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画:描绘中华茶文化的艺术之美

茶画:描绘中华茶文化的艺术之美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茶画中国茶画指以茶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不包括部分涉及茶事的绘画作品。《明皇和乐图》是一幅帝王饮茶图,画中唐明皇安卧御榻,二男侍立榻侧,二宫女内有一人捧茶食、茶具,像明皇饮茶已毕,令撤茶食、茶具。又一女坐在椅子上,袖手听琴,另一侍女捧茶碗立于右边。徽宗1101年即位,在位29年,轻政重文,是历史上最著盛名的爱茶皇帝,天下第一茶人。

茶画:描绘中华茶文化的艺术之美

第一节 茶 画

中国茶画指以茶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不包括部分涉及茶事的绘画作品。陆羽的《茶经》图式,不属艺术创作,亦不列入。茶画是中华茶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读历代茶画可以感受中华茶文化发展史中的许多方面。历代茶画并不多,堪称经典的简介如下:

一、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唐)

纵27.4厘米,横64.7厘米,绢本,工笔着色,无款印,辽宁省博物馆藏。辽宁省博物馆的是北宋摹本,台北故宫的是南宋摹本。

这是世界最早的茶画。作者阎立本(约601—673),唐代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总章元年(668)拜右丞相,封博陵县公。是当时最负盛名的画家,时有“右相驰誉丹青”之誉。取法张僧繇、郑法士而更“变古象今”,笔力圆劲雄浑,画风严谨,造型准确生动,神形兼备,代表了初唐中原地区的风格。阎立本善画台阁、车马、肖像,尤长于重大题材的历史人物画和风格画。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

《萧翼赚兰亭图》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唐太宗李世民命台御史萧翼往会稽(今浙江绍兴)向僧人辩才智取晋代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的故事。画为绢本工笔着色。画面共五人:八旬高僧辩才、长须飘洒的萧翼、侍僧、烹茶的老者和侍者。辩才手执拂尘坐于禅榻之上,居于画面中心,萧翼袖手躬身坐于长方木凳,这一僧一儒有了共同关心的话题:聊聊书圣王羲之的传世绝品《兰亭序》。他们以茶助清谈,烹茶老者蹲坐蒲团,手持茶铛置于风炉之上煮水,侍僮手捧茶托、茶碗等待注水烹茶,右下角绘一方形茶桌,上置茶托、茶碗、茶碾、茶罐……这幅画不仅记载了古代僧人以茶待客的史实,而且再现了唐代烹茶、饮茶所用的茶器茶具以及烹茶方法和过程。

此画的真伪尚无定伦,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和楼钥《攻愧记》持肯定意见,后人考证提出疑点,认为是宋摹本或伪托。著者亦有几点不解之处:①唐高宗时代尚无茶托,茶托问世在德宗建中年间,阎立本此时已作古百余年之久;②画面所用茶具及煎茶之法时兴于中唐时代,加在唐太宗时代(627—650)有些超前,当时茶艺处于草创阶段,达不到画中所反映的水平;③这种僧、儒品茗清谈的茶风亦时兴于中唐之后,大唐茶文化的鼎盛期不在初唐。若此画系真品,或许要重写大唐茶史。该画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二、张萱《明皇和乐图》(唐)

作者张萱,生卒年不详,京兆(今西安)人。唐代画家。开元年间(713—742)任史馆画直。擅长绘仕女、儿童、鞍马。用笔精细、色彩富丽,形体丰满。传世作品还有后人摹本《捣练图》和《虢国夫人出游图》。《明皇和乐图》是一幅帝王饮茶图,画中唐明皇安卧御榻,二男侍立榻侧,二宫女内有一人捧茶食、茶具,像明皇饮茶已毕,令撤茶食、茶具。茶盘内有水注。画所表现的“和乐”气氛,说明茶事在唐明皇时代已从单纯的口腹之欲升华为一种精神享受。

三、佚名《宫乐图》(唐)

绢本设色,纵48.7厘米,横69.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佚名氏作。图中12人,画面有豪华的长案、精美的绣座,案上有茶和茶具。宫人们各有所事,饮茶、舀茶、取茶点、摇扇、弄笙、吹箫、弹琵琶、吹笛、调琴、放茶碗、端茶碗。出现的茶具有盆、侈口、带提耳、高圈足,上置分茶用的长柄勺,有漆盒六只,小碟放置在每个人面前。为表现气氛的闲适,桌下画一安卧的小狗,目视前方。画面的嫔妃宫女皆宽额广颐、美服高髻,反映了唐人以肥硕为美的艺术追求。画面描绘的是宫廷茶会的场面,这是一次高雅的茶会,边品茗边奏乐,借以打发宫廷寂寞的时光,这是宫廷茶文化的真实反映。若从茶艺角度看,她们饮的还是较为原始的痷茶,将茶末置入盆中,以汤沃之,以勺分之,以碗盛之。佐以茶点,而不是茶食一体浑而烹之。品茗伴以乐舞,获口腹与精神的双份享受。

四、周昉《调琴啜茗图》(唐)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作者周昉,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字仲朗,一字景玄。长安人。出身世家。先后官越州、宣州长史。擅长表现贵族妇女、肖像和佛像,仕女人物画“水月观音”流行一时。相传《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调琴啜茗图》等,是他的手笔。

