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口蹄疫病的诊断和实验室检查

口蹄疫病的诊断和实验室检查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口蹄疫病根据其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易于做出初步诊断,但要确诊,须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因为口蹄疫病畜有潜伏期排毒现象,即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病畜已经开始排出大量病毒;在发病期排毒量更大;康复期还有长短不等的带毒期,仍可排出大量病毒,如牛、羊的康复期排毒时间为6~8个月。其后病毒从血液中逐渐减少或消失,病羊进入恢复期,多数病羊逐渐好转。

口蹄疫病的诊断和实验室检查

63.如何诊断口蹄疫病?

口蹄疫病根据其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易于做出初步诊断,但要确诊,须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

(1)流行特点 口蹄疫病毒能侵害多种动物,但主要是偶蹄兽。家畜中牛最易感染,猪、绵羊、山羊骆驼次之,其他偶蹄兽及人也具有易感性。本病流行中,一般易感动物中感染率高、发病率高、病死率低,但在幼龄动物中不仅感染率高、而且病死率也高。

病畜或带毒畜是主要的传染源,而病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因为口蹄疫病畜有潜伏期排毒现象,即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病畜已经开始排出大量病毒;在发病期排毒量更大;康复期还有长短不等的带毒期,仍可排出大量病毒,如牛、羊的康复期排毒时间为6~8个月。值得注意的是,羊的感染率较牛低,患病期症状轻微,易被忽略而成为羊群中长期的传染源。所以,从流行病学的观点上看,绵羊是病毒的“贮存器”、猪是“扩大器”、牛是“指示器”。

传染源排毒途径主要是病变组织、呼出气体、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等,其中以水疱液、水疱皮、乳、尿、唾液、粪便含毒量最多,毒力最强。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饲料、饲草、饮水、垫料、用具、空气、人员活动等各种媒介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呼吸道及损伤的黏膜和皮肤。

本病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生往往呈流行性。本病的发生无严格的季节性,但流行却有明显的季节规律,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流行季节。如有的国家和地区,以春、秋两季为主,一般冬、春季较易发生大流行,夏季减缓或平息。在牧区多从秋末开始,冬季加剧,春季减轻,夏季平息。农区基本相似,也以寒冷季节最多发。但近几年口蹄疫常表现为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与流行,并且,其暴发和流行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每隔一二年或三五年就流行1次。(www.xing528.com)

(2)临床症状 最初感染在侵入部位形成原发性水疱,临诊上常被忽视。1~3天后引起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随后在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皮肤形成继发性水疱,而后水疱融合、破裂,形成溃疡和糜烂,此时体温降至正常。山羊多见于口腔,病变常在唇内侧、齿龈、舌面及颊部黏膜等,呈弥漫性炎症,表现为疼痛,流出带泡沫的口涎,有时也见于乳房。其后病毒从血液中逐渐减少或消失,病羊进入恢复期,多数病羊逐渐好转。如单纯口腔发病,经1~2周可痊愈。蹄部发病,跛行明显,若破溃后被细菌感染,跛行严重。哺乳羔羊对口蹄疫特别敏感,常呈现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症状,常不出现水疱,发病急,死亡快。山羊患病比绵羊重,病死率也高。

(3)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羔羊,可见消化道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变化。心包膜有散在出血点,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灰红色斑纹,称为“虎斑心”,心肌松软,似煮熟状。

(4)实验室诊断 可采取病羊水疱皮或水疱液,置50%甘油生理盐水中,迅速送有关单位实验室,进行补体结合实验或琼脂扩散实验或动物接种实验等进行确诊。

(5)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羊传染性脓疱病和蓝舌病加以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