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动情境下主体呈现的四个层次

互动情境下主体呈现的四个层次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主体呈现的层次性现有文献中已经有一些关于被访者的主体性的论述。[4]所不同的是,本节不但要强调定性调查中主体视角的重要性,关注被访者作为主体的呈现,而且着重于讨论“在不同情境与互动中的主体会有不同的呈现”这样一个问题,具体地提出“主体的呈现”的四个层次。

互动情境下主体呈现的四个层次

一、耳闻、聊天、体验:体现不同互动情境下主体呈现的三个层次

笔者曾以“性研究”为例,提出在性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主体构建”视角的重要性(潘绥铭、黄盈盈,2007)。这种视角同样适用于其他研究领域。在这种视角下,如何采用具体的调查方法来收集资料则是本节所要集中探讨的问题。

(一)主体呈现的层次性

现有文献中已经有一些关于被访者的主体性的论述。[4]所不同的是,本节不但要强调定性调查中主体视角的重要性,关注被访者作为主体的呈现,而且着重于讨论“在不同情境与互动中的主体会有不同的呈现”这样一个问题,具体地提出“主体的呈现”的四个层次。

(1)被访者在研究者的设定之下,作为被动客体的呈现;

(2)被访者作为互动双方之一,在研究者面前的主体呈现;

(3)被访者在自己的人际关系中的主体呈现;

(4)被访者在其生活情境中的主体呈现。

在目前的有关文献中,也是目前定性调查中用得最多的,就是仅仅在第一个层次上,把被访者当做被动客体进行调查。笔者提倡的则是后面三个层次的主体呈现。(www.xing528.com)

(二)互动对象的层次性

现有的调查方法教科书已经注意到互动的前提是调查双方的平等关系,但是仍然渗透着研究者去主动“挖掘”被访者的色彩。尤其是,文献往往只讲述研究者与被访者个人之间的互动。[5]这是远远不够的,因而本节提出“互动”的三个具体层次。

(1)研究者与被访者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聊天”这个方法上;

(2)研究者与被访者自己的人际关系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旁听”这个方法上;

(3)研究者与被访者的生活情境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体验”这个方法上。

(三)提出这三种方法的方法论指向

这三种方法在经典的社会学定性调查教程中一般都被忽略。笔者将基于“小姐研究”的实践经验[6],具体地展现这三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方法论来源与意义。

笔者希望以“论方法”来克服现存的方法论与调查方法之间的分离。也就是说,只有在具体的调查方法中扩大对于主体、互动这些概念的理解,只有在实施过程中达到“共述”、“共景”与“共情”,才能更加充分地实现定性调查方法论中所强调的“整体性”原则[7]。以此为前提,才可能突破被访者“无可表述或无法表述”的局限,更加接近“主体呈现的真实”。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三种方法的支撑,再精致的方法论也难免存在纸上谈兵之虞。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论方法”的实践,推动研究者反思、分析、调整定性调查过程,提高调查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