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会:文人相聚的情感沟通方式

茶会:文人相聚的情感沟通方式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诸多宴会或文会,多是酒、茶并用,以酒为主称“酒宴”,但也有以茶代酒的则称“茶宴”或“茶会”。这是一个经文会参与者同意的以茶代酒的适例。他之所以频繁举办文人茶会,旨在沟通感情。当时还有一种具经贸合作性质的“顾渚茶会”,任务是鉴评新茶、交流经验兼文士高会。当采茶时,两郡守毕至,最为盛集。

茶会:文人相聚的情感沟通方式

第三节 茶 会

茶会,又叫茶宴、茶集、茶汤会、茶话会。是由煎茶待客演化而成的聚饮方式。其历史至晚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晋中兴书》记载:陆纳曾以茶宴招待卫将军谢安,“所设唯茶果而已”,其侄俶觉其不丰,自作主张的“遂成盛馔,珍馐必具”,结果挨了叔叔四十大板。陆纳责备他“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晋书》也有类似记载,“桓温扬州牧,性俭,每宴饮,唯下七尊柈茶果而已”。茶宴之设盛于中唐之后。茶宴兴盛于中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唐代社会的开放,经济发展,物资充裕。为了交往和礼仪的需要,便设立了各种名目的宴会,有公宴和私宴,私宴为私人所办,如婚宴、寿宴、接风宴、饯行宴等,公宴为官方所办,如军宴、国宴等。仅朝廷办的宴会就名目繁多,包括:

1.庆贺性宴会,如庆加冕、册封、庆功、祝捷、点元、节日,及招待值日臣僚的廊宴、招待耆宿老者的千叟宴。

2.臣僚接驾宴会。

3.娱乐性宴会。宴会的名称见于记载的如烧尾宴、争春宴、曲江宴、杏园宴、樱桃宴、红云宴、汤饼宴、飞英会、鹿鸿宴、琥珀宴、玳瑁宴、野宴、船宴、乡饮酒、探春宴、裙幄宴等等,不一而足。文士是唐代社会最活跃的阶层,视办宴会为人生乐事。文士们自己办的宴会叫“文会”,取“以文会友”之意,也称“文酒”。(马宏伟《中国饮食文化》)文会的最早记载见于晋人张华的《三月三日后园诗》,诗曰:

暮春元日,阳气清明,祁祁甘雨,膏泽流盈。

习习祥风,启滞导生。禽鸟逸豫,桑麻滋荣。

纤条被绿,翠盖含英。于皇我后,钦若昊乾。

顺时省物,言观中园。宴及群辟,乃命乃延。

合乐华池,祓濯清川。泛彼龙舟,沂游诸源。

    ——马宏伟《中国饮食文化》

唐代苏颋曾于中秋之夜于禁中直学诸学士备文酒之宴(《都城记胜》)。宋代徽宗曾作《文会图》描绘文会盛况,史载杭州“文士则有西湖诗社,此社非其他社集之比,乃行都士夫及寓居诗人,旧多出名士”(《扬州画舫录》)。至清代此风不衰。“扬州诗文之会,以马氏小玲珑山馆、程氏筱园及郑氏休园为最盛。至会期,于园中各设一案,上置笔二、墨一、端砚一、水注一、笺纸四、诗韵一、茶壶一、碗一、果盒茶盒各一”(《扬州画舫录》)。会期饮酒、品茗,吟诗听曲。以上诸多宴会或文会,多是酒、茶并用,以酒为主称“酒宴”,但也有以茶代酒的则称“茶宴”或“茶会”。

与陆羽结缁素忘年之交的诗僧皎然就是茶宴的热心组织者,其《晦夜李侍御萼宅集招潘述汤衡海上人饮茶赋》诗云:

晦夜不生月,琴轩尤为开。

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

茗爱传花饮,诗看卷素裁。

风流高此会,晓景屡徘徊。

他们于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相聚于李萼家,大驾光临的有皎然、李萼外,还有潘述、汤衡、海上人等人。饮茶兼听琴吟诗,还作传花饮茶的游戏。文士雅集,吟诗品茶,真可谓“风流高会”。

诗人钱起(722—780)是中唐“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与赵莒等人办茶宴,地点选在竹林之中,饮的是著名的紫笋茶。《与赵莒茶宴》诗云:

