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归实体经济的国际经验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归实体经济的国际经验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趋势体现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去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反思,表达了重归实体经济的愿望。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归实体经济的国际经验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国际经验

现代产业体系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适应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结构演变、产业技术进步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关系一系列新变化所形成的产业演化的整体性结构。党的十七大以及“十二五”规划做出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突出了产业发展与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的联系,是对新型工业化理念的补充和发展,是在中国的语境下对产业发展的导向。

第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而政府产业政策的推动引导可以缩短这一过程。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政府的合理干预、积极引导非常重要,这既体现在前瞻性的规划布局、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更贯穿于教育科技法律等配套制度和公平市场等环境建设之中。

第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为产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共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高,传统产业也都实现由低技术向高新技术的上移,钢铁、汽车化工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是一种在国际上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体系。同时,推进管理创新,企业和产品的名牌化,都以大型跨国企业和世界知名品牌为重要支撑。

第三,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如美国自1970年以来,钢铁工业投入了50多亿美元用于改进空气污染控制体系。在有些年份,美国钢铁工业15%的资本投资用于环境项目。(www.xing528.com)

第四,与工业化发展阶段相协调,实现从主要以低价格的资源投入、低标准的环境保护、低水平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等为竞争力源泉,转变为主要以技术创新和制度优势为竞争力源泉。

第五,与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的驱动因素不尽相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典、丹麦等国通过科技人才的聚集、较高的研发经费投入、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形成突出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典型的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日本韩国等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则是典型的产业政策主导型发展模式,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迅速提升了各自的创新能力,加速推动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

第六,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再工业化”概念再次盛行。依靠创新推动“再工业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通过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引领重新回归实体经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来新的就业岗位,已成为当前很多国家摆脱危机、实现增长的根本出路。这一趋势体现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去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反思,表达了重归实体经济的愿望。这不仅仅是恢复传统的制造业,而是超出了这个范畴,是在一次工业化基础上的二次工业化,实质上是推动产业升级,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先进制造业,从而重新拥有强大竞争力的工业,并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成果引领和改造其他产业,尤其是新能源、信息、生物、医疗环保海洋和空间等新兴产业,从制造业的现代化、高级化和清洁化中寻找“再工业化”的出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