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其他朝代经典茶诗
一、晋代经典茶诗
杜 育
杜育(?—311),字方叔,襄城邓陵(今湖北襄阳)人。永兴中拜汝南太守,永嘉中进右将军,后为国子祭酒。著有文集2卷。
荈 赋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侣,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泽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煜若春敷。
赏析:这是最早的茶赋,距今已1600余年。诗人杜育以优美的文字赞扬茶是“奇产”,生于山谷,满山遍野。土地肥沃,雨水丰沛,茶生长如此茂盛!茶如此之好!这首赋不仅写种茶、采茶,还有烹饮的生动描写。茶书常提及的左思的《娇女诗》和张载的《登成都楼》并非真正的茶诗,内里只两句涉及茶事。杜育的《荈赋》将茶作审美和描写对象,实已开文人茶诗之先河。雅士茶道旨在艺术欣赏,《荈赋》是最早的文字证据。
二、两宋经典茶诗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宋代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贬知黄州,世称王黄州。出身贫寒。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登进士第,历任知县、礼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等职。《宋史》与《东都事略》有传。自编《小畜集》30卷。
陆羽泉茶
甃古封苔百尺深,
试茶尝味少知音。
唯余半夜泉中月,
留得先生一片心。
——《全宋诗》卷六十三
赏析:王禹偁来到天门,访问了陆羽泉,由于作者爱茶,所以对陆羽十分景仰和怀念,并很自然地发出了“试茶尝味少知音”之感叹。这首诗是纪念陆羽诗中最好的一篇。
丁 谓
丁谓(962—1033),字谓之,苏州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文名早著,受到当时的文学大家王禹偁的极力推崇。淳化三年(992)中进士第,历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宰相等职,封晋国公后被贬。图书、博弈、音律无不通晓。
煎茶
开缄试雨前,须汲远山泉。
自绕风炉立,谁听石碾眠。
轻微缘入麝,猛沸却如蝉。
罗细烹还好,铛新味更全。
花随僧箸破,云逐客瓯圆。
痛惜藏书箧,坚留待雪天。
睡醒思满啜,吟困忆重煎。
只此消尘虑,何须作酒仙。
——《全宋诗》卷一百零一
赏析:作者亲自以远山泉煎雨前茶。在煎茶中,他听茶声,看汤色(“花”、“云”都指茶汤中的饽沫)。作者并认为茶罗以细为好,茶铛以新为好。作者还控制自己,节约用茶,以便留一点到下雪时吃。饮茶最好的时候是睡起、吟诗发生困难时或者是为了消除尘烦。最后一句,表示作者爱茶胜于爱酒。远山泉,离住宅区远,这种水污染少,较为洁净。陆羽《茶经·五之煮》说:“其江水,取去人远者。”麝即麝香,此处指茶叶中加入某种香料。蔡襄《茶录》说:“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猛沸句,指煎茶水沸腾时发出如蝉鸣的声音。蔡襄《茶录》还说:“茶罗以绝细为佳。罗底用蜀东川鹅溪画绢之密者,投汤中揉洗以幂之。”
林 逋
林逋(967—1028),字君复,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善绘画,工行草。诗风澄澈淡远。未出仕,也不娶,无子,唯喜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天圣六年卒,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著有《林和靖诗集》。
监郡吴殿丞惠以笔墨建茶各吟一绝谢之·茶
石碾轻飞瑟瑟尘,
乳茶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
闲对《茶经》忆古人。
——《全宋诗》卷一百零八
赏析:这首诗前两句用“瑟瑟尘”和“乳花”来表明“北苑茶”品质甚佳。后两句是感叹陆羽不识这种“人间极品”,因此在《茶经》上没有把它写上。陆羽未到过福建,对那里的情况又缺乏了解,诗后万历本注云:“陆羽撰《茶经》而不载建溪者,意其颇有遗落耳。”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宋真宗大中祥八年(1015)进士。官司至参知政事。贬为邓州知州时写了名文《岳阳楼记》,著有《范文正公文集》,词只存5首。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何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萱。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
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矶满斗归。
——《全宋诗》卷一百六十五
赏析:范仲淹这首诗写于景祐元年(1034),时贬知睦州。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斗茶诗,有人把它和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相媲美。如《诗林广记》引《艺苑雌黄》云:“玉川子有《谢孟谏议惠茶歌》,范希文亦有《斗茶歌》,此二篇皆佳作也,殆未可以优劣论。”《斗茶歌》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当时的斗茶情况。诗的开头讲了这些斗茶的采制过程,然后便讲斗茶。斗茶包括斗味和斗香等,因为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所以茶的品第高低都有公正的评价。斗茶的胜利者得意如登仙,而失败者则感到是一种耻辱如同降将。诗的后面部分讲到参加斗茶的茶都是品质极好的,这种茶有神奇的功效,它可以醒千日之醉,它比灵芝仙草还好,它比任何酒、药都要好。假使卢仝、陆羽在世,他们将会给斗茶写赞美诗和把斗茶写入《茶经》。诗中多处用典,以衬托茶味之美。在范仲淹生活的时代,宋人承唐人习俗,仍以绿色为贵。北宋中期(具体而言,蔡襄《茶录》流传以后),始以白茶为贵。说蔡襄改仲淹诗,乃小说家言,于史、于两人诗文集皆无证。宋人贵白茶,更是在北宋末徽宗以白茶为茶瑞后,才蔚为时尚,那是两宋之际了。范仲淹的斗茶诗表明宋人颇重烹茶技巧,即茶道“形而下”的方面。据此透视宋代文人的心灵世界,表明了他们在活得轻松一面的背后还有不轻松的一面。两宋繁荣的基础是十分不牢靠的,是一种虚假的“升平盛世”,与大唐几百年的强国固边不可同日而语。大宋的基本国策是以土地、丝帛、茶叶换和平,对此,一切有良知的文人是颇为压抑的。朝廷政治亦十分险恶,所以文人在借酒麻醉自己的同时,也逃于茶,姑且游戏人生,以此忘却丧权辱国的痛苦,以忘却仕途跋涉之苦。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660),字圣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以荫补斋郎,历任州县官属。中年后赐同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梅尧臣是宋代一位颇负盛名的大诗人,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他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有《宛陵先生集》60卷。