竹下忘言对紫茶,

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性难尽,

一树蝉声片影斜。

诗人与友人在竹荫之下办茶宴,啜饮紫笋,听蝉声鸣叫,心灵达到默契,胜过羽化登仙的人醉饮琼浆玉液。因为饮茶使人俗念全消,能够追求到心灵深处的宁静、淡泊、高雅。所以一直饮到夕阳西下,仍兴致勃勃。

毫无疑义,茶成了沟通心灵的中介,成了慰藉灵魂的佳品。唐代诗人吕温是贞元十四年进士,历官左拾遗、侍御史、户部员外郎、均州刺史等职。与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友善。其《三月三日茶宴序》云:

三月三日,上巳禊饮之日也,诸子议以茶酌代焉。乃拨花砌,爱庭阴,清风逐人,日色留兴。卧借青霭,坐攀花枝,闻莺近席而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虽玉露仙浆,无复加也。座右才子南阳邹子,高阳许侯,与二三子顷为尘外之赏,而曷不言诗哉。

这是一个经文会参与者同意的以茶代酒的适例。文士们跋涉仕途,颇觉疲惫,而置此胜境,与青风、日色、花枝相伴,“闻莺近席”,“红蕊拂衣”,给人心灵的感受是“微觉清思”,认为是“尘外之赏”,也就是说,诗人们在茶会上扑落了滚滚红尘,使心灵超脱于俗世。这与僧人剃度念佛以登彼岸是相类似的问题,都为着一个目的:解脱自己。

著名书法家、唐代大臣颜真卿曾封为鲁国公。大历九年,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偕陆羽、皎然等名士19人,聚会于竹山寺,品茶吟诗,喜作联句。这些联句都由颜真卿亲手丹书,并收入颜氏《水堂集》。在这前后,颜真卿多次邀人举办茶会,王世贞《水堂集·跋》云:

鲁公在吴兴日,宴客于竹潘氏堂,联句而手书之。凡十九人,如处士陆羽、僧皎然、李观、房夔皆知名人士。而所谓粲、颛、须者,与公子为姓,皆有文行官爵家庙碑中。此公书遒劲雄逸,而时时吐姿媚,蚕头鼠尾得笔意,大较与家庙颉颃,而此手迹,又当远胜。

录一组联句如次:(www.xing528.com)

万卷皆成帙,千竿不作行。——陆羽

练容餐沆瀣,濯足泳沧浪。——李崿

守道心自乐,下唯名益彰。——裴休

风来似秋兴,花发胜河阳。——康造

支筑晓云近,援琴春节长。——汤清河

水田聊学稼,野辅试条桑。——皎然

巾折定因雨,履窗宁畏霜。——陆士修

解衣垂蕙带,拂席坐藜床。——房夔

檐字驯轻翼,簪裾染众芳。——颜粲

草生还迁砌,藤长稍倚墙。——颜颛

鱼乐怜清浅,禽闲喜颉颃。——颜须

空园种桃李,远墅下牛羊。——韦介

谈易三时罢,围棋百事忘。——李观

意幽神自王,道在器犹藏。——房益

昼饮山僧茗,宵传野客觞。——柳淡

颜真卿在湖州做官只有五年的时间,其间,给予了陆羽以切实的帮助,使之充实完善了《茶经》,并为他修了三癸亭,资助他建了青塘别业。而诗人自己也得益于陆羽、皎然等人的帮助完成了巨著《韵海镜源》。他之所以频繁举办文人茶会,旨在沟通感情。这一帮人有官有民有僧有俗,但于茶事中达成默契,成为至交。茶的作用的发挥得益于茶性“平和”,体现了“中和”、“圆融”。

当时还有一种具经贸合作性质的“顾渚茶会”,任务是鉴评新茶、交流经验兼文士高会。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云:

苕溪渔隐曰:唐茶惟湖州紫笋入贡,每岁以清明日贡到。先荐宗庙,然后分赐近臣。紫笋生顾渚,在湖、常二境之间。当采茶时,两郡守毕至,最为盛集。此蔡宽夫诗话之言也。蔡但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按陆羽《茶经》云,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湖州生长兴县顾渚山中,常州生义兴县近上悬脚岭北峰下。唐义兴县《重修茶舍记》云:义兴贡茶非旧也,前此故御史大夫李栖筠旧典是邦,山僧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芬香甘辣,冠于他境,可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厥后因之,征献浸广,遂为任土之贡,与常赋之邦侔矣。故玉川子诗云:“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正是谓也。当时义兴、顾渚皆贡茶,又邻壤相接,白乐天守姑苏,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诗云:“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这是一次官方茶宴,湖州、常州两郡太守在境会亭欢宴。茶会上,常州的阳羡紫笋茶和湖州的顾渚紫笋茶互相比美、斗新,青娥歌舞助兴,人们在轻歌曼舞中品评紫笋新茶。

