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如何诊断羊片形吸虫病?
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有生前诊断和死后诊断两种。生前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结合粪便虫卵检查进行确诊。死后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结合病理剖检,检出虫体即可确诊。
(1)流行病学 有五大特点。其一,分布广泛,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全国各地均有。尤其是肝片吸虫病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以北方较为普遍,大片形吸虫病仅在我国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常见。其二,宿主范围广,除牛羊外,人、猪、马属动物、兔和一些野生动物均感染,尤以牛羊最易感,绵羊最敏感。其三,经口感染是本病唯一的感染途径。其四,季节性发生,流行于春末、夏秋季节,其原因是此季节气温和湿度,适合虫卵的发育、毛蚴的孵化和尾蚴的逸出,同时也适于中间宿主淡水螺的迅速繁殖和快速活动。其五,地方性流行,本病多发于雨水较多而低洼、潮湿或沼泽地带的放牧地区,这与中间宿主的生长繁殖和羊只接触中间宿主的机会有直接关系。
(2)临床症状 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感染虫体的数量、羊只的年龄和饲养管理条件等。通常情况下,轻度感染不表现症状。实验表明,羊感染50条成虫,即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羔羊即使轻度感染,也表现症状。片形吸虫的症状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①急性型。常发于夏末和秋季,绵羊多发。片形吸虫幼虫在体内移行,造成肝脏等组织器官的损伤和出血,引起急性肝炎,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排黏液样血便,全身颤抖;肝区压痛明显,可视黏膜苍白,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通常于3~5日内死亡。(www.xing528.com)
②慢性型。羊主要发生于冬、春季节。是由于寄生在肝脏胆管中的成虫引起的。本类型较为多见。成虫以羊血液、胆汁和细胞为食物。实验表明,每条成虫每天可使羊失血0.5毫升,并且分泌的毒素具有溶血作用。病羊表现为逐渐消瘦,被毛粗乱,食欲不振,贫血,眼睑、颌下、胸、腹下部出现水肿,便秘与下痢常交替发生,一般无黄疸。后期逐渐恶化,一般经1~2个月后,因全身衰竭而死亡。有的病羊拖延到天气暖和时,也可能逐渐恢复。
(3)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羊,急性型病例可见急性肝炎和大出血后的贫血变化。肝肿大,包膜有纤维素沉积,有出血斑块,肝实质常见有2~5毫米长的暗红色虫道,虫道内有凝固的血液和少量幼虫,腹腔内有血红色液体,呈现腹膜炎病变。慢性型病例主见慢性肝炎、慢性胆管炎和贫血变化。肝肿大,肝实质萎缩、退色、变硬、边缘钝圆,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胆管肥厚、增粗、扩张,呈绳索样突出于肝脏表面,胆管壁发炎、粗糙,上有磷酸钙和磷酸镁等盐类沉积,胆管内充满虫体和污浊稠厚棕褐色的黏性液体;胸腹腔及心包积液。
(4)实验室诊断 包括粪便虫卵检查或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流电泳和间接血凝试验等免疫学诊断方法。
注意:急性病例尽管症状明显,流行病学相符,但粪便检查却查不到虫卵,可能是感染的虫体尚未发育为成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