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同讨论的两大意义
(一)“论方法”的意义
笔者在调查方法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初学者往往把深度访谈简单地理解为“我问你答”。其实如果这样,那么作为定性调查主要方法的访谈,就很容易被混同于定量研究的问卷调查中的开放题。
笔者之所以强调访谈是共同讨论,并不是仅仅从技术上认为这样可以活跃访谈的气氛或者加深双方的关系,而是认为这是“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的根本区别,是足以上升到“论方法”层次上的一个原则问题。
一问一答的访谈方法就是典型的“客位研究”。它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基本的预设。
首先,客位研究把调查者规定为:仅仅需要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定比被访者知道得多。
其次,它也把被访者限制为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着的被研究对象,不需要任何主动的表述;即使他主动做出表述,也只有符合调查者的框架才是有意义的。
最后,在双方关系方面,这种客位研究的戒律就是:调查者是整个调查的主宰者,调查者应该尽量避免与被访者发生任何互动。
上述的预设,并不会因为调查者的水平很高或者经验很多就会被弥补。也就是说,只要是采用客位研究的方法,那么无论调查者个人多么优秀也逃不出上述的框框。这样获得的研究成果也只能停留在“测量客观物”的低水平上,与问卷调查没有本质的区别,从而丧失了定性调查的基本特征。
与此相反,共同讨论的访谈方法是“主位研究”的集中表现。它也有自己的预设:
其一,主位研究中的调查者,追求的是了解被访者的整个世界,最终从中提炼出自己的研究所需要的东西;调查者不仅仅是一个好的启发者,更主要的是在向被访者虚心求教。
其二,被访者在主位研究中就是他的世界的发言人,他的一切表述都是有意义的,而且调查者需要从他那里获得破解这些意义的密码本。
其三,对于双方关系预设是:只有双方真的一起讨论,双方的关系十分密切,才算是主位研究方法中的深度访谈。(www.xing528.com)
“主位研究”的这些预设也是不会因人而异的。也就是说,对于初学者来说,只要牢牢把握住这些,那么虽然能力差或者经验少,也可以做出事半功倍的成果来。这样得来的研究成果就从问卷调查的“测量客观物”发展到了“理解主体的个人(或者社会)”,体现了定性调查的根本特征。
从具体操作的成果上来看,“客位研究”的深度访谈虽然也可以获得长篇大论的文字记录资料而不是问卷调查的那些数字,但是这些资料仍然是调查者用自己的框框来套被访者的情况的结果,仍然是强迫被访者把自己丰富多彩的世界来个削足适履,因此它也就仍然由于是“裁剪生活”而与问卷调查不分伯仲。
可是“主位研究”的深度访谈所获得资料,却是最完美的问卷调查都无法获得的。它的任何总结与提炼都是发生在收集资料之后而不是之前,因此它足以尽可能忠实地、全面地反映被访者的生活世界。它不仅是真的,而且是全的,当然也就是美的。
(二)本土的意义
笔者主张采用“主位研究”的深度访谈,无疑具有浓厚的本土意义。
首先,笔者在对于当前中国国情的分析中讨论过,由于长久的社会文化传统的作用,中国人普遍缺乏独立自主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的习惯,对于自己的某些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行为也讳莫如深。在这种文化情境中,“客位研究”所实现的“测量”在很大程度上无异于雾里看花。反之,如果笔者采用“主位研究”的方法,把被访者调动到共同讨论的情境中,就会在更大的程度上化解中国人的“隐私屏障”。
其次,相当多的中国人不但有愿不愿意说的问题,而且有能不能说得出来的问题。这绝对不是一个文化程度高低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调查者所关心的那些问题,很可能在被访者的生活中根本就不重要,他们完全可能从来也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因此,如果我们采用“客位研究”的方法,无异于“逼供”,对方也就只能是“被”信口开河。反之,我们所主张的“主位研究”方法就是要调动对方与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些问题,促进与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内心,引导与启发他们发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属于主体表述的资料,其深度一定会超过“客位研究”的结果。
再次,当前的中国,阶层分化(包括代沟)加速而且加剧,最好的研究者也很难像“上山下乡”时代那样真切地了解与理解任何一种其他人群的生活世界。因此,“客位研究”更加可能出现轻视被访者或者“对牛弹琴”这类的失误。反之,只有“主位研究”所提倡的研究者的真心求教(甚至是“装傻”),才可能更大程度地穿透各式各样的阶层壁垒。
最后,在当前的中国学术语境中,深度访谈方法还远远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在一些领域中甚至还没有被承认。如果我们仅仅拿出一些与问卷调查其实无异的“客位研究”的成果来证明与普及自己,那么定量研究认为我们是在贻笑大方就是很有道理的。如是,深度访谈方法就很可能永无出头之日。
要记住,访谈要能够使得被访者感到开心。应该让对方觉得这是一个双方达成一致的某种社会互动。(Webb and Webb,1932,参考R.Burgess,1984:102)
访谈要能够让被访者(以及访谈者)开心,就不能够简单地采用一问一答式,而应该是一种互动式的对话。尽管一对一的访谈相比于社区考察中的聊天访谈来讲,双方互动仍然受到了很大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但是这种互动还是有可能的,而且应该可以努力做得好一点。这就需要考虑一些访谈技巧之外的可能性,包括进入正题之前的闲聊、吃饭以拉近关系,提高亲和力,提高听、观察、感受、聊天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等。简而言之,访谈者不光要具备调查者的素养,还要具备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除了这些以外,有些访谈的策略,比如如何设定开放式、具体情境式的问题,如何运用重复和冲突等都非常重要。在各种调查方法的教科书里面,也会涉及访谈的一些要点,可供参考。下面,笔者仅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总结、展现和分析我们所遇到的比较有意义的一些要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