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禁忌语的多样性与文化意义

禁忌语的多样性与文化意义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了现代社会,禁忌语已经传统化、习惯化了,失去了原始的吉凶意识而转化为表层的礼貌意识。上海话“寡”与“瓜”同音,因此新娘出嫁进夫门时禁吃瓜,以免将来成为寡妇。禁忌语在商业用语中更为明显。许多禁忌语都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甚至不同的行业都可能有自己特殊的禁忌语。

禁忌语的多样性与文化意义

五、禁忌

禁忌,俗称讲话中的避讳,是人类语言生活中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主要涉及一些不好直说或不愿直说的事物或现象。当然,所谓不好直说或不愿直说,是由人类社会生活决定的。有人说,禁忌起源于迷信,即在远古时期,人们相信语言具有某种魔力,与其所代表的真实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完全一致的效应关系,说“福”得福,言“祸”则致祸。所以在生活中遇到某种事物需要避免时,在言语、谈吐中要避免提及,或者改换另一种说法。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矩。这是就古代社会的语言禁忌而言。

到了现代社会,禁忌语已经传统化、习惯化了,失去了原始的吉凶意识而转化为表层的礼貌意识。现代语言中的迷信成分不太重了,更多的是追求语言表达的文雅或图个吉利或讨个“口彩”。

禁忌语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往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风习,这种风习根深蒂固,支配着人们的言行。上海人看望病人不能带苹果,因为在上海话中“苹果”与“病故”同音。上海话“寡”与“瓜”同音,因此新娘出嫁进夫门时禁吃瓜,以免将来成为寡妇。北方人给朋友送结婚礼品不能送钟,因为送钟与“送终”谐音,很不吉利。(www.xing528.com)

禁忌语在商业用语中更为明显。生意人怕蚀本,怕财运不通,因为财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言谈中的不祥字眼,总会引起他人的不悦。因此,凡是和“蚀”、“折”、“干”、“亏”等有关系的词都要改口。

许多禁忌语都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甚至不同的行业都可能有自己特殊的禁忌语。身处异地要入乡随俗,应了解当地民俗中有哪些禁忌语,尊重这样的语言禁忌,才不会在交往中失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