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父子师徒情,情谊如一线,永不断!

父子师徒情,情谊如一线,永不断!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父子情、师徒情智积(?他收养了弃儿陆羽,并养育于寺院,精心呵护,使之受到良好的教育。陆羽与智积禅师的父子情、师徒情,因陆羽离开竟陵和游历考察而告一段落。帝疑其诈,私访羽,召入。是年,积公圆寂,陆羽闻噩耗悲不自禁,作《六羡歌》以纪念恩公。著者认为,诗意如此,但陆羽未必能超然。陆羽与智积禅师的父子情、师徒情还体现在他与李齐物和崔国辅两位的关系上,此处不赘。

父子师徒情,情谊如一线,永不断!

第一节 父子情、师徒情

智积(?—768)复州竟陵郡龙盖寺高僧,寺院住持。他收养了弃儿陆羽,并养育于寺院,精心呵护,使之受到良好的教育

《陆文学自传》用了不少笔墨叙述了传主与这位高僧之间所发生的事,字里行间浸透着似海深情。这位高僧以慈悲为怀,“始三岁,茕露,育乎竟陵大师积公之禅院”,恩同再造。“九岁学属文”,要造就这个弃儿成为有知识的人才,获得当时一般殷实家庭子女才能享受到的受教育的权利。而这个弃儿的模样和个性并不讨人喜欢,他“为人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凡与人燕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生多瞋”,但智积禅师对他教育的耐心程度就是生身父母也不过如此。这个顽童多次冲撞为人所敬仰的高僧大德,自然该受到严厉的惩戒,但智积仍对他寄托着希望,一方面“矫怜抚爱”,一方面“历试贱务”。对于陆羽当寺奴所受的磨难,“公知之”。他想造就陆羽的打算一直没有放弃,“恐渐渍外典,去道日旷,又束于寺中”。当陆羽“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卷衣诣伶党”时,他做了妥协,“十二时中,许一时外学,令降服外道也。以我门人众多,今从尔所欲,可捐乐工书”。

陆羽与智积禅师的父子情、师徒情,因陆羽离开竟陵和游历考察而告一段落。

代宗李豫对佛教尊崇有加。据野史推测,约在大历三年(768),有臣子上奏云:竟陵龙盖寺智积上人年高德劭,精研佛学,为佛门精英。代宗闻奏大喜,降旨复州竟陵,将智积上人礼送至京。

智积上人入宫后,受代宗皇帝召见,一块儿论佛。智积善茶,代宗嗜茶,二人讲佛论茶,谈得十分投机。正是智积上人告诉代宗:他有个名叫陆羽的徒弟煮的“渐儿茶”风味独特。代宗皇帝在位时期,人们对陆羽这名字并不陌生,都知此人善茶,著有一部《茶经》,阳羡茶和顾渚紫笋经他评定,认为“可荐于上”。当时代宗叹积公知茶,亦对陆羽的茶艺表示颇感兴趣。这年春,代宗召羽进宫煮茶,赐积公。董逌《陆羽点茶图跋》载:

竟陵大师积公嗜茶,非羽供事不向口。羽出游江湖四五载,师绝于茶味。代宗闻之,召入内供奉,命宫人善者,烹以饷师,师一啜而罢。帝疑其诈,私访羽,召入。翌日,赐师斋,密令羽供茶。师捧瓯,喜动颜色,且尝且啜,曰:“此茶有若渐儿所为者。”帝由是叹师知茶,出羽相见。

此事还见于《记异录》。

是年,积公圆寂,陆羽闻噩耗悲不自禁,作《六羡歌》以纪念恩公。《全唐诗》原题为《歌》,题下注曰:“太和中,复州有一老僧,云是陆弟子,常讽此歌。”陆羽作的是可以谱曲歌唱的歌词,所以竟陵复州的一个老和尚曲不离口,常唱此歌,以表示对陆羽的缅怀。有学者也据此认定陆羽是和尚。但这是孤证,有大量的证据表明陆羽只是亲近佛门而从未剃度为僧。

唐李肇《国史补》云:“异日,(羽)在他处闻禅师去世,哭之甚哀,乃做诗寄情。”这里的“他处”当指湖州

明人陈继儒《茶董补》引《陆羽小传》云:羽“少事竟陵禅师智积。异日,羽在他处,闻师亡,哭之甚哀,做诗寄怀。”诗云: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www.xing528.com)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

唯羡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来。    

    ——《全唐诗》卷三百零八

诗中的“西江水”,清人刘源长《茶史》云:“西江水:蜀承天府景陵县。汉竟陵。隋复州。五代竟陵。”引《六羡歌》“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景陵’城下来”,《全唐诗》作“竟陵”。显然,《六羡歌》“西江水”是陆羽的故乡河、母亲河。今人对“西江水”多解:

一说是指天门县河姜家河到截河口的汊水河段,长约三里,古称“西江”(清乾隆《天门县志》);

一说是泛指西边流来的长江(刘湘松《“西江水”别解》,《陆羽茶文化研究》第13期);

一说是南禅宗的代称(寇丹《再论陆羽的“西江水”》,《陆羽与〈茶经〉研究》)。

著者认为:前两说颇有道理,“西江水”这一“意象”是指宜于煎茶的故乡的河水,也代指绵绵不尽的乡情,其中包括对恩人智积禅师的怀念。从陆羽的艺术旨趣和行文风格看,他追求雅俗共赏,该诗直抒胸臆,简直就是古代的白话诗,言“西江水是南禅宗的代称”,似无此奥旨。明人陈继儒之说也不太切合诗意,深长思之,虽是“寄怀”却无凭吊之意。

关于《六羡歌》,有必要在此谈谈著者的见解。诸多学者多以此为据肯定陆羽“不爱钱财不爱官”,高风亮节。著者认为,诗意如此,但陆羽未必能超然。就陆羽个性而言,是不适合做官的,但为了他的茶学事业而知难行难,所以有五入幕僚的经历(其中还包含友情支持)。用当代语言来表述:“这是工作需要!”他需要筹措巨额“课题费”,他需要得到官方的理解和支持,他需要依靠官方“转化科研成果”。他必须承认“官本位”的社会架构。贬陆羽说他有官瘾,抬陆羽说他“四不羡”(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皆有苛求古人之嫌。面对唐代的大环境、大气候,知识分子多有青云之志,陆羽亦不例外。除了茶坛和文坛,无论官场或情场,陆羽都是一个“边缘人”,或者身入心不入,或者心入身不入,总是在“出世”与“入世”间游移不定。他的两不受封或者试图表明一介文人的淡泊,但绝非蔑视金钱利禄。在这一点上他深受“缁素忘年之交”的皎然先生的影响,与颜真卿的彻底“入世”和张志和的彻底“出世”的生活态度大相径庭。陆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他有理由选择独特的活法。评价古人不可简单化,亲近达官贵人未必人格卑下,隐居山林不问政治未必高尚。陆羽一生都未能跳出名利场

陆羽与智积禅师的父子情、师徒情还体现在他与李齐物和崔国辅两位的关系上,此处不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