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斗 茶
所谓斗茶,即点茶比赛。唐代冯挚在《记事珠》中云:“斗茶,闽人谓之茗战。”是一种大众化的草木游戏,古代文士亦借此消遣,乃至有“九五”至尊的唐明皇和名贯古今的苏东坡之辈也热衷于此道。
斗茶的胜败是对茶人点茶水平的考核。其评定标准是看茶面汤花的色泽和均匀程度,看茶盏内沿与汤花相接处的水痕,并品茶汤的色、香、味。“调膏”、“注水”、“击拂”、“择茶”、“择器”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斗茶是唐宋时期特有的文化现象。无名氏《梅妃传》载有唐明皇和梅妃斗茶的故事。《梅妃传》最早登录于元代陶宗仪的《说郛》一书里。题无名氏著。估计为宋元间人作。梅妃为唐玄宗的宠妃之一,能歌善舞。聪明的梅妃虽获帝王宠爱,但不恃宠任性,而是冷静并巧妙地规劝唐明皇不要沉溺于草木游戏,而应致力于“调和四海,烹饪鼎鼐”。“和”乃中和、圆融,乃茶之性,此处借饮茶以喻政治。
明人顾炳的《顾氏画谱》里,有一幅人物画名为《斗茶图》,系唐阎立本画之摩本。画面上共有六人,唐代平民装扮,精神焕发。其中之三人正在品饮,一个人平端小茶碗闭目闻香细啜,一个人已快将茶喝完,他的碗稍有倾斜,一个人正在擦拭茶碗;其中之三人正在忙活着点茶,他们中一人左手持碗,右手提瓶点汤,一人正将带提手、大长流的铜壶放于炭炉之上,一人则专司器具和斗茶用水。
唐人有赌茶的记载,王谠《唐语林》载:
郎士元诗句清绝轻薄,好为剧语。每云:“郭令公不入琴,马镇西不入茶,田承嗣不入朝。”马知此,语之曰:“郎中言燧不入茶,请左顾为设也,即以期为往。”时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分布于巨胡饼,隔中以椒豉,润以酥,入炉烤之,候肉半熟食之,呼为“古楼子”。
马晨起啖古楼子以伫。士元至,马喉干如窑,即命急烹茶,各啜二十余瓯。士元已老,虚冷腹胀,屡辞。马辄曰:“‘马镇西不入茶’,何辞也?”如此又七瓯。士元固辞而起,及马,气液俱下。因病数旬,马乃遗绢二百匹。
然而这是武人的粗鲁之举,而不是文雅的草木游戏,这实在糟蹋了茶。唐代知识界斗茶之风并不兴盛,原因是唐代文人的科举仕途欲望比哪一个朝代的文人都强烈,他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要“申管宴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对这类草木游戏是不屑一顾的。但至两宋,世风丕变,文人虽不乏如文天祥、辛弃疾、陆游之辈壮怀激烈者,但大多失了阳刚之气。经济相对繁荣,社会相对安定,城市奇迹般的繁荣昌盛起来,真个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物欲横流。当时的社会状况如此,文人亦难超脱。时有禅悦之风,于是便有了双向选择:或则随波逐流,以奢侈享乐相尚;或则厌恶世俗,扑落五斗红尘,归隐山林,以淡泊为宗。正是在这种城市生活空前繁荣的刺激下,两宋文人于茶事一改大唐古风,精于研究烹茶技艺,发展了大唐的点茶技术,唐式气派的饼茶到了宋人手里变得小而精致,并创造了团茶制作技术,在唐代不太时兴的斗茶游戏在两宋却成为时髦风尚,成为都市一道风景线。
关于宋代的斗茶,历史记载颇多——
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一似佳人裙上月。
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
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蔡襄《茶录》云:
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视人气色也,隐然察之于内,以肉理润者为上。既已未之,黄白璧无瑕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详明。故建安人斗试,以青白胜黄白。
《侯鲭录》载:
黄鲁直云:烂蒸同州羊,沃之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箸。抹南京面作槐叶冷淘,糁以襄邑熟猪肉,炊共城香稻,用吴人鲙松江之鲈。既饱,以康山谷帘泉烹曾坑斗品。少焉,卧北窗下,使人颂东坡《赤壁》前后赋,亦足少快。
周辉《清波杂志》云:
天台竹沥水,彼地人断竹梢屈而取之盈瓮,若杂以他水则亟败。苏才翁与蔡君谟比茶,蔡茶精用惠山村泉煮,苏茶劣用竹沥水煎,便能取胜。
宋徽宗赵佶是否参与斗茶游戏,史无记载,但他的《大观茶论》为斗茶游戏提供了技术指导,不懂赵佶的点茶法,斗茶亦难为胜手。内云:
