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陆羽与法门寺地宫茶具:探寻茶文化传承之路”

陆羽与法门寺地宫茶具:探寻茶文化传承之路”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节陆羽茶具与唐代法门寺地宫茶具大唐咸通十五年正月初四,唐僖宗归安佛骨于法门寺,以数千件皇室奇珍异宝安放地宫以作供养。这套茶具在法门寺地宫出土,是中国茶史之幸,普天下茶人之幸。“陆氏茶具”是为唐代“中产阶级”设计的“中档茶具”,在其上有以法门寺地宫茶具为代表的“高档茶具”,在其下有低档的“大众茶具”。

陆羽与法门寺地宫茶具:探寻茶文化传承之路”

第十节 陆羽茶具与唐代法门寺地宫茶具

大唐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初四,唐僖宗归安佛骨于法门寺,以数千件皇室奇珍异宝安放地宫以作供养。1981年8月24日,法门寺明代真身宝塔半壁坍塌,1987年4月3日发现唐代地宫,考古工作者进行科学发掘。在地宫后室的坛场中心供奉着一套以金银质为主的宫廷御用系列茶具。这套以唐代僖宗皇帝小名——“五哥”标记的系列茶具,引起全世界文化界的瞩目。

地宫出土的咸通十五年《物帐碑》碑文中言道:懿宗供奉:“火筋一对”,僖宗供奉:“笼子一枚,重十六两半。龟一枚,重二十两。盐台一副,重十二两。结条笼子一枚,重八两三分。茶槽子、碾子、茶罗、匙子一副,七事共重八十两。”“七事”何指?对照实物当为茶碾子、茶碢轴、罗身、抽斗、茶罗子盖、银则、长柄勺等。从茶罗子、茶碾子、碢轴的錾文看这些器物制作时间是咸通九年(868)至咸符六年(879)。鎏金飞鸿纹银则、长柄勺、茶罗子等器物上刻画有“五哥”字样,僖宗是懿宗第五子,宫中昵称“五哥”,《物帐碑》也将其作为“新恩赐物”列在“僖宗供物”名下。由此可见,这些茶具是僖宗皇帝御用真品无疑。

属于茶具的还有:“调达子一对”,“琉璃茶碗托子一副”,“鎏金人物画银坛子”、智慧论供奉的三件盘圆座小盐台。唐代普遍以饭碗代茶碗,所以那曾为千古之谜的秘瓷碗大概是一物二用,不妨纳入茶具系列。

细而言之,这套系列茶具包括有:鎏金飞鸿球路纹银笼子、壸门高圈足座银风炉、鎏金壸门座茶碾子、鎏金飞鸿纹银匙、鎏金仙人驾鹤纹壸门座茶罗子、鎏金人物画银坛子、摩羯纹蕾纽三足架银盐台、鎏金伎乐纹调达子、鎏金银龟盒,另有系链银火筋、琉璃茶盏、茶托等13件。

这套茶具是唐代宫廷茶俗的实物证据。通过对“陆羽茶具”和“地宫茶具”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陆羽煎茶法”以及“陆羽茶具”对大唐宫廷茶文化的直接影响。

毫无疑义,“地宫茶具”表明大唐宫廷茶艺采用的是在中唐以后风靡全国的“陆羽饼茶煎饮法”。

饼茶煎饮法是陆羽创立的一种加工精细、饮法考究的品茗方式。鲜叶“七经目”后煮而饮之,分而酌之,即经过采、摘、捣、拍、焙、穿、封七道工序后制成茶饼,又经烤炙、碾细、过罗,然后煮水煎茶。

陆羽煎茶法用的是茶饼,故不能直接冲泡,而要经过几道加工程序。其法见于《茶经·五之煮》,其程序是:炙茶、碾茶、筛茶、煮水、投茶、酌茶、吃茶。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研究“地宫茶具”与“陆羽茶具”佐证这一推断——

烘焙器:“陆羽茶具”有风炉、灰承、炭挝、火img76;而“地宫茶具”中相对应的有壸门高圈足座银风炉、系链银火筋。陆氏风炉材质铜铁和普通的泥土,式样追求古朴,具周易文化的丰富内涵;而地宫茶具中相对应的壸门高圈足座银风炉,装饰有莲瓣、仰莲瓣、锥顶状莲蕾、十字形铜片、小银花,突出其豪华的风格及佛教文化的内涵。此物系贡品,是朝廷敬贡制度的物证。出土时炉盖贴有墨书“大银熏炉,臣杨复恭”的鉴封。两件器物两种风格,一为雅士茶道载体,一为贵族茶道的载体。

碾罗器:陆氏碾罗器包括碾、拂末、罗合,碾盘和堕,用质地坚硬细密且无异味木材制成,拂末用鸟的羽毛制成,罗合材质是竹、杉木、纱绢、油漆为之;而地宫茶具的碾罗器包括鎏金壸门座茶碾子、纯银碢轴、鎏金仙人驾鹤纹壸门座茶罗子。三物皆构造复杂、装饰豪华、材质高档。鎏金壸门座茶碾子錾如意云头、流云纹、鸿雁、天马、扁平团花,錾文为“咸通七年文思院造银金花茶碾子一枚共重廿九两”。纯银碢轴自铭曰“碢轴重一十三两”,饰莲瓣团花、流云纹、草叶纹,錾刻供奉者“五哥”二字,据此可知茶碾子确系唐僖宗所供奉,价值极高。鎏金仙人驾鹤纹壸门座茶罗子由盖、罗、屉、罗架、器座组成。錾饰飞天、流云、和合云、如意云头、莲瓣纹,仙鹤,饰束髻、着褒衣的执幡驾鹤仙人,錾刻僖宗皇帝小名“五哥”字样。较之质朴雅致的陆氏碾茶器,地宫碾茶器崇金贵银,以豪华尊贵为价值取向,体现的是皇权至上,并可感知到大唐十分开放的宗教政策。