陶谷《荈茗录》载:和凝在朝,率同列递日以茶相饮。味劣者有罚。号为“汤社”。

和凝(898—955),五代词人。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来)人。历任五代梁、唐、晋、汉、周各朝。好诗词。有《宫词》百首。和凝官高位重,在后唐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知贡举,后晋时为中书侍郎、同门下平章事,后拜太子太傅,封鲁国公,门生故旧甚多,他又好文学,嗜茶饮,所以与众朝官组织“汤社”,每日以茶较量,味差者受罚。此后,汤社成为文人聚会的一种固定形式。

茶会之风传到宋代,其基本内容仍是品茗吟诗,或加歌舞助兴。

吴垌《五总志》云:

馆中会茶,自秘监至正字毕集,或以谓少陵拙于为文,退之窘于作诗,申难纷然,卒无归宿,独陈无己默默无语,众乃诘之,无己曰:“二子得名,自古未易定价,若以谓拙于文,窘于诗,或以谓诗文初无优劣,则皆不可,就其己分言之,少陵不合以文章似吟诗样吟,退之不合以诗句似做文样做。于是议论始定,众乃服膺。

清代宫廷茶宴的主要形式是赋诗饮茶。此风始于康熙朝。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十四日,以海宇荡平,兵革宴息,大宴百官于乾清宫。康熙皇帝于兴奋之余,仿汉武帝在柏梁台与诸臣作诗联句,共赋七言诗,每句用韵,一句一意,世称之为柏梁体诗。当时赋诗共93人。后,雍正皇帝也曾命王公大臣和内廷词臣,云集乾清宫赋柏梁体诗。乾隆皇帝将宫中茶宴联句视为后世必遵之家法,而且也不同于康熙、雍正皇帝设酒宴诸臣于乾清宫,而是别出心裁,不设酒宴,以自己配制的“三清茶”款待,并以果盒为席(清档记载,茶膳房伺候果盒,内装有以白面1.8斤、青豆面、豌豆面、芝麻高粱米面各4两、白糖8两、香油5两制成的饽饽点心)。入宴文臣学士与皇帝边饮茶、品尝点心,边赋诗、咏吟联句,馨香满庭,胜有“重华宫宴集群仙”之雅境(崔陟《中国宫廷生活》)。

康熙五十二年,适逢康熙皇帝六十大寿,各地官员为奉迎皇帝鼓励一些老人进京贺寿。于是康熙决定举办“千叟宴”。这次是在畅春园举行,有1800人参加宴会。千叟宴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饮茶,大宴开始,先“就位进茶”。乐队奏丹陛清乐,膳茶宫官员向皇帝父子先进红奶茶一杯,王公大臣行礼。皇帝饮毕,再分赐王公大臣共饮。饮后,所有茶具皆赐饮者。被赐茶的王公大臣接茶后原地行一叩礼,以谢赏茶之恩。这道仪式过后,方能进酒、进肴。

乾隆五十年正月在乾清宫举行的千叟宴多达3000余人。乾隆六十一年,再次在皇极殿举行千叟宴,与宴者3000多人,另有受到邀赏而未入座的5000余人(崔陟《中国宫廷生活》)。乾隆时期的清宫茶宴每年在正月初二至初十选吉日举行。主要内容是做诗和饮茶。最初人无定数,大抵为内庭当值词臣。以时事命题作诗,定为72韵。直接在宫内参加赋诗茶宴者78人,分8排,每人作出4句。题目由乾隆定。

纵观古今文士茶会有几个基本特点:一是择人,必是文人雅士、至交好友;二是择境,或置身竹林之下,或傍白石清泉,或在宫廷大院,或在禅房斗室;三是择茶择水,茶必精、水必活。究其宗旨,亦是为心灵而设,或为沟通感情,或为平衡心态,或为寻找心灵的慰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