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种调查的区分
笔者把问卷调查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问卷调查,另一类是社会学的问卷调查。在国内现有的教科书里,基本上还没有这样的分类。但是这样分类是必需的,因为普通问卷调查仅仅是社会学调查的基础,后者可以包含前者,前者却无法等同于后者。
对于社会学来说,这个划分可能很“小儿科”,但是却很重要。因为笔者在教学中屡屡发现,一些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仍然在使用普通问卷调查的数据来进行社会学的研究,结果根本无法达到应有的层次,可是,他们却常常通过了答辩,因此这已经是一个学术界的共同问题了。
笔者认为,仅仅描述现象的就是普通问卷调查,它主要有三种形式:
1.绝对数调查
它是在基本上不了解某种社会现象的情况时,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发现其数量。简单地说,就是想知道有多少人做过某种事,或者某种社会现象涉及多少人。
数量调查的统计结果,往往表现为一个具体的数字,例如“中国有8亿农民”这样的命题,应该就是来自于某次绝对数调查。
2.百分比调查(www.xing528.com)
它实际上是把某个范围之内的总体当做分母,把自己所要考察的社会现象的发生频数作为分子,求出一个百分比即可。[1]例如“中国农民中已经有20%的人进城打工了”这样的说法,其中的“中国农民”就是总体,“进城打工”的人数是频数,“20%”则是调查的统计结果。
百分比调查的特点是,虽然它的提问可以有很多,但是所问的现象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联系的。研究者也并不期望从中发现别的什么,仅仅得到各种现象的百分比就足矣。
3.分布调查
就了解社会来说,仅仅知道某种现象的百分比(发生率)往往是不够的,人们更想知道它的各种分布状况。例如,接着上面的话题再考察下去,“中国农民中已经有20%的人进城打工了”这个说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想知道:究竟是多大年龄的农民进城打工了?是男人多还是女人多?是穷人多还是不那么穷的人多?这就需要进行分布调查(李强,2004)。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我们所关心的时空、分层、范围等,作为除了百分比(发生率)之外的第二类因素设置在问卷里。社会学通常更加关心某种现象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的分布,那么我们就必须在问卷中设置一些考察被访者的社会阶层归属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社会学界有一种“五朵金花”的说法,就是说,几乎任何一个问卷调查,都必须要问到五个最基本的问题: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否则,这个调查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如果不询问这“五朵金花”,研究者就无法判别被访者究竟属于哪个社会阶层,也就无法知道某种现象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究竟有没有差异,有什么样的差异,这个调查也就在性质上下降为百分比调查了。
分布调查的统计结果一般都表现为“各个分层里面的不同百分比”,因此也可以叫做双因素调查或者交叉表调查(史希来,2006:33~35;莱文、福克斯,2008:115~116;卢淑华,2009:274~291)。
总而言之,所谓的普通问卷调查就是仅仅调查一个现象的各种情况,也就是社会学通常所说的“单纯的描述”。因此,无论调查者的专业级别有多高,调查的规模有多大,涉及的内容有多深入,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多复杂,做出的分析有多高深,只要是仅仅描述一个对象,只要不是在研究一个问题,那么这些调查就统统是普通问卷调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