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当时采摘未甚盛,或有高士烧竹煮泉为世夸。
入山乘露掇嫩嘴,林下不畏虎与蛇。
近年建安所出胜,天下贵贱求呀呀。
东溪北苑供御余,王家叶家长白芽。
造成小饼若带,斗浮斗色倾夷华。
味甘回甘竟日在,不比苦硬令舌窊。
此等莫与北俗道,只解白土和脂麻。
欧阳翰林最别识,品第高下无欹斜。
晴明开轩碾雪末,众客共赏皆称嘉。
建安太守置书角,青蒻包封来海涯。
兔毛紫盏自相称,清泉不必求虾蟆。
石瓶煎汤银梗打,粟粒铺面人惊嗟。
诗肠久饥不禁力,一啜入腹鸣咿哇。
——《全宋诗》卷二百五十九
赏析:该诗表示了三个方面的赞美:一是对茶神陆羽的高度赞美,认为他对茶叶事业作了很大贡献。二是对欧阳修的赞美,认为他善于识别茶叶。三是对福建建茶的赞美,并用了许多笔墨,尽情描述。
七宝茶
七物甘香杂蕊茶,
浮花泛绿乱于霞。
啜之始觉君恩重,
休作寻常一等夸。
——《全宋诗》卷二百五十九
赏析:七宝茶是宋代一种贡茶,“夸”是贡茶的单位,相当于“片”。一等夸得来不易,价值昂贵,宋姚宽(枢密院编修官)在《西溪丛语》中载:大观二年(1108)“细色第一纲”正贡水芽30夸,创添20夸。乾道、淳熙年间的雀舌水芽造的方寸小夸一夸值40万。皇室争夺贡茶十分激烈,臣子幸分一杯羹更是不易。梅尧臣品茶之形、色、香、味,更品出“君恩重”。喝茶喝出了忠君思想,皇权至上观念竟渗透到茶道之中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诗人谢君却不谢茶农也太荒唐。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吉水(今江西)人。天圣进士。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有《欧阳文忠集》,词集有《六一词》、《近体乐府》及《醉翁琴趣外编》。
和梅公仪尝茶
溪山击鼓助雷惊,逗晓灵芽发翠茎。
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
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酲。
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
赏析:作者在尝茶时,想到了早春采茶的情景:开采前要击鼓喊山,把茶芽“唤醒”,从而使它萌发生长起来。采下的茶叶,带着两张叶片,香而可爱,加工成“双凤贡茶”。作者在病中,喜得此茶,一边品尝,一边吟诗,并对梅公仪的潇洒仪态,表示羡慕。
王令(1032—1059),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为生。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为知己,并将妻妹嫁给他。28岁卒。有《广陵集》,未刊行。近人编辑出版有《王令集》。
故人有意真怜我,灵荈封题寄荜门。
与疗文园消渴病,还招楚客独醒魂。
烹来似带吴云脚,摘处应无谷雨痕。
果肯同赏竹林下,寒泉犹有惠山存。
——《全宋诗》卷二百九十三
王 令
谢张和仲惠宝云茶
——《全宋诗》卷七百零六
赏析:诗人获得了张和仲赠送的宝云茶,十分感激,并且认为这种茶可以治“消渴病”。由于是雨前茶,叶嫩,可煎出浓浓的茶汤,便邀朋友作林下之游,在竹里煎茶,并声言他存有惠山泉水,可用惠山泉水煎茶同饮。
苏 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嘉祐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因反对变法,累遭贬黜。其文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词属豪放一派,意境开阔,对后世很有影响。其书画也自成一家。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全宋诗》卷八百一十五
赏析:苏轼称赞壑源新茶为仙山灵草,并说这种茶好在不加膏油,因此不损害茶的真味。茶之“三德”有“抑制性欲”一条,但茶入情场竟可作爱情之载体,且可在订婚、结婚时作“下茶”之礼品,茶成人之美可谓善始善终。正因为茶有世俗的一面,青翠欲滴、芬芳扑鼻的好茶竟被视为令人倾慕的美女。明代许次纾将三巡之茶分别比作三种年龄的美女。苏轼见茶更是如见美女,不由心荡神逸。由此可见,古代文人好色,对如此纯洁的茶也要“移情”,权当风流佳人卿卿我我一番。据考,古代许多文人都有“寡人之疾”,喜欢挟妓而游。此诗把佳茗和佳人联在一起,写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佳句,广为传诵。
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
示病维摩原不病,
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需魏帝一丸药,
且尽卢仝七碗茶。
——《全宋诗》卷七百九十三
赏析:这首诗作于苏轼在杭州做地方官时。他遍游佛寺,一天喝了七盏浓茶,兴致勃勃,把自己比作维摩菩萨,又比作谢灵运,并说饮了茶,药也不用吃了。看来苏东坡赞同唐人陈藏器“茶为万病之药”的说法。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卧听山城长短更。
——《全宋诗》卷八百二十六
赏析:这首诗写出了从汲水到饮茶的全过程,是一人表演的茶艺,相当于“独角戏”。对于烹茶苏东坡比陆游更内行,南宋的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论道:“此诗奇甚!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东坡深知此理矣!”下钓之处水不湍急,亦非深潭,水质鲜活且较洁净。“活水还须活火烹”,仅此一句,足以说明苏子是茶道高手。“大瓢贮月”、“小勺分江”,汲水之乐溢于言表。后四句写煎写饮,写形写声,无不中规中矩。总之,在茶艺中“水”与“茶”是最重要的两件事,是材料也是技巧,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南宋杨万里《诚斋诗话》对这首诗作过精辟分析。他说:“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难之。如东坡《煎茶》诗云:‘活水仍须活水煎,自临钓石取深清。’第二句七字而具五意:水清,一也;深清取清者,二也;石下之水,非有泥土,三也;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四也;东坡自汲,非遣卒奴,五也;‘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其状水之清美极矣。‘分江’两字,此尤难下。‘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此倒语也,尤为诗家妙法,即杜少陵‘红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也,更翻卢仝公案,仝吃到七碗,坡不禁三碗;山城更漏无定,‘长短’二字有无穷之味。”诗人借茶事以度过漫漫长夜,“卧听山城长短更”,这是何等地孤独凄清!何等地无可奈何!偌大的海南,遐迩闻名的苏东坡此时只能与茶为友了!