煮茶器:“陆羽茶具”有筥、交床、生img77;而“地宫茶具”中相对应的有鎏金飞鸿纹银则和素面银香匙。

贮茶器:陆氏用廉价的纸囊,地宫茶具相对应的是鎏金银龟盒,通体钣金,焊接成型。龟状,取神龟长寿之意。

储盐器:陆氏有鹾簋,瓷制。揭,用竹制成;地宫茶具有鎏金人物画银坛子,饰有宝珠形、飞狮、凤凰、鸿雁、鸳鸯鹦鹉、鱼、荷叶、缠枝蔓草、“S”状二方连续纹样。腹壁划分为四个规范的壸门,内各錾刻一人物画,分别为萧史吹箫、仙人对弈、伯牙奉琴、金蛇吐珠。蕾纽摩羯纹三足架盐台錾文“咸通九年文思院造银涂金盐台一只”,表明此物系宫廷金银作坊所打造。

饮茶器:“陆羽茶具”有碗;而“地宫茶具”中相对应的是琉璃茶碗、茶托和宫廷专用的秘瓷碗。

“地宫茶具”与“陆羽茶具”二者之间的差异概括言之:(www.xing528.com)

地宫茶具是作为地宫唐密曼荼罗的供器出现的,是唐皇室尊崇佛教的生动体现,而陆羽茶具则是推行“陆羽煎茶艺术”的一个创意,是将食具与茶具分离的具划时代意义的创造

地宫茶具多系价高值昂的金银器和琉璃器,陆羽茶具则以铜铁和无异味的木材为主;地宫茶具代表的是贵族时尚,陆羽茶具代表的是雅士时尚;地宫茶具追求豪华繁缛,陆羽茶具则较为简约质朴;地宫茶具的使用者系天潢贵胄、王公贵族,陆羽茶具的使用者以文人雅士为主体,属大唐的中产阶级;地宫茶具负载的是三教文化和皇权思想,陆羽茶具则更多一些儒家思想和平民意识。

毫无疑义,地宫茶具无论材质、工艺及文化内涵,都是中国茶登峰造极的创造,是盛唐气象辉煌的写照。这套茶具在法门寺地宫出土,是中国茶史之幸,普天下茶人之幸。

通过地宫茶具与陆羽茶具的比较研究,还可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唐代茶具是分档次的。“陆氏茶具”是为唐代“中产阶级”设计的“中档茶具”,在其上有以法门寺地宫茶具为代表的“高档茶具”,在其下有低档的“大众茶具”。

茶学界有种说法,认为“陆羽茶具”是普及型茶具,换句话说,即要推广全国为广大百姓普遍使用。

这套茶具唐代百姓用得起吗?

就品类而言,24种28件备齐不易;

就重量而言,一套茶具全入都篮,重约百斤;

就制作材料而言,有银、生铁锻铁、生钢、熟铜、泥、石、白瓷、青瓷、海贝之类金属和非金属物质,有青竹、葫芦棕榈皮、剡藤纸、木漆、白蒲、鸟羽、绢、粗绸、油布之属,所用木料选用槐、楸、梓、茱萸、橘、梨、桑、桐、柘、桃、柳、蒲葵、柿心之类,一般百姓能备齐这些材料吗?

《封氏闻见记》言道:“楚人陆鸿渐……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下面的话便是“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什么是“好事者”?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赶时髦的人”。当时有条件赶这个时髦的只能是“王公朝士”,即有钱的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僧道雅士,至少是唐代的“中产阶级”。这就说明“陆羽茶具”在唐代的普及程度很低,但并不妨碍“陆羽茶具”成为大唐茶具的“标准件”。富贵人家崇金贵银,觉其不够高档,于是变化其装饰和材质,注入富丽豪华之气;布衣百姓力求节俭实用,种类不求多,材料不求稀有昂贵。

来自下层社会的陆羽虽设计了一套复杂的造价不低的“陆氏茶具”,自己也明白,他的“陆氏茶具”百姓难于接受,所以他见机而作,来个区别对待,以免因茶具而废了大众茶事。《茶经·九之略》写道:

其煮器,若松间石上可坐,则具列废;用槁薪鼎img78之属,则风炉、灰承、炭挝、火img79、交床等废;若瞰泉临涧,则水方、涤方、漉水囊废;若五人已下,茶可末而精者,则罗合废;若援藟跻嵒,引img80入洞,于山口炙而末之,或纸包合贮,则碾、拂末等废;既瓢、碗、夹、札、熟盂、鹾簋悉以一筥盛之,则都篮废。

一连续讲了六个“废”,但废的不是茶事,而是讲茶具的损益。他写了《茶经》也怕人生搬硬套,这种损益是为了顾全大众茶事,认可一般平民茶人可使用低档茶具。唐人饮茶用器倒也不拘泥二十四事,如喝茶用碗也用杯、瓯、瓶、樽、盏,煎茶用鼎也用瓶、铛、锅。低档茶具的特点是价廉、不成套。作为茶神陆羽也不肯屈从大众茶事而废了他的精心创造,《茶经·九之略》又补了一“废”,文曰:

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缺一,则茶废矣。

这如同唱戏,草台班在服装、道具、乐器方面可以马虎一下,城市大剧院则马虎不得。城乡有别、贫富有别,居城的王公朝士必须按《茶经·四之器》的要求,用“陆氏茶具”饮茶,以全茶艺,否则便等于废了茶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