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甘肃省渔业发展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渔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在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休闲渔业,加快了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及渔业法制化管理,为今后渔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发展情况如下:
一、渔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2007年底,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2400吨,比1978年的197吨增加12203吨,增长62倍。其中鲑鳟鱼产量达1415吨,名特优养殖比重达30%以上,实现了水产品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增长型的转变。
二、渔业结构调整进展良好
一是名特优品种引进有了新进展,每年引进武昌鱼、彭泽鲫等名特优品种2000万尾以上。二是渔业养殖区域布局初具规模。河西、中南部已形成以鲑鳟鱼为主的产业带。中部池塘养殖水平显著提高,工厂化养鱼、温棚养鱼等设施渔业开始起步。陇东、陇南的特色渔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三是水产养殖方式不断拓展,养殖领域也得到了拓宽,增强了我省渔业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我省以刘家峡水库、碧口水库为代表的水库增殖放流面积发展到了20万亩,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三、科技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实施了部列和省列的科研推广项目,通过项目的示范和推广,带动了全省渔业生产的发展。池塘养殖产量由1978年的41吨提高到2007年的8434吨,增长204倍。二是加强科技培训,提高渔业整体水平。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累计培训6000多人(次),
四、鲑鳟鱼产业化进程加快
一是我省鲑鳟鱼的发展得到了农业部渔业局的大力支持,在我省建设了省鲑鳟鱼引种育种中心、省金鳟鱼良种场等六个鲑鳟鱼良种场建设项目,为我省鲑鳟鱼发展注入极大的活力。二是我省鲑鳟鱼发展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永昌、永登两县把鲑鳟鱼养殖作为发展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省培育出了特有的金鳟新品种-甘肃金鳟,生长优势明显,被农业部审定为优良推广品种。三是培植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发展。永登碧泊虹鳟鱼产业集团公司,是我省目前唯一的一个集鲑鳟鱼养殖、加工、科研开发、销售为一体的渔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www.xing528.com)
五、特色休闲渔业成为新亮点
随着城市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态旅游、农家乐旅游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郊周围,几乎所有的池塘养鱼都成为垂钓休闲的场所,并继续吸引一大批单位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家,投资兴建以渔业为主的生态渔业园区,或以餐饮、度假为主渔业为辅的度假村。
六、渔业法制化管理稳步推进
一是加强了渔业执法队伍建设。农业部渔业局给我省配备了渔业执法专用车辆和渔业执法快艇,清理了渔业行政审批事项,公开办事程序,全省277名渔业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二是依法实施养殖证制度,全省部分养鱼市县完成了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的编制和水域滩涂养殖证发证工作。
七、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得到重视
一是加强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漳县秦岭细鳞鲑省级自然保护区等三个省级保护区和两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已分别通过省政府、农业部的批复,其中漳县秦岭细鳞鲑省级自然保护区等三个自然保护区已经农业部立项建设。二规范了水生野生动物特许经营利用行为。三是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处理了一批污染渔业水域的案件。四是公布了第二批《省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对我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五是制定了全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在兰州等地举行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
八、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步良好
一是开展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工作。贯彻实施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规范养殖场户在养殖生产中的用药行为,从源头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体系建设。在6个市州设立了35个病害测报点,对全省渔业病害进行监测。三是逐步开展了水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出台了《甘肃省水生动物疫病报告制度》和《甘肃省水生动物疫病名录》。四是开展水产养殖业执法检查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督查抽检工作。(省农牧厅渔业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