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红教寺
拉卜楞红教寺,藏语称为“桑青蒙吉浪”。位于拉卜楞寺院之东南侧九甲乡境内。属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该寺历史久远。宗喀巴大师改革宗教之后,格鲁派势力日盛,旧有的宁玛派日渐衰微,作为最初的宁玛派势力范围的甘、青、川、康交界“安多”藏区的宁玛派势力几乎不为人所注意了。拉卜楞寺创始之时,曾与红教僧有过不少的不愉快。后经历代嘉木样活佛的协和政策,彼此相安无事。以后宁玛派在不被人所注意中缓慢发展,有团体有组织地在拉卜楞地区存留了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拉卜楞有红教僧35人。
藏语一般称宁玛派僧徒为“鄂化”、“宁玛哇”,是“密咒者”,是“旧派”,是“夏那巴”,是“黑帽人”(由于他们有时戴一种四周垂穗可以遮脸的黑帽子而得名)。又因该派僧人穿红衣戴红帽,俗称红教。
拉卜楞红教僧,因为是在家僧人,所以安家立业,娶妻生子,不像格鲁派僧人那样集中在寺院,而是散居在各村之内,平日经营家事,有人来请,则到人家去念经。红教僧人每人有一个人头骨碗,里面盛馔食与甘露,是无亡后的象征;腰间挂一牛角,用以避邪。出外时手执锡杖,杖顶有三叉,代表本性、自性与慈悲;叉下有三个人头,一湿、一干、一不湿不干,乃是法、报、应三身的象征。人头上有九个铁环,象征五智与五色,即法界体性智、是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识者得成就自利利他妙业之智五智与青、黄、赤、白、黑五色。铁环上有两缕头发,一缕来自活人,一缕来自死人,更有空行佛母等来相教授与扶助的象征意义。
拉卜楞红教僧的负责人叫“阿勒荷”即活佛。这等活佛并不转世,而是轮流推出经法上好的僧人来充当,三年一换,有义务而无权利。还有一个教育总监“格贵”即总司仪。因红教的僧徒平日分散活动,不常集中,各自在家,“格贵”实际上则是有名无权的虚设教职,且轮流坐庄。
若一个男孩想当红教僧人,可以随便拜一个教他认字的老师,或者住在他家或者早晚去老师家学习,他也无须给老师什么奉献,只要供师驱使就够了。等到自己可以念经断句、头发蓄得多了,不愿留在自己的师前,亦可再找一个自己信仰的喇嘛授予灌顶,举行一种盘辫、受戒仪式,就可成为一个正式的红教徒。藏俗,凡做百姓的,有给长官应差、纳粮、支应柴草等义务,出家人员虽可豁免,但其家属还是照旧。唯有拉卜楞红教僧,住在村庄之内,本是一个老百姓的资格,然对各种差役,除临时公共摊款之外,家属均享优待,免缴一切。(www.xing528.com)
红教属于密宗,在教义上有三大派别:一是马哈瑜伽,二是阿乃瑜伽,三是阿得瑜伽。拉卜楞红教徒们所尊奉的神是太子山的阿尼念钦神。格鲁派寺院每年也派人去祭祀阿尼念钦神,不过要带一位红教僧去念经而已。红教中供有马头明王,而拉卜楞寺也修建专殿供养马头明王,而且地位也是十分相当,否则会使寺院不宁。拉卜楞寺五世嘉木样活佛特建一扎仓,并将拉卜楞寺的一座“挪戴何不隆”小庙宇让给红教僧,作为其集会的场所。
拉卜楞十三庄的35名红教僧,每年正月初十都集中到“挪戴何不隆”礼拜一次,诵经一天,同念“日荷怎洞之布”。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他们有一次对外的公开大会。这一天,他们都穿上漂亮的衣服(即普通老百姓以为最好的镶水獭皮边的缎子袍),头上戴着桃形的红帽子或黑帽子,肩上披着镶红边的白袈裟。午前在殿内诵经,午后到院子里站成一个圆圈,各人手执一种乐器,一面吹敲,一面舞蹈,把一部经念完以后,再把糌粑制作的“朵尔马”(意为施供)送到外边,用火烧掉。“朵尔马”虽有种种不同形式,但应特别注意的是有一对红黑色的大蝎子,也拿出去焚掉。初意以为这是除去了恶毒,而在红教的教义中实际则是护法,是用以制服一切恶鬼及罗叉的。这一天念的经为莲花生祖师(天宝六年即公元747年入藏,为红教之祖师)的忿怒经,藏语称“哥之荷”。这一法会的意义乃是除灭教仇。
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红教僧到太子山举行盛大的插箭祭祀,祈祷禳灾。此外红教僧的大发辫,在他们密宗的理论上有许多解释。即黑黑的头发,象征法身;上边有各种庄严,象征报身;头发较多,象征化身;盘在头上,主要的意思是恭敬师尊,常想老师坐在头上,以头顶戴老师;盘起头发.算是给老师预备的座位;头上的大辫子共分58股,象征58尊忿怒神;头上周围的蓬松细发,象征无数的空行母。念经的时候,有时把头发披散在背后,为的是让人害怕;有时以发击地,乃表示压住了敌人;再则,头发的外表象征佛殿,其本身即是佛体。
他们身上的各种装饰品,如手镯、戒指、耳环之类,除去美观之外,亦有别种意义。他们相信,凡戴这些东西的地方,都是人的命穴。邪恶不净,会伤害身体,甚至可以死人。
1980年经夏河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并由国家投资1.5万元为拉卜楞寺红教僧修建佛殿一座,僧房等附属建筑90院。寺院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米,有僧45人,寺管人员3人,寺管会主要负责人达布。现有信教群众300多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