的技术需求,同时消除行业和地区壁垒,消除条块分割形成的部门利益和行业利益对技术要素配置的阻碍。
(2)非营利模式与配套资助政策相结合
浙江网上技术市场采用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方式,由各级政府出资,除中介机构服务收费外,不收任何摊位费和设施建设费、数据中心的建设费以及软件开发费,实行免费上网交易,这在全国属首例。作为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搭起的免费平台,网上技术市场将各方接触成本降低到了零,从而清除了收费式网上市场所设置的人为交易屏障(比如屏蔽联系方式及联系人等),鼓励技术交易双方直接联系。
同时,政府不断加大对网上技术市场的政策扶持力度。首先,努力营造开放的政策环境,以开放、创新的思路,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课题制和科技项目招投标制,并通过网上技术市场面向全国招标,对投标单位不论地域、不论所有制,重在水平和能力。其次,对通过网上技术市场成交的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项目,在坚持企业投入为主的前提下,给予经费配套支持。最后,建立科技文献服务站(目前已建成10家),将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引入专业技术市场,用专业化的数据资源免费支持和服务专业技术市场。
(3)专业技术市场建设和服务浙江块状经济相结合
以区域特色产业经济为依托,完善网上专业技术市场建设,已成为浙江网上技术市场走向区域化、专业化的新路径。目前已建设(包括已建成或正在筹建中的)绍兴纺织、余姚塑料、东阳磁性材料等29家专业技术市场,其中列入统计的15家专业技术市场网站会员数已达62.8万家(位),2007年至2011年4月,累计发布技术难题8743项,科技成果5601项,上网企业达29.76万家,在线专家6852人,技术合同签约数达1118项,签约金额50613.45万元。以块状经济的雄厚产业基础作为保障和支撑,专业技术市场不仅推动了我省区域块状经济的技术进步,同时使其行业性的专业化服务得以有效展开,取得了经济和社会的显著效益。
浙江网上专业技术市场通常实行有偿服务模式,由于运营单位基本上是独立运行、自负盈亏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市场化运作程度高。一些技术服务能力不够强的运营单位则与行业协(学)会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全面合作,较好地解决了盈利机制和服务能力的问题。此外,商品经营和技术经营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也成为探索网站盈利模式、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一种尝试。用商品经营的盈利来带动技术经营,把技术服务作为商品服务的高端补充和对整个服务体系的完善,降低了技术服务的边际成本,同时企业也可以得到商品和技术的一体化服务。
(4)加强技术中介服务功能,推进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技术中介是为网上技术交易提供服务的机构,拓展技术中介的新领域、强化服务新功能,是既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又有利于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思路。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激活了全国的科研力量,目前已组建了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技术中介服务联盟,发展了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等162家成员单位,据其中35家单位统计,2010年开展合作的浙江企业达2542家,合作项目5332项,项目总额11.8亿元。建立高新技术网,展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企业形象;“863”计划成果数据库与浙江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对接,实现技术与市场、技术与资本的对接;开通网上技术市场浙台专区,有效推进两地技术交易、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进一步加强两岸科技合作与交流。一年一度的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已成功举办了8届,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技术供求双方对接、促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服务平台。(www.xing528.com)
2.国外网上技术市场发展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初网上技术市场在美国创建以来,在主要发达国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其在信息功能、市场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
(1)拥有完善的信息功能
