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操作层面上看社会学调查方法的真实性

从操作层面上看社会学调查方法的真实性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更进一步说,社会学调查眼中的“真实”更加强调自己对于某个相关假设的检验过程以及这个结果是否真实,而不是测量意义上的“真实”。可是有些“定性派”研究者却倾向于在操作的层次上,用“不够真实”来贬低问卷调查的方法,那就是一种失误了。

从操作层面上看社会学调查方法的真实性

一、在学理的层次上

认为存在一个“客观的真实”而且努力去测量它,这是“定量调查派”被质疑的最根本之处。可是在质疑的时候,批评者应该分清楚,自己究竟是在质疑什么?是质疑一般社会调查,还是社会学的调查?

从事一般社会调查的人往往会认为存在一个客观的、真实的社会,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把它摸清楚、测量准确。但是这恐怕仅仅表明这一工作还处于发展中。

笔者在本书的上篇已经论述过,就连最简单的社会调查也有一个“元假设”,问卷中出现的每一个提问,其实都是一个这样的界定。其含义是:我们预设地界定“客观的真实”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我们才这样询问。那些“涵盖所有可能性”的备选答案,其实完全就是问卷设计者自己在剪裁“真实”,就是在我们所预设的界定的范围内,涵盖所有我们能够想得到的可能性。但是,它的第一个逻辑并不是“除此以外,皆不真实”,而是“除此之外,无须了解”。它的第二个逻辑也并不是“在此之内,皆为真实”,而是“在此之内,方能了解”。

这两个逻辑非常重要,也常常被“定量与定性之争”忽视。

在“定量派”那里,一般社会调查准备测量而且真能测量到的,仅仅是自己预设的“客观的真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般社会调查其实也是一种“假设—检验”。

在“定性派”那里,所谓“客观的真实”其实仅仅是我们使用某种方法,在不可能客观的条件下,对于某种“真实性”根本就无从检验的现象做出了我们自己的描述与分析。

结果,双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其实是有共识的,多多少少是可以相通的。

当然,“定性派”对于一般社会调查的质疑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它使后者不得不反思自己,不得不确定自己的边界。但是反过来看,一般社会调查的上述两个逻辑并不会由于许多人还没有认识到就不存在。它与“定性派”实际上存在许多相通之处,只不过由于双方处于争论之中,所以都容易忽视这些相通点。

社会学的调查是一般社会调查的发展与高级形式。那么它究竟发展了什么呢?它的发展在于,社会学的调查更加自觉地认识到自己不以“测量真实”为目的,而是在某个理论的指导下,用自己假设出来的一个逻辑框架来套这个社会,以便对这个社会做出解释,而不是仅仅拿出一堆测量数据。社会学调查的质量只在于我们选用的理论与相关假设合适不合适,套用得好不好,而不在于测量的精确度。(www.xing528.com)

正因为如此,所以社会学的调查才如此重视相关假设,把相关假设作为灵魂,作为自己区别于一般社会调查的最主要标志。也正是因为这样,社会学的调查才需要设置出笔者在本书第2章与第3章里所论述的那些“清规戒律”。

进一步说,社会学调查所说的“社会”其实是问卷设计者自己心中的那个社会,是被自己所运用的理论、界定预设与相关假设给框定的那个社会,而不是所谓真实存在的社会。舍此,我们根本就设计不出任何一个社会学调查的问卷来。

在设计社会学问卷的时候,“定量派”很反对没有相关假设的“凑题”,反对面面俱到,反对企图“在问卷中纳入整个世界”。因此,笔者很少见到社会学问卷调查的成果宣称自己的解释具有所谓的“真实性”,研究者反而存在这样一种共识:在调查报告的标题里就应该写清楚这个调查的各种限定,例如时空、对象、调查与分析方法等。在这样的标题之下,社会学问卷调查实际上在不断地宣称自己对于“真实”的剪裁,尽管它没有使用“定性派”的语言。唯一的区别其实是:“定量派”认为这种方法更好,而“定性派”则不同意。

更进一步说,社会学调查眼中的“真实”更加强调自己对于某个相关假设的检验过程以及这个结果是否真实,而不是测量意义上的“真实”。虽然这两者密切相关,但是却不一定总是能够相互否定或者肯定。推到极端来说,即使社会学调查所发现的其实是两个虚假现象之间的相关,这一结果既不能否定这两个现象的虚假,也不能否定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相关关系。唯一的问题仅仅是:虚假现象之间的相关,对于我们没有意义。

总而言之,如果说一般问卷调查对于“真实”这个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清晰的话,那么社会学的问卷调查从一开始在设计相关假设的时候就非常清楚地知道:我们使用这种方法获得的所谓的“真实”(更主要的是真实的关系而不是现象),仅仅存在于我们设计出来的框架之中。其“真实度”也只能通过检验这个框架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来加以评判,而不是找出一个“真的真实”来加以对比。

唯一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的大多数定量研究,还没有使用上述明晰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这些特质,他们往往对“定性派”的质疑不屑一顾。

在“定量与定性之争”中,如果“定性派”用“不可能真实”来质疑“定量派”,那么还有的可讨论。可是有些“定性派”研究者却倾向于在操作的层次上,用“不够真实”来贬低问卷调查的方法,那就是一种失误了。这样的“定性派”一般会盲目推崇深入访谈,似乎它在本质上就比问卷调查方法要技高一筹,似乎定性访谈的结果就必然比问卷调查更真实。

当然,这种批评很可能是“定性派”的发展中的问题,但是笔者在调查方法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相信这种说法,因此不得不极端地提出一个命题:在所获得的资料是否足够真实这个问题上,问卷调查与定性访谈其实是“半斤八两”,没有大的区别。

笔者的主要理由如下。[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