《调琴啜茗图》是幅茶画。饮茶汤所选在花园内,倚石于树下。画中描绘五个女性,其中三个系贵族妇女。一女坐在磐石上,正在调琴,左立一侍女,手托木盘,另一女坐在圆凳上,背向外,注视着琴音,作欲饮之态。又一女坐在椅子上,袖手听琴,另一侍女捧茶碗立于右边。画中贵族仕女曲眉丰肌、秾丽多态,反映了唐代尚丰肥的审美观。全画主题是品茶调琴,香茶加音乐是宫廷茶会最优雅的情调。唐代社会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统一,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气象,有钱又有闲的王公朝士及皇宫数千粉黛岂肯闷喝一气,茶会带乐舞无须提倡便自然成为时尚。

后世画家表现唐代茶风的作品有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画面人物众多,形象生动,所绘的是大型茶宴场面,作者系五代南唐画家。南宋画家刘松年绘有《卢仝煮茶图》,表现了卢仝《走笔》一诗的意境。元代画家赵原绘有《陆羽品茶图》。明代画家文徵明绘有《陆羽烹茶图》。明代画家顾炳有人物画《斗茶图》,系唐阎立本茶画之摹本,反映的是中唐至宋代的茗战之风。(www.xing528.com)

五、赵佶《文会图》(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作者赵佶,即大宋徽宗皇帝。徽宗1101年即位,在位29年,轻政重文,是历史上最著盛名的爱茶皇帝,天下第一茶人。他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茗、斗茶取乐。亲自著有茶书《大观茶论》,认为饮茶是盛世之清尚,提倡饮茶有助于社会和谐,影响所及,致使宋人品茶盛行。大概正因为如此,这位喜欢收藏历代书画,擅长书法、人物花鸟画的皇帝竟亲自作画以表达“一杯致太和”的政治理念。

《文会图》描绘了文人会集的盛大场面。在一个豪华庭院中,设一巨榻,榻上有各种丰盛的菜肴、果品、杯盏等,九文士围坐其旁,神志各异,潇洒自如,或评论,或举杯,或凝坐,侍者有的端捧杯盘,往来其间,有的在炭火桌边忙于温酒、备茶,其场面气氛之热烈,其人物神态之逼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郁郁乎文哉”时代的真实写照。徽宗终于成了亡国之君,这也说明茶文化的熏陶作用毕竟有限,批判的武器终归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六、佚名《辽墓壁画饮茶组图》(辽)

河北宣化下八里村出土了辽代墓壁茶画饮茶组图,包括《煮汤图》、《将进茶图》和《茶道图》等保存完整的饮茶壁画。该画人物形象生动、逼真,人数或多或少不等。从衣着与发式上看多是契丹人,少数是汉人装束的儿童。在一幅绘有八人的《茶道图》上,表现的是一个带有戏剧性的生活场景——在饮茶之前,有一个女孩子蹬在一个男孩子的肩膀上,从在屋子棚顶吊着的一个盛着仙桃的竹篮里往外取桃子的场面。画面中除了女主人正在注视着茶瓶里将要煮好的茶汤之外,藏在柜子后面的四个儿童都看着那个从竹篮里取桃子的女孩子,下边一个仆人正在提起围裙接桃子。这幅画颇富生活情趣,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在饮茶的同时还有吃水果的生活习惯。画面出现的有八仙桌,上边放着些白磁敞口的茶碗或者带有茶托的茶碗,几个白色的瓷瓶可能是盛茶水用的;在茶桌的后面还有一张书案,上面有笔架以及砚台书籍和精致的书函等文房四宝。饮茶者何许人也?从壁画看,主人可能是文士或官宦之家,中原茶文化波及塞外之地,自然是他们有条件领风气之先。

七、刘松年《撵茶图》(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刘松年,南宋宫廷画家。浙江杭州人,擅长人物画。

该画工笔白描,表现了极为精致的宋代茶艺。画面描绘了从磨茶到烹点的具体过程,以及宋代茶具和点茶场面。画中左前方一仆坐在矮几上,正在转动茶磨磨茶,桌上有筛茶的茶罗、贮茶的茶盒等。另一人伫立桌边,提着汤瓶点茶,他左手边是煮水的炉、壶和茶巾,右手边是贮水瓮,桌上是茶筅、茶盏和盏托。所使用的茶具与唐代陆羽茶具有相同之处,但已有所减裁。从茶风上看与唐人无异,追求宁静雅致。画面右侧有三人,一僧伏案执笔作书,传说此高僧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草圣”怀素。一人相对而坐,似在观赏,另一人坐其旁,正展卷欣赏。一切显得安静有序,文质彬彬,风雅高致,是典型的雅士茶道风貌。

八、刘松年《茗园赌市图》(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该画是“斗茶图”的姐妹篇。图中四茶贩有注水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杯品茶的。右边有一挑茶担者,专卖“上等姜茶”。旁有一妇拎壶携孩边走边看。描绘细致,人物生动,一色的民间衣着打扮,这是宋代街头茶市的真实写照,表现了宋代世俗茶道的历史风貌。

历代茶画数量不多,元明清优秀画还有元代赵孟img165《斗茶图》、明代文徵明《惠山茶会图》、清代李方膺《梅兰图轴》等,当代优秀茶画如齐白石《煮茶图》、程十发《饮茶图》、林晓丹《荷珠煮茗》等。

还有一个记载茶事的特殊品类,就是邮票里的茶画和摄影作品,题材有茶树、茶具、茶人、茶画、茶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