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私人所有权的概念
所谓私人所有权,就是指公民个人依法对其所有的动产或者不动产享有的权利,以及私人投资者投资到各类企业中所依法享有的出资人的权益。私人所有权的范围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公民个人依法对其动产和不动产所享有的权利;二是私人投资者就其投资所享有的各种利益。私人所有权是私人所有制在法律上的反映。我国物权法从三种所有制形态的分类出发,分别确定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权。《物权法》第64条规定:“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物权法平等保护原则的重要内容,不仅要保护老百姓的财产,而且要对老百姓的财产予以同等保护。强调关注民生,首先是因为它涉及个人的生存权问题,就是指在平等保护的原则之下,较以往更加注重对公民的财产权益的确认和保障,物权法的重心放在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方面,因而它关涉个人的基本人权,涉及老百姓的基本利益。严格地说,投资等问题主要是通过公司法等法律解决的,而不是通过物权法解决的,但物权法为了全面体现对私人财产权的保护,有必要规定个人投资及其权益。
私人所有权的含义,较之于个人所有权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其外延大于个人所有权。个人所有权实际上指自然人对其动产和不动产享有的所有权,其主体限于自然人。而私人所有权不仅包括个人对其动产和不动产所享有的所有权,而且包括个人对出资给企业的财产所依法享有的权利。笔者认为,采用私人所有权的概念更为合理。一方面,私是与公相对应的概念,私人所有权的概念是从所有制的角度着眼的,它所对应的是国家所有权与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也是与对公有财产所享有的所有权相对应的。私人所有权比个人所有权指称的范围更广,它包括了个体工商户、合伙、各类企业法人、三资企业中投资者的权益等。所以,在法律上确认了私人所有权的概念,有助于将私人财产和公有财产分开。另一方面,因为私人财产和公有财产在法律调整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不仅在民法上而且在行政法上具有重大意义。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私人财产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私人投资的企业所占有的比重会越来越大。确认私人所有权就可以对这些类型的财产所有权进行有效的调整。
私人所有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私人所有权的主体主要是自然人
私人所有权的主体范围不限于自然人,还包括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中的合伙人、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等。有学者认为,个人对企业的出资已经成为企业的资产,个人不再享有所有权,而只是享有股权等收益权[24],笔者认为,此种观点不无道理,但在个人独资企业中情况比较特殊。依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第17条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对本企业的财产依法享有所有权,其有关权利可以依法进行转让或继承。因此,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属于投资者个人所有,投资者也有权将其投入到企业的财产依法转让。总体而言,私人所有权实际上就是与公有财产权相对应的私人财产权,其主体范围不限于自然人。
2.私人所有权的客体范围是非常宽泛的(www.xing528.com)
我国物权法确定私人所有权的概念,较之于个人所有权,在客体上更为宽泛。因为个人所有权的客体主要是生活资料,如房屋、电视机等,而私人所有权的客体不仅包括生活资料,也包括生产资料,不仅包括有形财产,还包括各种投资及其收益。[25]我国物权法对私人所有权的客体采取了具体列举和抽象概括相结合的方式。从具体列举的角度来看,物权法列举了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储蓄、投资等各类财产所享有的权利。《物权法》第66条还规定,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这实际上是一个概括性条款,也就是说,任何私人取得的合法财产都是其所有权的客体,并受到法律保护。不管是否在法律明确列举的范围之内,只要属于合法财产,无论其用于生产还是消费,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切实保护。
3.私人财产权的取得方式是多样的
私人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既可以是合法的劳动,也可以通过投资以及继承、赠与而获得财产。我国法律不禁止通过任何方式取得财产,但要求财产的取得合法。物权法在基本原则中明确规定,物权的取得和行使,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需要指出的是,合法与非法的标准必须依法确定,任何机关都不能随意确定评价标准,并对私人的财产随意地剥夺与没收。对私人财产的剥夺必须要通过司法程序,对私人财产的征收、征用要符合法定的条件与程序。
4.私人所有权的内容广泛
私人所有权的内容包括私人对其动产与不动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在合法的范围内,私人对其财产可以随意地处理,但是个人行使其所有权不得滥用权利,损害他人的利益。任何人不得以违反公序良俗的方式行使私人财产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