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晚年行踪:探索生命之路

晚年行踪:探索生命之路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晚年的行踪建中元年四月,戴叔伦向檀州刺史兼湖南观察使(驻长沙)曹王李皋荐举陆羽,李皋欣然允诺,邀陆羽赴湖南任幕府客卿。品洪州西山瀑布水,评为第八。陆羽旅居上饶期间,与刺史姚骥有频繁的来往。陆羽知名度之高、朋友之多、情谊之深厚可见一斑。贞元五年,戴案了结,戴叔伦作《抚州赴推昭雪,答陆太祝三首》以表示感激之情。贞元五年,陆羽仍居玉芝观。

晚年行踪:探索生命之路

第六节 晚年的行踪

建中元年(780)四月,戴叔伦向檀州(治所在今密云县)刺史兼湖南观察使(驻长沙)曹王李皋(733—792)荐举陆羽,李皋欣然允诺,邀陆羽赴湖南任幕府客卿。

建中二年(781),陆羽前往湖南,起程时,大历十三年(778)迁居无锡时结识的权德舆前来送行,称誉他“不惮征路遥,定缘宾礼重”,送行的朋友很多很多,“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权德舆《送陆太祝赴湖南幕》)。权德舆比陆羽小26岁,可谓忘年交。

建中三年(782)十月,李皋调任洪州刺史兼江西观察使,驻洪州(治所在今南昌市),仍然邀请戴叔伦和陆羽在他的幕府工作。陆羽随李皋去洪州。品洪州西山瀑布水,评为第八。

建中四年(783)夏,曹王李皋领兵讨伐叛将李希烈,戴叔伦奉诏代理江西观察史兼抚州(治所临川,在今抚州市西)刺史,去临川就职。陆羽亦离开洪州,小隐上饶。陆羽旅居上饶期间,与刺史姚骥有频繁的来往。

兴元元年(784),陆羽游弋阳(唐大业、天宝年间改光州为弋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潢川),品万寿泉。

贞元元年(785)四月,李兼任江西都团练观察史兼洪州刺史,召权德舆为观察使判官,朱放为参谋。由于权德舆和朱放的推荐,李兼邀陆羽入幕,为时不久,陆羽重回上饶茶山。这年,孟郊至上饶拜会陆羽,并作《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一诗,诗中说陆羽“乃知高洁情,摆落区中缘”。这期间曾顺便考察岭南茶事。

贞元二年(786),御史萧瑜代李兼领洪州兼江西督团练观察史(《旧唐书》),“御史萧瑜领洪州,羽自信州(治所在今江西上饶)移至洪州玉芝观。瑜喜与之唱和,成帙,权德舆为之序”。萧瑜在上饶时与陆羽有往来,感情甚笃,特邀陆羽,为幕府宾客。陆羽去洪州居西山玉芝观。

由上饶(信州治所)移居洪州时,因为“太祝陆君鸿渐以词艺卓异,为当时闻人”,故“凡所至之邦,必千骑郊劳,五浆先馈”(权德舆《萧侍御喜陆太祝自信州移居洪州玉芝观诗·序》,见《权载之文集》卷三十五)。陆羽知名度之高、朋友之多、情谊之深厚可见一斑。同时也告诉我们:陆羽当时虽然已有千古名作《茶经》面世并有“茶仙”之誉(耿湋、陆羽《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但他在大唐文化界占据一席之地是因为“词艺卓异”。这也表明:真正能代表陆羽最高文学水准的名篇佳作早在唐代时期就皆已散佚,我们能读到的几首诗实际上是陆羽几篇不太重要的作品。这大概是宋以后的评论界评论陆羽只着眼于《茶经》,重陆子之“经”,轻陆子之“文”,因为陆羽的诗文成就无从说起。大概《辞源》的编纂者考虑到这一点,仍然给诗文遗存寥寥无几的陆羽一席之地,收入《辞源·文学卷》,名列大唐诗文作家行列。对陆羽的文学成就评价不高也不排除另一个原因:《茶经》成了陆羽一生的亮点,其他方面自然会被忽略,如古人所言陆羽的诗文成就“为《茶经》所掩”。