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旋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一,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
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
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
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全宋诗》卷七百九十一
赏析:苏轼的饮茶和卢仝的“七碗论”大异其趣,不图喝个两腋生羽翼,不图开拓文思下笔千言,不图有蛾眉侍茶,只愿有李生(唐人李约)的好茶艺,像今之潞公(即文彦博,北宋大臣)那样有一套精美茶具,只愿喝得一瓯好茶常“睡足日高时”。这难道是那个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吗?怎么如此的不长进!——对,这就是茶仙苏东坡,而不是“一樽还酹江月”的酒徒苏东坡。诗人忘情于茶,不是一蹶不振,而是在做心灵的调整。优雅的饮茶和狂热的饮酒都是苏东坡所需要的,前者让他冷静,后者让他麻木,这两种饮料是他不被贫病所困的治心良药。苏轼曾流放海南儋州,这一人生的大起大落,没能压垮他,因为诗人在茶中找到了慰藉。他汲水煎茶,借此打发孤独而难耐的人生时光,让一颗悲哀的心不至于破碎。诗人苏轼一生看似潇洒,其实活得也很累,他常常被“围城”(钱钟书语),于是要时刻寻机“突围”(余秋雨《苏轼突围》)。他终于在茶中寻到了潇洒,当他贫病交加不得意之时,便在试院精心煎茶,反复玩味,借以改变清简孤寂之状,做到随遇而安。
西江月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
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
——《苏轼词全集》
赏析:斗茶源于唐朝,兴于宋代,究其原因:一方面,宋代城市经济发达,丰裕的物质生活刺激了人们对茶艺的进一步探索,于是茶道社会化、大众化,并成为一门娱乐艺术。斗茶传入日本,日本僧人去其游戏人生的一面,赋予庄重严肃的主题,重新设计近乎啰嗦的程序,从而改造成今之日本茶道。宋代政治不重开放,而重“内修”,治国的重心着眼于国门内之事。虽有外患内乱,大部分时间是“太平年月”。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安而忘危,连皇帝宋徽宗也有闲心著《大观茶论》,以品茶为乐,何况一般庶民百姓!所以,当时上至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雅士,下至浮浪哥儿、市井小民,无不以斗茶为能事;另一方面,中国文人颇能胜任这一角色,他们多有一官半职,特别是在茶区任职的州府和县两级的官和吏员近水楼台先得月,因职务之便可大品名茶。贡茶以皇帝为先,事实上他们比皇帝还要“先尝为快”。大文豪苏东坡乐此不疲,“斗茶”竟能“斗取红窗粉面”并经他这么一渲染,斗茶倒成颇有诗意的雅事。
水调歌头
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枪旗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
紫云堆。轻动黄金辗,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
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苏轼词全集》
赏析:在众多茶道诗词中,对茶艺的描写唯此最细腻、生动、传神。这首词先叙建溪名茶经雨后蓬勃生长,独领春色,其茶品不凡。次写采、捣、堆、碾等制茶工序。再写用凤髓龙团在北宋流行的兔毫盏内点茶。最后写非凡茶功,“战退睡魔”,飘飘欲仙。读此词可对宋代茶艺领略一二。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贬所。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摒轻俗之习。有《山谷词》。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之八)
陇上千山汉节回,
扫除民蜮不为灾。
蜀茶总入诸蕃市,
胡马常从万里来。
——《全宋诗》卷九百八十九
赏析:这是一篇悼诗,首两句是作者回忆其叔父黄廉,出使川陕,调查茶马之政,时当元祐之初,黄廉依违于新旧两党之间。陇上:即陇山,在陕西省。汉节:汉天子所授之符节,汉为借指。蜮:古代相为一种能含沙射人、致人于病的动物,借指一切害人虫。后两句是咏茶马互市的千古名句。后黄廉留在四川主持茶马之政,基本上沿袭了熙丰成法,而没有屈从旧党压力废除茶马贸易。这是黄庭坚表彰其叔父的历史功绩。
阮郎归
摘山初制小龙团,色和香味全。碾声初断夜将阑,烹时鹤避烟。消滞思,解尘烦,金瓯雪浪翻。只愁啜罢水流天,余清搅夜眼。
赏析:这首词写了茶艺的几个方面:采制、碾制、烹煮,体现了饮茶后怡情悦志的感受。
满庭芳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粉身碎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
赏析: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著名的茶叶,据今人考证,北苑茶产于今福建建瓯凤山一带,由地名而茶名。是一种属于乌龙茶一类的半发酵茶,成品是龙团凤饼。黄庭坚对此茶的品质、功效、制作、烹煮作了生动细致的描写。宋明茶诗描述茶艺细致入微,一则说明文人们品茶道行很深,感觉精细;再则也说明了当时茶艺的确精湛,由于无数茶人的创造,茶道作为一种文化艺能已登峰造极。
余 靖
余靖(1000—1064),本名希古,字安道,韶州曲江人。少不羁检,以文学称乡里。天圣初第进士,历任县尉、集贤校理、右正言。三使契丹,习外国语。侬智高叛,经制南事;为帅十年,不载南海一物。广州有八贤堂,靖为其中之一。著有《武溪集》20卷。
和伯恭自造新茶
郡庭无事即仙家,野圃栽成紫笋茶。
疏雨半晴回暖气,轻雷初过得新芽。
烘褫精谨松斋静,采撷萦纡涧路斜。
江水对煎萍仿佛,越瓯新试雪交加。
一枪试焙春尤早,三盏搜肠句更嘉。
多谢彩笺贻雅贶,想资诗笔思无涯。
——《全宋诗》卷二百二十八
赏析:轻雷已过,天气转暖,于是便去采摘尚未展叶而极其细嫩的茶芽,经过精细加工成干茶。然后煎煮,茶汤出现浮沫。作者对伯恭赠诗赠茶,表示赞赏和感谢。
陆 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诗作今存9000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诗作《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世传诵,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放翁词》1卷、《渭南词》2卷。
北岩采新茶用《忘怀录》中法煎饮,欣然忘病之未去也
