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挑选理论的导向:问题导向在社会学调查中的应用

挑选理论的导向:问题导向在社会学调查中的应用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没有一个新理论的前提条件下,任何问卷调查都只能局限在普通社会调查的范围内,无法上升到社会学调查。(三)挑选理论的导向第一种是“问题导向”。在笔者的“性调查”里,笔者要检验的是交换理论、脚本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

挑选理论的导向:问题导向在社会学调查中的应用

二、理论的挑选

在目前的中国,大概很少有人能够自己独创一种社会学的理论,因此绝大多数的问卷设计者都只能在既有的理论中挑选一个来指导自己的调查。这就需要把众多的既有理论进行罗列、理解、判断与选择。

(一)把握理论发展脉络

这个过程相当于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虽然它全靠调查者的学术积累与灵感,没有什么操作性的技巧可言,但是毕竟还有一些经验。

挑选与运用理论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清晰地把握这个理论、这个领域,乃至于这个学科的发展脉络。为什么说非专业的人基本上做不了社会学调查?其实这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一个学术积累的问题。如果你不知道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你根本无从选择任何理论,也就无从质疑任何理论。专业调查者之所以能做得更好,就是因为他在长期的学习中把握了这个脉络。

拿笔者的性调查的设计来说,首先需要吃透性社会学的发展脉络。

20世纪初:社会中的性行为

20世纪50年代:性行为的社会属性

20世纪60年代:“性”(sexuality)的确立与普及

20世纪70年代:“性”—社会性别的系统

20世纪80年代:性脚本理论

20世纪90年代:“性”的社会组织(社会网络)

21世纪初:“性”的文化建构

在这个基础上,笔者选择运用了交换理论、脚本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这都是在学科发展史上比较晚近的一些研究成果,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12]如果笔者还在调查20世纪初期那些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研究的课题,最后得出结论说性行为是经过社会化的,是社会行为,那就是在“发明车轮”,就太落后于理论的发展了。

当然,问卷调查作为一种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它只能落后于理论的发展。在没有一个新理论的前提条件下,任何问卷调查都只能局限在普通社会调查的范围内,无法上升到社会学调查。所以,问卷调查的理论创新性明显不足,是这种研究方法的先天缺陷。[13](www.xing528.com)

(二)判断理论的性质

社会学界都知道,理论(尤其是宏观理论)与实证之间一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亚历山大,2003:201~257;特纳,2006:32~33)。学者们一般都认为,宏观理论基本上是不可能用实证研究来检验的。

这其实并不是理论与实证之间的鸿沟,而是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在方法论层面的鸿沟(袁方,1997:59~60;覃方明,1998;杨伯溆,2002)。大多数宏观理论都是定性研究的产物,而大多数实证方法都是量化的,问卷调查则更是非量化不可。所以,所谓“理论与实证之间的鸿沟”其实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它是一个必然会出现的鸿沟。

所以在选择理论的时候,我们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去选择中层理论或者微观理论(谭建光,1994;默顿,2001:53;毛丹,2006),才有可能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加以检验。

(三)挑选理论的导向

第一种是“问题导向”。

在这个导向下,笔者挑选理论是为了进行解释式的调查,是为了最后能够用理论来解释笔者对于某个问题的调查结果。

在笔者的“性调查”里,有一个“问题导向”很鲜明,就是要解释中国人的“性”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就是要检验“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这样的说法成不成立。

与此相关的既有理论很多,但是从笔者对于中国社会与中国人的“性”的理解出发,笔者没有采用“理性选择”理论、戏剧论与符号论、交往互动论等新近提出的理论,而是选择了往往被视为“老旧”的社会资源理论(Bourdieu,1986:249~251;Coleman,1990:302;Putnam,1993:35~36;林南,2001)。

这是因为笔者认为在阶层分化日益加剧的当代中国,任何一种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假设之上的理论,其本土适用性都应该大打折扣。

第二种是“建构导向”。

就是要检验某种社会学的中层理论,甚至是基本理论。在这样的导向下所进行的,就不再是解释式调查,而是求证式调查,或者叫做检验式调查。

对于社会学调查与问卷设计来说,这是一个理想的要求,就是必须抓住该理论的要害来提出自己的假设,然后运用一切可能的实证和统计的方法来对这个理论进行检验。

在笔者的“性调查”里,笔者要检验的是交换理论、脚本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这样的排序也是笔者所进行的检验的成功程度的排序,因此它既是笔者的经验,也是笔者的教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