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元明清诗人对陆羽名茶评价探析

宋元明清诗人对陆羽名茶评价探析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人说陆羽精于茶事。六安茶产于安徽的六安,为名茶。陆羽《茶经》中无六安茶的记载。但此诗有误,陆羽未去过福建,他不了解也没有评论过建溪茶。该诗表明,山僧所赠茶为产于天目山的雨瓣茶,可治长卿之“消渴病”。天目山茶得到陆羽的品题而成为名茶。现称“普陀佛茶”。

宋元明清诗人对陆羽名茶评价探析

第三节 宋元明清诗人对陆羽鉴定名茶的评价

北宋梅尧臣《得雷太简自制蒙顶茶》(《全宋诗》卷二百五十八):“陆羽旧《茶经》,一意重蒙顶。”作者说,蒙顶茶为陆羽《茶经》所重,现在则以建溪茶为好。

北宋林逋《监郡吴殿丞惠以笔墨建茶各吟一绝谢之·茶》(《全宋诗》卷一百零八):“石碾轻飞瑟瑟尘,乳茶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这首诗前两句用“瑟瑟尘”和“乳花”来表明“北苑茶”品质甚佳,后两句是感叹陆羽不识这种“人间极品”,因此在《茶经》上没有把它写上。陆羽未到过福建,对那里的情况又缺乏了解,诗后万历本注云:“陆羽撰《茶经》而不载建溪者,意其颇有遗落耳。”

北宋宋祁《贵溪周懿文寄遗建茶偶成长句代谢》(《全宋诗》卷二百一十七):“茗箧缄香自武夷,陆生家果最相宜。”陆生家果疑指茶。

北宋释重显《送新茶二首》(《全宋诗》卷一百四十八):“元化功深陆羽知,雨前微露见枪旗。”诗人说陆羽精于茶事。新茶雨前已现“枪旗”,正是采茶的好时节。

北宋丁谓《茶》(《全宋诗》卷一百零二):“唐贤经谱内,未识建溪春。”往日的名茶,由于建溪茶的兴起,已黯然失色,但遗憾的是陆羽《茶经》中却没有建溪茶的名字。

北宋释重显《谢郎给事送建茗》(《全宋诗》卷一百四十八):“陆羽仙经不易夸,诗家珍重寄禅家。”是说建茗实在太好了,连陆羽也找不到恰当的词句来夸奖它。

南宋陆游《老学庵北窗杂书》(《剑南诗稿校注》卷六十七):“小龙团与长鹰爪,桑苎玉川俱未知。”小龙团产于福建建安,为贡品。长鹰爪即日铸茶,产于浙江绍兴,亦为贡品。这两种茶均在宋代开始生产,所以唐代的陆羽和卢仝是无法知道的。

南宋周必大《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宋诗钞·省斋集钞》):“暮年桑苎毁《茶经》,应为征行不到闽。”作者认为唐代陆羽之所以著《毁茶论》,是因为他没有到过福建。如果陆羽当年能去福建,看到那里有这样好的茶叶,他就不会写《毁茶论》了。

明代姚公绶《无题》(《西湖游览志》卷四):“品尝顾渚风斯下,零落《茶经》奈尔何。”因为龙井茶确比顾渚茶好,《茶经》因过誉顾渚茶而被茶人冷落也就无可奈何了。(www.xing528.com)

明代童汉臣《龙井试茶》(李大椿主编《西湖龙井茶》):“一吸赵州意,能苏陆羽神。”作者以龙井水烹龙井茶,这种茶饮了可以令赵州和尚(从谂禅师)由茶境进入禅境,可以让茶神陆羽神经兴奋。

明代李东阳、萧显、李士实《咏六安茶》(明万历十二年《六安州志》卷七):“陆羽旧经遗上品(萧显),高阳醉客辟清欢(李士实)。”六安茶产于安徽的六安,为名茶。陆羽《茶经》中无六安茶的记载。高阳醉客即高阳酒徒。

明代杨慎《和章水部沙坪茶歌》(清光绪十二年《增修灌县志》卷十三):“洛下卢仝未得尝,吴中陆羽何曾见。”沙坪在四川灌县,古称宝唐山。该诗说沙坪茶品质优异,但由于沙坪茶不为“洛下卢仝”和“吴中陆羽”所知,因而没有荐于上取得“贡茶”的资格。

明代平显《寄山茶》(《松雨轩集》卷七):“清兴未减陆鸿渐,枯肠可搜卢玉川。”径山茶产于浙江余杭的径山,为古代名茶。平显为钱塘(今杭州)人,曾贬官云南。诗人说径山茶可增陆羽(字鸿渐)的清兴,可让卢仝(字玉川)“枯肠从此润”。

明代潘允哲《谢人惠茶》(《广群芳谱·茶谱》卷三):“漫道玉川阳羡蕊,还如鸿渐建溪芽。”这首答谢诗写作者评论家乡茶的品质,可以与卢仝推崇的阳羡茶、陆羽推崇的建溪茶媲美。但此诗有误,陆羽未去过福建,他不了解也没有评论过建溪茶。

明代周履靖《山僧惠茶》(《闲云稿》卷一):“长卿消渴思,鸿渐品题嘉。”长卿,司马相如字,传说他因患消渴病(今称糖尿病)而死。该诗表明,山僧所赠茶为产于天目山的雨瓣茶,可治长卿之“消渴病”。其实司马相如不饮茶,只是他患有消渴病,人们把他的消渴和一般的口渴联系起来,因此茶诗中常常出现长卿的名字。天目山茶得到陆羽的品题而成为名茶。陆羽《茶经·八之出》有产于杭州临安、于潜二县的天目山茶的记载。

明代钱子正《子义弟惠茶》(《绿苔轩集》卷二):“评品已无鸿渐试,捧尝续待绿珠煎。”作者在煎茶、饮茶中想到陆羽(鸿渐)、绿珠、司马相如(文园)、卢仝(玉川)。绿珠是西晋石崇爱妾,喜吹笛,赵王伦专权时,伦党孙秀指名向崇索取,被拒,后崇被逮,她坠楼自杀。

清代厉鹗《大圜上人惠紫菜补陀茶用山谷集中食笋韵》(《樊榭山房集·续集》卷七《诗庚》):“景纯赋已收,鸿渐经未采。”该诗说紫茶已写入晋代郭璞(字景纯)的《江赋》中,而普陀茶则不见于陆羽的《茶经》中。《普陀山志》:“普陀落伽山一名补陀,在今定海县之东,距县百余里,茶山在白华顶后,自北亘西,其地最广,中多溪涧,山上多产茶茗。僧于雨前采摘供用,可治肺痈、血痢。”现称“普陀佛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