槐火初钻燧,松风自候汤。
携篮苔径远,落爪雪芽长。
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
归时更清绝,竹影踏斜阳。
——《剑南诗稿校注》卷三十六
赏析:这是在野外煎茶饮茶。作者亲自采摘茶叶,并且未经加工制造便煎饮,这是一种比较简单、原始的饮茶法,但作者却感到“襟灵爽”、“齿颊香”、“更清绝”,一直饮到傍晚才归家,连有病在身也忘掉,可谓深得“忘怀”之法了。《忘怀录》:书名,即《梦溪忘怀录》,3卷,北宋沈括撰。作者把饮新茶的口腹感觉和心里感觉表现得贴切入微。陆游在品茶中培养了自己对茶精细的感觉。
八十三吟
石帆山下白头人,八十三岁见早春。
自爱安闲忘寂寞,天将强健根清贫。
枯桐已爨字求识,敝帚当损却自珍。
桑苎家风君勿笑,它年尤得作茶神。
——《剑南诗稿校注》卷七十
赏析:诗人晚年安于清贫生活。因知音已绝,而生“枯桐”之叹,对自己的诗文则犹敝帚自珍。他酷爱茶,颇有陆羽遗风,并希望将来也能被人尊为“茶神”。桑苎:唐陆羽自号桑苎翁。陆游与陆羽同姓,故亦可称家风。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剑南诗稿校注》卷十七
赏析:陆游曾因这首诗,在京城临安(今杭州)出了名。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陆放翁少时,调官临安,得句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传入禁中,思陵称赏,由是知名。”分茶又名“茶戏”、“汤戏”或“茶百戏”,是在点茶时使茶汁的纹脉形成物象。《清异录》:“沙门福全能注汤幻茶,成诗一句,并点四碗,泛乎汤表。檀越日造门求观汤戏。全自诗曰:‘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却笑虚名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清异录》又云:“茶自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世情淡薄,诗人便在饮茶中去感受生活的愉悦。
夜汲井水煮茶
夜起罢观书,袖手清夜永。
四邻悄无语,灯火正凄冷。
山童已睡熟,汲水自煎茗。
锵然辘轳声,百尺鸣古井。
肺腑凉清寒,毛骨亦苏省。
归来月满廊,惜踏疏梅影。
——《剑南诗稿校注》卷十四
赏析:诗人病卧床榻,以书为友。大概病稍有转机,下床走走,此刻已夜深人静,寂寞、凄冷,如何打发这漫长的夜晚?于是诗人效蜀人亲自汲水煎茶。锵然之声在深深的古井里回响,水甘冽,沁人心脾,周身毛孔为之通达,病似乎又减了几分。归来时心情更为舒畅,月满长廊,疏疏的梅影印在地上,如诗如画,真不忍践踏这如画的梅影。这首诗写诗人在汲水煎茗时心灵的感受。诗人忧国忧民,一生坎坷,但诗人选择了茶,品茗给他带来了生活的乐趣。亏了这深夜品茗,使他度过了幽冷空寂的不眠之夜。
周必大
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自号平园老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大臣、文学家。绍兴二十一年进士,官至左丞相,封益国公。今存诗600多首。散文内容丰富。著有《益国周文忠公全集》200卷。
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
绿槐夹道集昏鸦,
敕赐传宣坐赐茶。
归到玉堂清不寐,
月钩初上紫薇花。
——《宋诗钞·省斋集钞》
赏析:日暮,皇帝召见作者赐茶,作者回到官署(玉堂),兴奋不已,觉也睡不着,看着月亮升起来,月光照在紫薇花上。
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著有《诚斋集》。
澹安坐上观显上人分茶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
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
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
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当响答。
紫薇山人乌角巾,唤我起看清风生。
京尘满袖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
汉鼎难调要公理,策勋茗碗非公事。
不如回施与寒儒,归读《茶经》传衲子。
赏析:宋人不满足于实实在在的煮水、击拂,而将茶事升华为一种奇特的不可思议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从茶事中“分”出一个未载入艺术史册的艺术门类。显上人就是当时颇有造诣的“分茶艺术家”,巧手击拂,竟在盏面形成这样的画面:高天行云,飘飘浮浮,游离不定;万木萧索,江影幻变,不可捉摸。倾瓶点茶,线条潇洒,盏面又如现狂草,字体雄健遒劲。我们姑且称之为“分茶画”,有如今之抽象画,却昙花一现;有如今之朦胧诗,却无法印成铅字。这是士子游戏人生的一面。较之当时的斗茶,这是更高级、难度也更大的一种游戏。那些高僧们,伴晨钟暮鼓、青灯黄卷,实在寂寞单调!在点茶中驰骋想象力,把饮茶变为一门不可捉摸的艺术,这不仅展示了特长,还可填补生活的空白。这实在是无聊的发明创造,无艺术价值之可言,只表明了僧人那颗菩提之心十分空虚。宋人游戏人生并不足取,但他们对艺术的灵性令人佩服。或许他们缺乏唐代艺术家的大气派,但丰富的想象力及细腻的艺术感觉并不逊于前人。
以六一泉煮双井茶
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
细参六一泉中味,故有涪翁句子香。
日铸建溪当退舍,落霞秋水梦还乡。
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
——《宋诗钞·朝天集钞》
赏析:作者在用六一泉煎饮双井茶时,联想到同乡黄庭坚咏双井茶的诗篇,又联想到唐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不禁思念起家乡来。作者还对日铸茶、建溪茶和双井茶作了评价,认为双井茶要优于日铸茶和建溪茶。作者更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阁上亲自煎饮双井茶,诗中充满思乡之情。
舟泊吴江(二首之一)
江湖便是老生涯,
佳处何妨且泊家。
自汲淞江桥下水,
垂虹亭上试新茶。
——《宋诗钞·荆溪集钞》
赏析:作者认为有好去处便可住下来,吴江便是一好去处。作者于是便在这里(垂虹亭)品尝新茶。松江即吴淞江,其水在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中被评为第六水和第十六水。垂虹亭在垂虹桥上,苏轼、张子野等曾俱置酒此处。垂虹桥在江苏省吴江县东,本名利往桥,宋庆历间,构亭其上,名曰垂虹亭,因亦名桥曰垂虹桥,凡七十二洞,俗称长桥。
朱 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哲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结有《晦庵词》。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福建武夷山茶区度过,与茶结缘甚深。