技术市场的立足点在于其技术信息。国外网上技术市场的信息功能相对完善。首先,技术信息的收集主动。除了用户登录后自主发布的信息外,更多的是市场专业工作人员从顶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收集而来的,具有一定突破性且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的专、新技术,并对技术成果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类(如按技术进展状态、学科性质等),为信息的检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技术信息的开发与利用是国外网上技术市场信息资源管理中最为突出,也是国内网上技术市场最欠缺的。如美国的yet2.com,已经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为技术转移提供服务和产品的中心,它通过评估客户IP(知识产权)的投资组合为其选出最适合的对外许可技术;帮助客户鉴别出其技术需求,并为其找到满足这些技术需求的解决办法;还帮助客户为其技术成果的交易做好前期准备,并在整个交易决策的过程中提供帮助。这些服务为技术双方合理有效地发布技术成果或技术难题提供了保证,也为技术交易的成功达成奠定了基础。
相比之下,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尽管在技术信息数量、信息交流功能、网站影响力上处于国内网上技术市场发展的领先地位,但内容仍以技术难题、科技成果、企业及高校院所信息的发布为主,缺乏技术信息管理的权威性和规范性,缺乏对技术需求分析、资源重组分析、可供合作的科技项目的深入调查论证等高端服务和主动性服务。
(2)提供全面的市场增值服务
国外网上技术市场非常重视增值服务,有为促进技术需求方更好地获得技术以及技术供给方更好地许可转让其技术成果而提供的技术交易预备服务;有为将市场收集到的技术信息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扩散和传递提供服务的信息传播服务;有为技术交易提供技术识别、评估、专利保护、法律支持、技术市场化策略支持等服务的信息咨询服务等。这些增值服务离不开专业、全面、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及网络、贸易、法律、会计、技术评估、技术经纪、金融投资等专业和系统的集成服务。
目前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在形式上已有了重要创新,如包含了洽谈中心、合同中心、网上产品展厅和咨询查询等专项服务,但是这些功能不仅存在着技术上的缺陷,缺少对用户提供全过程服务的能力和经验,且利用率较低。实际上,浙江中小企业众多,由于人才、经验等原因,往往在技术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迫切需要技术中介机构增值服务的支持。这些需求与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目前提供的服务还有较大差距。
(3)专注于专业性技术领域
国外的网上技术市场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但政府、公共和私人三个层面都分别面向其特定的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有明确的市场功能和服务定位。也就是说,其技术服务领域相对狭窄和固定,服务按照专业性作垂直细分,以提供具有行业特色的技术交易服务,即使是没有专注于技术或产业领域的网上技术市场也会提供专利评估、专利检索、价值提升等特性化服务,以此保持其核心竞争优势,赢得市场。这是国外网上技术市场获得成功的关键。例如美国创励技术交易电子商务公司(InnoCentive)就集中在化学、生物和医药领域;美国的技术转移中心(NTTC)专注于在技术挖掘、技术和市场评估、技术营销及商品化策略、合作关系推进等方面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与之相比,浙江网上技术市场规模巨大,力图打造综合性和一站式的交易平台,已注册企业不仅数量众多,其信息和资源类型几乎涉及各个行业与领域,上网求助的技术难题也是种类繁多,包括电子通信、农业、生物技术、计算机、化工、环保等众多类别。加上网上信息收集、交流队伍的知识结构等差异,难以保证技术难题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也难以保证增值服务的专业性。
(4)健全的体制政策保障
网上技术市场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知识产权的安排。国外的网上技术市场一般都有完善的技术服务条款和隐私条款,详细规定交易各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对用户信息的保密和安全保证等内容,并从法律上和制度上严格保护技术供求双方的利益和合法权益。如在技术解决者注册时就规定了以后在解决难题时所递交的“方案”的各方使用权、使用时间、专利、知识产权、机密性等敏感问题的各方权责。同时,专门为企业或科研机构提供技术信息发布文档的服务,有效保护专利和相关研究信息的安全。这些措施不仅能使各方明确自己的权力与责任,而且还能使网站免于陷入交易纠纷,又为那些敏感企业、敏感技术上网交易免除后顾之忧。
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制度建设还远不完善,只有在“会员协议”中的“会员义务”里作了一些比较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和可参考性的服务条款和隐私条款规定,造成企业存在关键技术信息被泄漏的担忧,有些企业出于商业保密的考虑并不希望在网上发布技术难题。而对技术产权的模糊界定和保护力度不够,使得科研院校和企业难以形成较高的收益预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