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仅1.1%:落后于全面小康目标

甘肃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仅1.1%:落后于全面小康目标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受经济发展水平及传统观念影响,甘肃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仍然较低,仅为1.1%,可以说这项工作在我省还处于起步阶段,距全面小康60%的目标非常远,任务异常艰巨。一是甘肃农村还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因灾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在部分农村解决温饱仍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甘肃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仅1.1%:落后于全面小康目标

甘肃省农村全面小康进程评价

一、甘肃省农村全面小康进程分析

(一)2003年以来甘肃农村全面小康进程

2003-2007年甘肃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

从2003年开始,省统计局按照全国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和量化标准,对全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测算评估,至2007年,甘肃省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分为5.6分,即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5.6%。比2003年提高1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4.05%。2007年我省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才刚刚起步。

(二)2007年甘肃农村全面小康进程分析

(1)从反映农村全面小康的六个方面看,至2007年,社会发展、生活质量、民主法制、资源环境等四方面已实现总体小康,实现程度分别为61.1%、18%、46%和0.7%,但与全面小康的差距还很大,经济发展、人口素质等两方面的实现程度均为负数,实现程度分别为-9.8%和-71.8%,人口素质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要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任务还十分艰巨。

(2)从反映农村全面小康的18项指标来看,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和常用耕地变动幅度达到全面小康要求,实现程度为100%;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和农民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8项指标实际值介于总体小康值和全面小康值之间,实现程度为正值。随着2007年6月最后16个县区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药费用报销程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省86个县(市、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快速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农村居住质量指数、森林覆盖率和万元GDP农业用水量8项指标实际值小于总体小康值,实现程度为负数。

(3)分地区来看,全省各地农村小康建设极不平衡。2007年嘉峪关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最高,过到52.4%,说明其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已经走过了一半的路程。实现程度最低的是甘南州,只的-36%,还没有达到总体小康。除河西五市和兰州市外,其余市州均没有迈进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门槛。其中天水市、临夏州、定西市、陇南市和甘南州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均在-20%以下。(www.xing528.com)

(4)从分县来看,到2007年全省只有1个区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超过66%,走完了三分之二的历程;有3个区实现程度在50%-66%之间,走完了一半的历程;有11个县(市、区)实现程度在33%-50%之间,走完了三分之一的历程。

(5)从人口分布来看,2007年全省已迈入小康社会的33个县共有农村人口596.86万人,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28.7%。

二、甘肃省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

(一)农民收入水平低,增收压力大。2007年甘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960元(2000年不变价),距全面小康的起始值2200元尚差24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标体系中权重最大的指标,对农村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的影响也最大。近年来,中央和省上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但由于长期以来甘肃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再加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对农户辐射能力不强等因素,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很大。农民收水平低,增收难度大对全省农村实现全面小康是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

(二)农民文化程度低,就业层次难以提升。2007年甘肃省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年,仅相当于小学毕业水平,农村教育落后。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06年末,全省农村劳动力总资源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3.5%。由于文化水平低,全省近9成农村从业人员集中在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速度非常缓慢,极不适应现代产业结构的需求。受此影响全省农村小城镇发展缓慢,农民收入难以提高。

(三)农民生活水平低,居住质量差。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甘肃农民生活水平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差距仍然很大。长期以来受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农民收入水平低等影响,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匮乏,加之农村居民住房建设缺乏科学规划,造成住房配套设施不完善、卫生标准差、室外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仍相当普遍。2007年甘肃农村居住质量指数为17.6%。从其六方面的构成来看,发展也极不平衡。尤其是农村水冲式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1%,使用清洁能源比重仅为1.4%,加上室外道路状况的环境也不容乐观,农民居住质量低将成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软肋。另外,由于去年以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全面大幅上涨,致使全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较上年有所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四)农村养老保险水平低,资金筹措难。从社会发展方面来看,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大幅提高。但受经济发展水平及传统观念影响,甘肃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仍然较低,仅为1.1%,可以说这项工作在我省还处于起步阶段,距全面小康60%的目标非常远,任务异常艰巨。一是甘肃农村还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因灾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在部分农村解决温饱仍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二是农村集体资产少,农民收入水平低,致使农民没有多余的资金来参加保险,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和推动,养老保险对广大农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

(五)资源利用效率低,生态环境差。甘肃省河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但由于一直以来沿用传统的灌溉方式,水资源浪费严重。河西五市万元GDP用水量均在3200立方米以上,离全面小康低于1500立方米的水平相差甚远,农业用水效率和节约用水水平低,资源节约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另外甘肃属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干旱缺水、土地盐碱化、沙化问题尤为突出,森林覆盖率低,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我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甘肃生态环境的客观现状,资源环境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达到全面小康的标准。(甘肃省统计局农村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