茶 灶
仙翁遗石灶,
宛在水中央。
饮罢方舟去,
茶烟袅细香。
——《古今图书集成》卷二百九十四《食货典·茶部·艺文》
赏析:该诗把神话传说写入诗篇,即仙翁们在这里饮过茶后,便乘方舟而去,留下来这块茶灶石,至今尚可见到缭绕的茶烟。诗人利用水中天然石穴作茶灶,他将舟停在一旁,然后燃起袅袅茶烟。时间的追溯是如此旷远,景物是如此的单调,但这寥寥20个字已勾勒出一种静寂枯索之美的茶境,读后给人以清远恬淡、激人遐想的感觉。
罗大经
罗大经(1196—1242),字景纶,号儒林,又号鹤林,南宋吉水人。宝庆二年进士,历仕容州法曹、辰州判官、抚州推官。著《易解》10卷,取杜甫《赠虞十五司马》诗“爽气金无豁,精淡玉露繁”之意写成笔记《鹤林玉露》一书。
茶 声
松风桧雨来到初,
急引铜瓶离竹炉。
待得声闻俱寂后,(www.xing528.com)
一瓯春雪胜醍醐。
——《宋诗纪事》卷七十二
赏析:在煎茶中,文人墨客们颇为快意和悦耳的是茶声。茶声即是煎茶水时进入沸腾阶段所发出来的声音。该诗则用了两种声音形容煎茶声:即松风、桧雨声。该诗用声音写茶,从而使得这首诗别具一格。
戴 昺
戴昺,字景明,东野其自号也。天台人。石屏居士复古之从孙。嘉定十二年登进士第,授赣州法曹参军,宝祐中又尝为池州幕僚。有《东野农歌集》5卷。
赏 茶
自汲香泉带落花,
漫烧石鼎试新茶。
绿阴天气闲庭院,
卧听黄蜂报晚衙。
——《宋诗钞·农歌集钞》
赏析:作者独自一人,汲水煎饮新茶,闲着无事,就躺在庭院里睡觉,听着黄蜂“报晚衙”之声,自有一种“闲趣”。
杜 耒
杜耒(?— 1227),字子野,号小山,南城(今属江西)人。尝官主簿,后入山阳帅幕,理宗宝庆三年死于军乱。
寒 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诗纪事》卷六十五
赏析:该诗前两句写茶,后两句写景。寒夜客来,不饮酒而饮茶,表示俭朴,茶可助谈兴,而且围炉煎茶饮茶,更可取暖,一举而三得。这首诗表现了雪夜对饮的茶趣。作者把“寒夜茶”和“窗前月”、“雪中梅”视为同等的雅事。梅花和月色编织成一幅幽雅的夜景图,在这样的环境里与友共饮佳茗,正符合明人冯可宾在《岕茶笺》中提出的“茶宜”之无事、佳客、幽坐、吟诗、精舍、会心、赏鉴等项。若仅为止渴而饮,便没了情趣。文人正是借品茗熏陶自己,怡养从容雅致、彬彬有礼的君子风度。
三、金元经典茶诗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契丹人。辽太祖耶律亿阿保机世孙。世居金中都(今北京),自幼就学,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追随成吉思汗多年,被当做书记官和占卜星相家使用,虽为亲近,但未能施展其才。成吉思汗去世后日益受到重用。1231年任掌汉文字的必阇赤长(汉人称为中书令或中书侍郎),于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原封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政策与措施。耶律楚材的著作有诗文集《湛然居士集》存世。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选其二)
(之一)
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
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
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
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
(之七)
啜罢江南一碗茶,枯肠历历走雷车。
黄金小碾飞琼屑,碧玉深瓯点雪芽。
笔阵陈兵诗思勇,睡魔卷甲梦魂赊。
精神爽逸无余事,卧看残阳补断霞。
——《元诗选·初集·乙集·湛然居士集》
赏析:这是一组饶有风趣的咏茶律诗,共写了七首。诗中的王君玉,号逸门隐叟。西域(汉以后对玉门以西的总称)不产茶,诗人在边陲地区,在第一首诗中表明了多年没有吃到茶叶了(以建溪茶为代表),所以迫切企望王君玉给他搞些茶叶来。王君玉也没有使作者失望,给他搞来了“江洪绝品茶”、“岭南茶”、“江南茶”,作者于是就烹饮起来。能乞得名贵的建溪茶,可谓大快朵颐,一洗心窍“五车”、“黄尘”,顿感枯肠滋润,如春雷轰鸣,文思如泉涌,睡魔逃遁,卧看残阳余霞,一派闲情逸致。“心窍黄尘塞五车”,这里的车是指装载着黄尘的车,从“学富五车”一词化出。耶律是少数民族,知茶甚晚,然视茶如故交,且受益匪浅。第七首诗写作者饮茶之后,精神更加兴奋,已达到卢仝七碗茶两腋生清风、飘飘欲仙的境界。诗中的“赊”是少的意思,“梦魂赊”指的是“梦少了”,这是茶的破睡之功。茶助文思,兴起了品茶文学、品水文学,还有茶文、茶诗、茶画、茶歌、茶戏等;又相辅相成,使饮茶升华为精神享受,并进而形成中国茶道。
谢宗可
谢宗可(?—约1330),字不详,金陵人。生卒年及生平全不可考,约元文宗至顺初前后在世。能诗,有咏物诗1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雪煎茶
夜归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
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
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
——俞琰编《咏物诗选·饮食部》
赏析:该诗侧重于雪的描述。晚上扫雪煮雪,茶水沸时发出“松风”之声。煮茶时茶入水好像月亮之影落入银河,茶之香融入仙木之香。陆羽泉的泉水与雪比较起来则以雪为清高,而没有酒吃也未必家贫。陶家指陶潜,喜饮酒。诗的最后两句较为费解,可能是:雪给予诗人诗趣,而雪又应留给像卢仝这样的人煮茶吃。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
茗 饮
宿酲未破压觥船,紫笋分封入晓煎。
槐火石泉寒食后,鬓丝禅榻落花前。
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
解后华胥犹可到,蓬莱未拟问群仙。
——《全金诗》卷一百二十二
赏析:作者说他宿酒未醒因此停饮酒,而思茶饮,于是早上便煎紫笋茶吃。火用槐火,水用石泉,煎茶时扬起茶烟。“鬓丝禅榻落花前”句系化用了唐代杜牧《题禅院》的诗句“茶烟轻飏落花风”。作者饮过茶以后,茶的香味久久地留在口颊中,而且两腋生风,不但能飞向蓬莱仙山,而且还能飞到很远的华胥国去。华胥是传说中的国名。《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洪希文
洪希文,字汝质,兴化莆田人。父德章,宋贡士,初为兴化教谕。会兵乱,父子同居万山中,饭疏饮水,相倡和,无愠色。其诗激宕淋漓,其父有集曰《轩渠》,希文自号《续轩渠集》,又号《去华山人稿》。
煮土茶歌
论茶自古称壑源,品水无出中泠泉,
莆中苦茶出土产,乡味自汲井水煎。
器新火活清味永,且从平地休登仙。
王侯第宅斗绝品,揣分不到山翁前。
临风一啜心处省,此意莫与他人传。
