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套用理论时需注意适合研究目标的相关假设

套用理论时需注意适合研究目标的相关假设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直接套用他的理论,我们就无法提出适合研究目标的相关假设。反之,倘若没有这个过程,那么套用理论的适当性就要打折扣。表2—1问卷调查套用理论的初始考虑

套用理论时需注意适合研究目标的相关假设

三、直接套用理论的初始考虑

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根本无法独创任何一种新理论,因此在问卷设计中,我们只能应用既有的理论,而直接套用则是一种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

套用理论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有没有”、“能不能”这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一般来说,现存的社会学的可研究对象,几乎没有理论没研究过的。但是如果调查者的问题过于微观,确实是理论没有涉及过的,这就存在一个有没有理论可供使用的问题了,虽然这种可能性比较小。

再进一步,我们必须考虑,现成的理论能不能套得上?由于西方理论与本土现象之间存在差异,由于不同的学科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某些社会理论能不能用到社会学这个范畴之内,就成为一个问题了。

考虑过以上两个问题之后,我们必须考虑我们所研究的这个问题跟理论所说的问题是不是一致。在许多情况下,它们表面看起来一致,但是实际上可能不一致。例如福柯的思想、吉登斯的思想,其实与实践意义上的“性”没有多大关系,如果研究的是“性”的问题,使用他们的理论就很容易出现南辕北辙的状况。因为他们并不是在研究“性”的问题,他们只是把“性”作为一个切入点,作为自己阐述某个宏大理论的载体。我们希望研究的可能是“性的社会网络”,而福柯却是通过“性”来说明“权力”。如果直接套用他的理论,我们就无法提出适合研究目标的相关假设。

那么如何来具体操作这样的初始考虑呢?

第一,要考虑理论的性质。对于大多数宏观理论和一些中层理论来说,我们都需要首先考虑它们有没有量化的可能性,有没有这样的先例。例如,福柯思想中的“权力”,在其他学科中有没有被量化过?

第二,要考虑理论的构建形式。如果它是完全用概念的形式构建起来的,那就需要看看有没有可能从中提炼出应有的指标来。有一些思辨的哲学理念,也是可以发现它的指标的,只不过非常困难。因为在问卷调查里,相当多的内容是做不到的,尤其是关于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是无法操作化的(E.J.Pedhazur &L.P.Schmelkin,1991;巴比,2009:180~212)。

第三,要考虑该理论的时空覆盖范围。很多理论(尤其是宏观理论,包括相当多的中层理论)追求的是普适性,而我们任何一个问卷调查都是有时空限定的,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检验这两者之间的契合程度。(www.xing528.com)

同时,几乎所有的追求普适性的宏观理论和中层理论,它们的创建者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时空横断面。因此我们能不能确定或者提炼出一个横断面,这是问卷调查必须考虑的。例如,如果我们要套用关于社会变迁的一种理论,那么我们怎么来确定我们的调查的横断面究竟在哪里呢?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到现在,我们也很难确定其中哪些年头在哪些范围内是哪些方面的转折点。因此,如果要套用这种理论,我们就必须努力检验我们现在所确定的调查时空,是不是一个社会变迁的合适的横断面。

第四,要考虑载体。大多数宏观理论的载体都是整个社会,而我们绝大多数的问卷调查都是直接针对个人的,这两个载体截然不同而且无法相互替代。如果问卷调查的结果是由众多个体的回答建构起来的,那么它就只能套用那些足以直接解释个体行为的理论,却不应该套用那些以全社会为载体的宏观理论。

同样,有一些中层理论是以社区为载体或者以户为载体来建构自己的,例如,布迪厄就试图把“场域”作为其研究与理论阐述的基本单位,它显然既不是全社会,也不是个体。因此,如果我们要套用布迪厄的某种理论,就不得不论述清楚在我们的调查设计里,“场域”究竟是如何被转化为个人的。或者说,我们必须弄明白我们所调查的个人,为什么就足以组成“场域”。如果没有论述这些问题,那么套用布迪厄的某种理论就必然是失当的。

第五,要考虑所有的宏观理论都有控制因素,但是创建者往往没有直接说出这些控制因素。理论家往往认为,想当然的事情就不需要再说了。例如,几乎一切宏观理论研究的都是人,而且是社会意义上的正常人,显然并不包括精神病人、罪犯等。因此在宏观理论中,这个控制因素是被作为“共识”而省略掉的。可是对于我们来说,控制因素到底有没有,到底是什么,能不能找出来,这是足以决定问卷能否设计出来的关键问题。例如,在笔者的“性调查”里,笔者必须设置男性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女性是否正处于怀孕期、产后期这样的问题,否则所有的被访者之间就缺乏可比性。但是在福柯或者吉登斯的理论中,却全然不必说出这些控制因素,他们可以直接地谈论“性”。因此,如果笔者试图直接套用这两位思想家的理论,就不得不自己去吃透他们的著作,替他们把种种控制因素总结出来。倘若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再好的理论也只好割爱。反之,倘若没有这个过程,那么套用理论的适当性就要打折扣。

总之,套用理论是必须的,又是极其艰难的。这不是因为现有的能够套用到问卷调查里的理论太少,而是套用的过程太难(O.Behling &S.L.Kenneth,2000;胡仕勇、叶海波,2003)。

因此笔者把上述的各项总结为简明的表格,如表2-1所示。

表2—1 问卷调查套用理论的初始考虑

img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