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性的外延到内涵:视角分野与学术争论

从性的外延到内涵:视角分野与学术争论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两种理论倾向的分野主要是对于“性”的外延的争议,更重要的、更加具有学术意义的是对于“性”的内涵的争论。还有许多研究者仍然沿用传统的“客观测定”的视角、思路和方法,试图给“性”一个明晰的、固定的、普适的“定义”。目前为止所见的对于“性”的大部分定量研究,基本上都属于这一学派,我们姑且把它称为“测定派”。

从性的外延到内涵:视角分野与学术争论

一、视角的分野

作者把目前国际上的“性”研究归纳为以下的学派。

(1)更加强调生物学属性的性(sex),以性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为研究的出发点,具有更加浓厚的“性的医学化”色彩。这种理论倾向不仅在传统社会中是建构人们的“性”的主要力量,而且也是20世纪性行为研究的根基。笔者姑且把这种理论倾向叫做“性学派”或者“性科学派”。

(2)更加强调“性”的“社会性别(gender)”属性,认为社会性别包容着“性”。这种理论倾向主要存在于女性主义理论的一些流派之中。他们的研究往往是在“性”的题目之下,讨论社会性别的问题。笔者姑且称之为“社会性别派”。

这两种理论倾向的分野主要是对于“性”的外延的争议,更重要的、更加具有学术意义的是对于“性”的内涵的争论。(www.xing528.com)

(3)虽然大家都在研究“性”,但是许多研究者是把“性”当做一个想当然的、无须解释的概念来使用,然后展开自己的论说的。这种情况在与政治相关或与性别相关的研究中,特别是在公共知识分子的话语中最为常见,我们姑且把它叫做“公理派”。

(4)还有许多研究者仍然沿用传统的“客观测定”的视角、思路和方法,试图给“性”一个明晰的、固定的、普适的“定义”。目前为止所见的对于“性”的大部分定量研究(问卷调查心理学测量),基本上都属于这一学派,我们姑且把它称为“测定派”。

(5)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信奉后现代思潮的主要集中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致力于在具体的历史、政治、社会情境里面来确定“性”的含义;也有人从身体感受和主体解释方面来研究“性”的主体意义;还有少数学者结合了这两个方面。笔者在此把这些思想概括并发展为“性的主体建构视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