——《元诗选·初集·己集·续轩渠集》
赏析:这首诗写得比较含蓄。作者在煎饮家乡土茶后,只说了“清味永”三字,并用“临风一啜心自省,此意莫与他人传”二句,暗示土茶品质之好,但作者没有明白说出莆中土茶好到什么程度。从作者的诗句来看,很像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一诗:“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胸中似记故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接着东坡下了评语:“秕糠团凤友小龙,奴隶日注臣双井。”最后又说:“此诗有味君勿传,空使时人怒生瘿。”洪希文心中也有一个底,他实际上是说莆中土茶要优于壑源贡茶或王侯家的斗品、绝品,但这只是心中自省,此意不需他传,恐有对朝廷不敬之嫌。这土茶,当产于福建莆田。
张 雨
张雨(1277—1348),字伯雨,号贞居子,又名张天雨,自称句曲外史。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年二十弃家为道士。以诗词著名,兼工书画。著有《茅山志》,并有《句曲外史贞居先生诗集》。散曲现仅存四支小令。
湖州竹枝词
临湖门外吴侬家,
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
门前一树紫荆花。
——《元诗选·初集·壬集·句曲外史集》
赏析:这是一首爱情诗,写一个女子邀请一个小伙子到她家做客,并告诉他说,她家住在临湖门外,是一幢茅草盖顶的泥墙屋,门前长着一棵紫荆花。“郎若闲时来吃茶”句,既请他来喝茶,又要他托人来行聘礼,传出了爱的信息,表示了这个女子对小伙子的一片深情。类似的诗还有两首:元末明初的陶崇仪在其《辍耕录》卷四“奇遇”载:“揭曼硕未达时,多游湖、湘间。一日,泊舟江□。夜二鼓……忽中流一棹,渐逼舟侧,中有素妆女子,敛衽而起,容仪甚清雅。……迨晓,恋恋不忍去。……留诗曰:‘盘塘江上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作墙茅盖屋,庭前一树紫荆花。’明日,舟阻风,上岸沽酒,问其地,即盘塘镇。行数步,见一水仙洞,墙垣皆黄土,中有紫荆芬然。及登殿,所设像与夜中女子无异。”揭曼硕,元文学家,张雨的好友。清代郑燮也有一首《竹枝词》,而且是他的手迹:“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可能由于这首诗诗句优美,感情丰富自然,大家都喜爱,于是改动了几个字,便成了自己的作品。
赵 原
赵原,一名元,字善长,号丹林。莒城(今山东莒县)人。元末明初画家。他擅画山水,远师董源,近法王蒙,善用焦墨,颇得苍郁幽深之致。并兼工竹石,亦为时所重。其存世作品有《合溪草堂》、《晴川送别》等图。
题陆羽煎茶图
山中茅屋是谁家,
兀坐闲吟到日斜。
俗客不来山鸟散,
呼童汲水煮新茶。
——《大观录》卷十八
赏析:这首七绝,写画中人一边兀坐吟诗,一边等着客人来一起饮茶,结果等到傍晚,客人仍未来,便命童子汲泉煮茶,独自饮尝。
四、明清经典茶诗
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0),字仲醇,自号空青,又号眉公,亦称白石山樵,华亭(上海松江)人。年少之时乃高才生,与董其昌、王衡齐名。著述繁丰,据《四库全书》所收,达30余种,如《白石樵真稿》、《眉公杂著》、《古今诗话》、散曲集《清明曲》等等。所辑《宝颜堂秘笈》457卷,保存了一些小说和掌故资料。工诗善文,兼善绘画,对小说,戏曲亦有研究,
山中二首(之一)
野寺一里二里,
山邻三家五家。
烧笋味兼兰蕙,
煮茶香带梅花。
——陈继儒行书《山中诗》立轴
赏析:作者说笋味有兰蕙香,茶味有梅香。茶味有梅香,在其他人的茶诗中也有所见。如唐代李郢《茶山贡焙歌》:“蒸之馥之香胜梅,研膏架动声如雷。”清释超全《武夷茶歌》:“漳芽漳片标名异,如梅斯馥兰斯馨。”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合称为“公安三袁”。万历二十年就中了进士,但他无意于仕途,曾任吴县知县,不久解官去,游览江南名胜。著有《袁中郎全集》。
月下过小修净绿堂,试吴客所饷松萝茶
碧芽拈试火前新,洗却诗肠数斗尘。
江水又逢真陆羽,吴瓶重泻旧翁春。
和云题去连筐叶,与月同来醉道人。
竹影一堂修碧冷,乳花浮动雪鳞鳞。
——《袁宏道集笺校》卷三十二
赏析:作者在其弟弟小修(中道)的净绿堂中,用江水煎吴客所赠的松萝茶吃。因在晚上饮茶,明月当空,竹影一堂,乳花浮动,烦襟一洗,自有一种乐趣。火前新即火前茶,采于寒食节禁火前的茶叶,亦即明前茶。古代的寒食节为清明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真陆羽疑作者自指,陆羽认为“江水上”,作者以江水煎茶,从鉴别水的角度来说,作者也就是陆羽。
高 启
高启(1336—1374),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其诗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开始改变元末以来缛丽的诗风。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过山家
流水声中响纬车,
板桥春暗树无花。
风前何处香来近,
隔崦人家午焙茶。
——《大全集》卷十七
赏析:作者在山行中走过板桥和树林,听到流水声和纬车声。最使人感到快意的是阵阵茶香袭来,原来是隔崦人家在制茶。
王九思
王九思(1468—1551),字敬夫,号渼陂,别署紫阁山人。陕西户县人。弘治进士,官至吏部郎中。弘治七才子之一。有《渼陂集》传世。
金州州守惠茶赋谢(二首)
老去难胜酒,闲来独倚楼。
使君题玉版,仙茗自金州。
春泛山泉色,香分汉水头。
枯肠从此润,短咏若为酬。
山中谷雨后,采采碧瑶枝。
露叶香犹湿,筠笼寄不迟。
一瓢还自煮,七碗是吾师。
却笑相如渴,金茎浪尔思。
——丁文《紫阳问茶》
赏析:王九思正德年间归隐户县,与金州太守周臣过从甚密。周臣,江南吴县人,嘉靖十年(1531)由进士出任金州太守。金州特产紫阳茶,新茶下山,周太守便买上一些紫阳毛尖茶,用竹笼封装,交人送给在家赋闲的王九思。金州与户县只隔一道秦岭,不过几天便可送到,那茶还绿鲜鲜的,似乎还附着露珠。这位大才子忙不迭地烧水冲泡,不由大快朵颐,当即回诗二首表示感谢。诗中称紫阳茶嫩绿鲜活,色香俱佳,是不同凡响的“仙茗”。从王九思的诗中可以了解到明代陕西紫阳茶的知名度和品质情况。
唐 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作品有《骑骡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诗词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事茗图
日长何所事,
茗碗自赍持。
料得南窗下,
清风满鬓丝。
——唐寅《事茗图》题诗
赏析:日长无事,饮茶消遣。饮茶,不仅使两腋生风,而且鬓发间也有风的感觉。这首诗为唐伯虎的题画诗。
除夕口占
柴米油盐酱醋茶,
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淡无一事,
竹堂寺里看梅花。
——《唐寅诗集》
