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防御性公共关系模式
防御性公共关系模式是指组织出现潜在危机或不协调时,为防止自身公共关系失调,而预先采取的一种公共关系活动方式。
防御性公共关系模式,主要是发挥组织机构的内部职能,及时向决策层和各业务部门提供外部信息,特别是有关组织的批评信息,并且提出改进的参考方案,帮助人力资源部门调整内部职工的关系。可见,防御型公共关系是处理一切关系失调的上策。对于组织来讲,开展防御性公共关系工作,建立预警系统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一项工作。
国外一些专家对企业组织的衰败原因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和研究,提出了许多见解,其中英国管理顾问马洛归纳的企业衰败的九大原因最为有名。这些原因中的第一条,就是企业未能及时发现环境变化,采取适时的防御性措施。由此可见,防御性公共关系是组织公共关系部门最常采用的一种公共关系模式,它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一)防御性公共关系的特点
(1)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当组织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时,要想到及早制订出防范措施,建立预警系统,以达到未雨绸缪的目的。
(2)洞察一切,见微知著。当组织机构与周围客观环境出现某些失调时,能及时发现,迅速采取措施,予以防治。
(3)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组织公共关系人员要采取各种公共关系调查检测方式,正确地了解组织公共关系的现状,及时发现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潜伏种种危机,并找出其深层的原因。还要针对这些苗头,果断地采取对策,及时调整组织的结构、产品、方针政策或经营方式等,使组织的各项工作适应外部环境与公众的需要,防患于未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方法主要为:采用调查预测手段,了解潜在危机,提出改进方案。(www.xing528.com)
(二)开展防御性公共关系的原则
开展防御性公共关系活动,应把握以下原则。
(1)具备危机意识。就是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切忌麻痹大意。
(2)形成预警系统。即有专人或专门机构来捕捉各种问题或危机苗头,使组织能及时调整自身的结构、产品、方针或经营方式,以适应环境的要求。
(3)主动采取措施。一旦发现问题就不能不闻不问,而必须及时采取对策,主动进行调整与引导,在公众尚未意识到问题的情况下就把问题解决好。
(4)要增强透明度。一个组织愈增加透明度就愈能减少与外部公众发生摩擦的可能性,即使出现了摩擦也能及时得到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