点茶不一,而调膏即刻。以汤注之,手重筅轻,无粟文蟹眼者,谓之静面点。盖击拂无力,茶不发立,水乳未浃,又复伤汤,色泽不尽,英华沦散,茶无立作矣。有随汤击拂,手筅俱重,立文泛泛,谓之一发点。盖用汤已故,指腕不圆,粥面未凝,茶力已尽,雾云虽泛,水脚易生。妙于此者,量茶受汤,调如融胶。环注盏畔,勿使浸茶。势不欲猛,先须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绕腕簇,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疏星皎月,灿然而生,则茶面根本立矣。第二汤自茶面注之,周回一线,急注急止,茶面不动,击拂无力,色泽渐开,珠矶磊落。三汤多寡如前,击拂渐贵轻匀周环,表里洞彻,粟文蟹眼,泛结杂起,茶之色十已得其六七。四汤尚啬,筅欲转梢,宽而勿速,其真精华彩既已焕然,轻云渐生。五汤乃可稍纵,筅欲轻盈而透达,如发立未尽,则击以作之。发立各过,则拂以敛之,然后结霭凝雪,香气尽矣。六汤以寡立作,乳点勃然,则以筅着尻缓绕拂动而已。七汤以分轻清重浊,相稀稠得中,可欲则止。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谓之咬盏,宜均其轻清浮合者饮之。《桐君录》曰“茗有饽,饮之宜人”,虽多不为过也。
宋代较著名的斗茶诗文还有唐庚的《斗茶记》和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唐庚《斗茶记》文曰:
政和三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吾闻茶不问团,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千里致水,伪固不可知,就令识真,已非活水。今我提瓶走龙塘,无数千步。此水宜茶,昔人以为不减清远峡。每岁新茶,不过三月致矣。罪戾之余,得与诸公谈笑于此,汲泉煮茗,以取一时之适,此非吾君之力欤!
唐庚(1071—1121),宋代眉州丹(今属四川)人。字子西。进士及第后,累官至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性好茶饮。
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云: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www.xing528.com)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何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萱。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
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矶满斗归。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精于诗词散文。卒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无论是唐庚的斗茶文或者是范仲淹的斗茶诗,都表明宋人颇重烹茶技巧,即茶道“形而下”的方面。据此透视宋代文人的心灵世界,表明了他们在活得轻松一面的背后还有不轻松的一面。两宋繁荣的基础是十分不牢靠的,是一种虚假的“升平盛世”,与大唐几百年的强国固边不可同日而语。大宋的基本国策是以土地、丝帛、茶叶换和平,对此,一切有良知的文人是颇为压抑的。朝廷政治亦十分险恶,所以文人在借酒麻醉自己的同时,也逃于茶,姑且游戏人生,以此忘却丧权辱国的痛苦,以忘却仕途跋涉之苦。
斗茶游戏始于唐,衰于宋,至明代此风渐息,但也偶有斗茶者。张岱《露兄》一文云:
崇祯癸酉,有好事者开茶馆,泉实玉带,茶实兰雪,汤以旋煮尤老汤,器以时涤无秽器,其火候、汤候,亦时有天合之者,亦喜之,名其馆曰“露兄”,取米颠“茶甘露有兄”句也。为之作《斗茶檄》曰:“水淫茶癖,爰有古风;瑞草雪芽,素称越绝。特以烹煮非法,向来葛灶生尘;更兼赏鉴古人,致使羽《经》积蠹。迩者择有胜地,复举汤盟,水符递自玉泉,茗战争来兰雪。瓜子炒豆,何须瑞草桥边;橘柚查梨,出自仲山圃内。八功德水,无过甘滑香洁清凉;七家常事,不管柴米油盐酱醋。一日何可少此,子猷竹庶可齐名;七碗吃不得了,卢仝茶不算知味。一壶挥尘,用畅清谈;半榻焚香,共期白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