赏析:继唐之后,宋代饮茶更为普遍。王安石《临川集卷七十议茶法》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李觏《盱江集卷十六·富国策一十》云:“茶并非古也,源于江左,流于天下,浸淫于近世,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靡不用也。”宋人吴自牧编撰的《梦粱录》载有“开门八件事”:柴、米、油、盐、酒、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同布帛菽粟一样,成日常生活之必需品,须臾离不得。宋代商贸繁荣,饮茶成了一大服务行业,由家庭走向社会,由此屋之饮发展到茶肆、茶行、茶亭、茶寮、茶摊、茶店、茶馆比比皆是,由独饮发展到办茶会、茶宴聚饮。茶道亦成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事不再是个人的享受,已全方位向社会开放,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交及一切世俗生活的载体,一个小小的茶馆竟是社会的缩影,茶事如一面镜子照见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旮旮旯旯。
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晚年自称梨洲老人。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黄宗羲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
制新茶(又称余姚瀑布茶)
檐溜松风方扫尽,轻阴正是采茶天。
相邀直上孤峰顶,出市俱争谷雨前。
两筥东西分梗叶,一灯儿女共团圆。
炒青已到更阑后,犹试新分瀑布泉。
——《南雷文集·南雷诗历》卷一
赏析:人们在谷雨节前,乘着轻阴天气,入高山采茶。采回的茶叶还要拣剔,去茎梗,然后制成瀑布茶,可见这种茶品质十分优异。加工方法也非常精细,诗中再现了人们在加工茶叶时繁忙热闹的情景。晚上,全家老少在灯下忙着分梗叶和炒茶,一直要炒到更阑,把茶叶炒好为止。最后他们更高高兴兴地品尝自己刚制好的新茶。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市)人,明代戏曲作家。34岁中进士,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汤显祖的作品较多,流传下来的有传奇《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诗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和诗文集《玉茗堂全集》。
和叶可权草堂四咏(之四)竹屿烹茶
君子山前放午衙,
湿烟青竹弄云霞。
烧将玉井峰前水,
来试桃溪雨后茶。
——《汤显祖诗文集》卷十三
赏析:作者利用放午衙的时间,来到一个长满竹子的小岛上,用从玉井峰前取来的水,煎桃溪茶吃(雨后茶,即采于谷雨节后的茶叶)。君子山在广东。《读史方舆纪要·广东·肇庆府·恩平县》:“鼓角楼山,县西北七十里,又十里为君子山。”桃溪是山名,在福建永春县西北。
陆 容
陆容,字文量,号式齐,太仓州人。成化丙戌进士,官至浙江右参政。史称陆容与张泰、陆齐名,时号“娄东三凤”。《菽园杂记》是他的代表作,共15卷,是关于明代朝野掌故的史料笔记,多有可与正史相参证并补史文之阙者。
送茶僧
江南风致说僧家,
石上清香竹里茶。
法藏明僧知更好,
香烟茶晕满袈裟。
——《广群芳谱·茶谱》卷三
赏析:这位名僧有“江南风致”,他很喜欢饮茶,以致袈裟上沾满茶晕,从而赢得了“茶僧”这一称号。这首诗赞扬僧家茶事最具“江南风致”,“风致”何在?不外乎是“竹里煎茶”。
陆廷灿
陆廷灿,字秩昭(一说扶照),浙江嘉定人。清康熙五十六年授知崇安县,时达六年。陆为官洁身爱民,颇有廉政声名。史载他常“抱琴携鸽”有仙家风度。常自言为茶圣陆羽之后,为“家传旧有经”而自豪。编著有《续茶经》。
咏武夷茶
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牒,清神雅助昼论文。
春雷催茁仙岩笋,雀舌龙团取次分。
——《中国古代茶叶诗词选集》
赏析:清人陆廷灿著有《续茶经》。他自称是饮茶世家,家传《茶经》,所以他深悟品茗之趣,饮茶时弹琴、赏月、观云,处理公务,借茶“清神雅助昼论文”。
刘应秋
刘应秋(约1633—约1720),自体元,号梦觉道人,出生于没落士大夫家庭。科考屡次失利,一生未仕,守着微薄的祖业度日。同气相求,喜与地方官宦和文人雅士唱和。穷愁著书,著作甚丰,主要著作有《一砚斋》、《五经说》。他是安康古往今来最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和经学家,也是当地著名的茶人。
食新茶
雀舌经春长,阴岩初吐芽。淡黄肥夜雨,轻白映朝霞。孤闷消清气,馀酲解嫩葩。可怜风习习,早得到山家。
——刘应秋《一砚斋》
赏析:茶树在春天发芽,状如雀舌。阴岩指云雾山中,那里的茶品质优秀,香味特佳。一夜春雨,如同施肥催长,叶片展开,色淡黄,轻白的茸毛映着朝霞。五、六句写茶功。七、八句表达作者的祝愿,希望茶农早收硕果。此诗状物写怀,诗人寄情于茶,借茶以浇胸中块垒。
煮茶饮行人
烛龙蓄怒逼日晷,蕴隆草木尽披靡。无端夸父逐日行,饮暵河渭不知止。兜鍪挥汗洒途中,喘咄未歇色先喜。由来好德人易从,小惠及人尚如此。茂陵久病无人知,长杨不遇千金市。而今世路多渴人,所望不出升斗水。安得此瓮作甘霖,一洒人间几万里。
——刘应秋《一砚斋》
赏析:一个常在汉水畔行吟的诗人能不喜爱汉江边生长的茶?诗人读过陆羽《茶经》一书,研通了陆羽茶艺,且深悟中国茶道真谛。《煮茶饮行人》是首七言古诗,凡14句。诗人于炎夏见人当街煮茶饮路人而来了灵感,以“夸父逐日”、“饮暵河渭”作比喻,状路人饥渴难耐,因小见大地赞扬煮茶人的济世精神,并感慨系之:世上渴望帮助的人太多了,小惠未遍。诗人期望的是人间普降甘霖。显然,这不单单是讲吃茶了。“茶”在诗里多了一层文化内涵,成了“济世”的象征物。
袁 枚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世称随园先生,晚年自号仓山居士。浙江钱塘人(今杭州)。23岁中举,乾隆四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后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40岁辞官,居于江宁,优游其中近50年。袁枚一生除了赢得贤明政声之外,留下的文学著作也很多,有《小仓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和笔记小说《子不语》等。
谢南浦太守赠芙蓉汗衫雨前茶叶
四银瓶锁碧玉英,
谷雨旗枪最有名。
嫩绿忍将茗碗试,
清香先向齿牙生。
——《袁枚全集》
赏析:朋友赠送芙蓉汗衫雨前茶叶,自当写诗答谢,不外乎说说礼品是如何如何的好。“四银瓶锁”足见珍贵,“碧玉英”称“茶”透着珍爱之意。凡是名茶的培育,都很注意茶叶之形,“旗枪”之形美,又采摘在“谷雨”节前,这样的茶当然“嫩绿”可爱,“清香”爽口。作者着眼于茶的包装及茶的形色味言礼品之,赠茶的朋友读此诗能不快意于心!
