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国情下的身心对立问题

中国国情下的身心对立问题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这是不是一个社会学的问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四)这是不是一个学术问题我们的学术发展的最终的目标是要创造出新的知识。欧美从笛卡儿开始就讨论身与心的对立,可是这在中国是个问题吗?但是,在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至少得先问一问:中国是这样的国情吗?

中国国情下的身心对立问题

二、这是一个问题吗

确定一个研究选题,除了必须考虑它的来源或者意义之外[8],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它是一个问题吗?

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的学术共识,在社会学调查的层面上,以问卷调查为例,如果仅仅调查一个变量的情况,那么就仅仅是在研究一个现象;只有研究至少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才算是研究一个“问题”。[9]

接下来还必须从五个层面来考虑这个问题。

(一)这是哪个层面的问题

它是在个体的层面存在,还是在群体或者阶层的层面存在,抑或是在社会的层面存在?一般来说,社会学并不排斥对于个体行为的研究,但是如果已有的研究成果已经可以证明某种人类行为主要是由个体的独特性所建构出来的,缺乏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那么即使它确实是一个问题,社会学也宁可让位给心理学或者生理学去研究。

(二)这是生活实践的问题还是信息传播的问题

我们开始过上了信息生活,但是信息绝不等于生活。(www.xing528.com)

随着大众传媒与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我们越来越依赖它们来获得信息,在确定自己的研究选题的时候往往也难免如此。可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信息一般都是被筛选、被扭曲、被放大或者被缩小了的。结果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传媒上被操作得热火朝天的某些问题,在人们的现实生活实践中其实并不重要,甚至基本上不存在。反之,生活中一些非常严峻的问题,在传播中却基本上没什么信息反映。如果我们过多地依赖传媒的信息,就有可能去研究一些其实并不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以成为问题的社会现象。

(三)这是不是一个社会学的问题

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学的学科视角。例如,相当多的经济学家仅仅把“下岗”视为“失业”的问题,而社会学家却把它看做一个人被剥夺了原有社会地位的问题。经济学家往往以个人为单位来考虑“失业人数”,社会学家却认为失业者是他/她的家庭与社会网络的中心,考虑的是他们的状况对于他们的各种社会组合的影响。因此,同样是研究一个社会现象,如果我们的选题无法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那么这个选题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四)这是不是一个学术问题

我们的学术发展的最终的目标是要创造出新的知识。对于这个目标来说,我们调查的这个问题有多大的意义?是局部的、短暂的意义,还是一个长久的、持续的意义?一般来说,如果足以质疑某个现存的理论,那么这样的研究就应该是首选的研究题目。如果具有构建新理论的可能性,那当然最好不过。

(五)这是不是一个中国的问题

研究问题都是与一定的情境以及语境相结合的(黄盈盈,2005),在美国学术界讨论的问题不见得就适合拿到中国来讨论。例如,欧美学者讨论身体问题,主要围绕着身与心的关系展开讨论(或对立或超越),那么中国是否也要这么讨论?欧美从笛卡儿开始就讨论身与心的对立,可是这在中国是个问题吗?中国传统思想不但很少把身与心分开来看,而且主张“大小宇宙”。那么,这是不是中国自己的独特的“身体”问题呢?在社会科学界,西方强势,西方的理论和方法也强势,我们在不断学习和借鉴西方。但是,在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至少得先问一问:中国是这样的国情吗?中国是这样的学术语境吗?至少要思考这些问题,才能做出是照搬、调整还是舍弃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做出好的社会学调查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