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特色茶文化:瀹茶法的兴起与发展

明代特色茶文化:瀹茶法的兴起与发展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散茶成为主体的现实,明代茶俗丕,“瀹茶法”成为全社会的新潮茶俗。研判以上操作程序,可以看出:明代成为主流茶俗的瀹茶法与前朝的煮茶法颇多相似之处。“瀹茶”萌芽于前朝已是铁定的事实,只是到了明朝发扬光大,成为主流茶俗而已。显然,这个词不能反映明代主流茶俗的基本特点。

明代特色茶文化:瀹茶法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明代特色茶俗

明清两朝是中国饮茶文化的第三个高峰。前朝茶类生产和制茶工艺进入明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一个新的历史文化大背景下,新的饮茶方法的诞生已是水到渠成。

建立这一历史功绩的人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史载:明朝初期,贡茶仍然采用福建的团饼,后来,明太祖朱元璋有感于制作龙团凤饼劳民伤财,于是下诏“罢造龙团,惟芽茶以进”。《明史》记载:“其上供茶,天下贡额四千有奇。福建建宁所贡最为上品,有探春、先春、次春、紫笋及荐新等号。旧皆采而碾之,压以银板,为大小龙团。太祖以其劳民,罢造,惟令采茶芽以进,复上供户五百家。”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举动,结束了延续数百年的“龙团凤饼”的制作历史,自此后散茶成为茶叶制作与品饮文化的主流。明代茶文化因了这一历史机遇,在茶叶冲泡方法的革新、茶具的研究开发、茶馆的广泛普及方面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基于散茶成为主体的现实,明代茶俗丕,“瀹茶法”成为全社会的新潮茶俗。明朝徐火勃著《茗谭》就提及明代的“瀹茶法”,称:“闽人多以茉莉之属,浸水瀹茶。”

瀹茶法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品茶几个主要环节——

1.泡茶主要器具有茶炉、汤壶(茶铫)、茶壶、茶盏(杯)等。

2.明清两朝的茶人比前朝的茶人更重视择水,茶书中多有择水、贮水、品泉、养水的内容,如田艺蘅的《煮泉小品》、许次纾的《茶疏》、张源的《茶录》、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屠隆的《考槃余事》、冯时可的《茶录》、闻龙的《茶笺》等,都有专门论水的文字。许次纾《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张源在《茶录》中说:“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仅从这一方面考量,就可以肯定:明清两代茶人的茶艺技巧远胜前朝。

3.张源《茶录》“火候”条载:“烹茶要旨,火候为先。炉火通红,茶瓢始上。扇起要轻疾,待有声稍稍重疾,新文武之候也。”按唐人的说法就是“活火”。

4.明朝没有温度计,冲茶时水温的掌握全凭眼耳两个器官。《茶录》“汤辨”一条颇为有趣,云:“汤有三大辨十五辨。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气辨。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气为捷辨。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汽全消,方是纯熟;如初声、转声、振声、骤声,皆为萌汤,直至无声,方是纯熟;如气浮一缕、二缕、三四缕,及缕乱不分,氤氲乱绕,皆是萌汤,直至气直冲贯,方是纯熟”。(www.xing528.com)

5.品茶是煮茶的最终目的。如何品茶?明人对此的论述周详而又精到。

研判以上操作程序,可以看出:明代成为主流茶俗的瀹茶法与前朝的煮茶法颇多相似之处。如唐宋的斗茶,又称“茗战”、“点茶”、“点试”。斗茶的操作过程有调膏、煎水和点茶三个环节,调膏就是将茶末放一茶盏中,注入开水调成糊状,如同膏油,然后注入沸水。其操作程序是煎水不煎茶,与陆羽的煎茶法有一定区别,与明朝的瀹茶法也有所不同。

“瀹茶”的提法前朝有之,宋人吴则礼(?—1121)写过一首《周介然所惠石铫取水瀹茶》的诗,诗云:“吾人老怀丘壑情,洗君石铫盱眙城。要煎淮水作蟹眼,饭饱睡魔聊一醒。僧伽孤塔何亭亭,试唤僧伽真肯应。拟向山阳买白菜,团炉烂煮北湖羹。”诗中涉及的茶具和辨汤法似乎是后来发生在明代的茶事。《鹤林玉露》是南宋文人罗大经(1195—1206)所撰的一部著名笔记,这部笔记对南宋中期的社会政治、历史掌故和文坛轶闻多有记载。《鹤林玉露·茶瓶汤候》中说:

余同年李南金云:《茶经》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之节。然近世瀹茶,鲜以鼎镬,用瓶煮水,难以候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之节。又陆氏之法,以未就茶镬,故以第二沸为合量而下,未若以今汤就茶瓯瀹之,则当用背二涉三之际为合量。乃为声辨之诗云:“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千车稛载来。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其论固已精矣。然瀹茶之法,汤欲嫩而不欲老,盖汤嫩则茶味甘,老则过苦矣。若声如松风涧水而遽瀹之,岂不过于老而苦哉!惟移瓶去火,少待其沸止而瀹之,然后汤适中而茶味甘。此南金之所未讲者也。因补以一诗云:“松风桧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

“瀹茶”萌芽于前朝已是铁定的事实,只是到了明朝发扬光大,成为主流茶俗而已。

有一点需要质疑的是:瀹者煮也,瀹茶就是煮茶。显然,这个词不能反映明代主流茶俗的基本特点。明代烹茶采用的是直接冲泡法,撮茶入杯,注入开水即可,比前朝任何一种烹茶方式都简单易行。我倒赞同“冲泡法”的说法。

有一点需要指明的是:“冲泡法”因用器不同而分为壶泡法和撮泡法。据张源《茶录》、张谦德《茶疏》、罗稟《茶解》等书记载,壶泡法较为复杂,一般程序有藏茶、洗茶、浴壶、泡茶(投茶、注汤)、涤盏、酾茶、品茶等项;撮泡法在明人陈师16世纪末撰写的《茶考》有记载:“杭俗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撮泡法简便,一般程序有涤盏、投茶、注汤、品茶几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