郑 燮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小 廊
小廊茶熟已无烟,
折取寒花瘦可怜。
寂寂柴门秋水阔,
乱鸦揉碎夕阳天。
——《郑板桥集·诗钞》
赏析:小廊茶已煮熟,时已傍晚,柴门寂寂,门外,秋水满江。暮鸦在乱飞乱噪,好像要把夕阳天揉碎似的。
爱新觉罗·弘历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清朝第六任皇帝,雍正帝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无疾而终,终年89岁。庙号高宗,史称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一生嗜茶,年老要退位,臣子劝曰“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妙语相答曰“君不可一日无茶”,竟将君主和茶相提并论。还在北海静清斋内专设“焙茶坞”,指导制茶,并不辍品茗。一生六次巡幸江南,四次驾临西湖茶区,每次都有茶诗新作。
观采茶作歌
火前嫩,火后老,唯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
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
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
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防微犹恐开奇巧,采茶竭览民艰晓。
——《乾隆诗词》
赏析:此诗作于乾隆十六年。作为太平天子的乾隆皇帝为巡察民情,曾几下江南,在杭州看茶农炒茶十分辛苦,总算“良心发现”,说了几句体贴茶农的话。这首诗对制茶的描写着眼于火候的掌握,确实是“内行看门道”,乾隆是懂茶的。
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号定庵。浙江仁和(杭州)人。27岁为举人。道光元年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九年,始成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十九年,弃官南归。二十一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他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为“今文学派”主要人物,近代改良运动先驱之一。己亥年(道光十九年)归途中写了315首绝句,总题为《己亥杂诗》,表达对国事的感慨与生平经历的哀乐。生平诗文甚富,后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过扬州
春灯如雪浸兰舟,
不载江南半点愁。
谁信寻春此狂客,
一茶一偈到扬州。
——《龚自珍全集》第九辑
赏析:由诗可知,作者扬州之行十分快意。坐在船上,一边饮茶,一边吟诗。作者所以把自己的诗称为“偈”,是他特意与“禅”联系起来。
曹 霑
曹霑,字梦阮,号雪芹。祖籍丰润(河北),生于南京。清代小说家,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又名《金玉缘》)的创作,全书未成,病而卒。后40回为高鹗所续,全书120回,属于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过无锡卖茶器处
白石垂杨岸,
香泥燕子家。
春归如昨日,
茶兴满天涯。
——《楝亭集·楝亭诗钞》卷四
赏析:短短的四句诗,诗意却很浓。前两句写景:垂杨岸、燕子家。第三句写时间,作者过无锡卖茶器处的时间是在夏季。第四句写感受,看到茶器,便联想到,随着这些茶器的出售,会把饮茶之兴传遍天涯海角。
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尊称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
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鼻祖,成果累累。
自大同至西口(四首之三)
骏骨来蕃种,名茶出富阳。
年年天马至,岁岁酪奴忙。
蹴地秋云白,临垆早酎香。
和戎真利国,烽火罢边防。
——《顾亭林诗集汇注》卷四
赏析:该诗概述了茶马互市的情况。在进行茶马互市时,骏马从西蕃来(泛指甘肃、青海、宁夏、西藏等地的各个少数民族),名茶从富阳来(易马茶有南茶和川茶)。茶马互市年年进行,所以年年都有天马(即骏马)来换茶叶(酪奴:茶的别称)。天马蹴地而起像一朵秋天的白云,茶叶煎起来充满了芳香。茶马互市能和戎(古代谓与别族维持和平关系为和戎)利国,使边疆无战争。茶马互市是在内地和边疆交界(接壤)地区通商,以四川等地的茶换取西蕃的马,盛行于宋、明、清各代。清皇朝的“茶马互市”实施的时间较短,只在顺治、康熙、雍正时进行,互市的办法也和明朝差不多,但规模小得多,至乾隆时完全停止。
林昌彝
林昌彝(1803—?),字惠常,号茶叟、五虎山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道光十九年举人,多次会试不中。因献《三礼通释》,于咸丰八年(1858)得建宁府学教职,仅一年即被排挤去官。同治年间,一度掌教廉州海门书院。约卒于同治末年。近代学者、诗人、诗评家。存诗近800首。
广州采风杂感八首(之三)
包藏祸心英吉利,
七万里外轮船至。
互市高楼鬼岛连,
挟山奇货通天智。
洋烟流毒剧堪哀,
茶药曷换洋米来?
——《林昌彝诗文》卷八
赏析:诗中的“英吉利”即英国。“包藏祸心”是外表和善,内怀恶意。“洋烟”指鸦片。林昌彝对英国人用鸦片来毒害中国人民表示愤慨,并提出应该把茶叶、大黄专门用于换外国大米的策略。林昌彝曾说过:“中国以大黄、茶叶救英人之命,英人反以鸦片流毒之物赚中国财宝,此为天理所不容,人情所共愤。”鸦片战争以后,福州辟为通商口岸。林昌彝家乡的乌石山积翠寺为英国侵略军强占,激起了他的切齿愤恨,他画成一幅“射鹰驱狼图”以示志向。所谓射鹰,就是“射英”的意思。林昌彝对国人吸食鸦片,长歌当器,感叹不已。《亭槛词三章之三》、《风灾行》、《汝曹》等诗都指出了鸦片的危害,表现了忧时忧国的痛切心情。
纪 昀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祖籍为应天府上元县,明永乐二年奉命迁来献县。出生于世代书香门第。31岁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右庶子、侍读学士,60岁以后,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四库全书》篇帙浩繁,凡3461种,79309卷,分经、史、子、集四部。纪昀亲自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凡200卷。
民俗(三十八首之三十五)
闽海迢迢道路难,
西人谁识小龙团。
向来只说官茶暖,
消得山泉沁骨寒。
——《乌鲁木齐杂诗》
赏析:西人:新疆古称西域,故称那边的人为西人。官茶:宋代以后直接由官府收购、经销以及用来储边易马的茶叶。该诗说新疆人认为吃官茶可解除寒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