陆羽到洪州后,与萧瑜相互赠诗唱和,“相得欢甚”,常是“侍御唱之,太祝酬之,法曹(崔载华)和之”。贞元三年(787),陆、萧二人唱和诗辑录成册,题为《陆羽移居洪州玉芝观诗》,萧瑜《喜陆太祝移居洪州玉芝观诗》领首,权德舆为之序。

戴叔伦在抚州任职,被人密谤遭诬,待罪家中,等待朝廷派人推勘。戴叔伦此时有两个家:老家在润州(今江苏金坛县),新家在抚州,究在何处“待罪”呢?从戴叔伦后来作的《抚州赴推昭雪,答陆太祝三首》看,既然是“抚州赴推”,“待罪”之地可能在他的金坛老家。也就是说,斯人去矣,但“人走茶未凉”,陆羽侠肝义胆,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他为戴叔伦抱不平,亲自去抚州调查戴案真相,写辩诬材料,并同权德舆、崔载华二位好友四处奔走说项。贞元五年(789),戴案了结,戴叔伦作《抚州赴推昭雪,答陆太祝三首》以表示感激之情。权德舆亦喜出望外,作《同陆太祝鸿渐、崔法曹载华见萧侍御留后说,得卫抚州报,推事史张御史却回,前刺史戴员外无事,喜而有作三首》。(www.xing528.com)

贞元五年,李复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使,请陆羽和周愿前去协助(周愿《三感说》)。周愿原在楚州(治所在今江苏淮安),带御史衔,不久前游历江西至洪州,与陆羽晤面。二人应李复之邀,由洪州出发,经大庾、梅岭去广州,共佐李复。在李复幕府,陆羽寄居东园,号东园子,人称东园先生。

次年辞归洪州,途经乐昌县(属南海郡,在今郴州市之南、韶关之北),游泐溪石室,与当地文人雅士交游,应其所请,题“枢室”二字,题壁今存。泐溪石室在乐昌城西北四里西石岩,素有“仙人石室”之称,系道教经书所云七十二福地之一。宋人余靖(1000—1064),字道安,韶州曲江人,善诗爱茶,其《同游泐溪石室记》云:“固仙游之所宅,岩栖之佳致也,既而遍览幽趣,庶逢前轨,洗尘而视,则有陆羽题名墨迹在焉。”

陆羽游罢泐溪石室,途经湖南,又品郴州圆泉水,评为第十八。《全唐诗》引祝穆《方舆胜览》云:“周愿与竟陵陆羽尝佐岭南连帅李复幕府。”明万历《郴州志》载:“圆泉,在州南十五里,合是为郴阳八景之一,曰‘圆泉香雪’。”清代《郴州总志》明确地说:“圆泉,在州南五里,一名除泉,陆羽《茶经》品为下第十八泉。”

贞元五年,陆羽仍居玉芝观。正月,戴叔伦去抚州辩对,由于陆羽提供了有力的证人证言,戴叔伦雪谤无罪,重新起用,官遣容州(辖区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刺史、经略侍御史。暇未暖席,即于十二月告病还乡,在回家乡润州(今江苏金坛县)途经江西时,又与陆羽、崔载华二位好友重逢,戴叔伦作《容州回逢陆三》一诗赠给陆羽。未曾料到竟是永别,六月,戴叔伦病故。

贞元八年,李复调京都,次年转任华州刺史。有学者推测,朝廷封陆羽为太子文学系李复回朝廷时所荐。太子文学是东宫左春坊的官员,正六品下,掌校典籍,陪侍太子读书。陆羽未就职。以官衔称呼“陆文学”首见于《陆文学自传》,称呼陆羽为“太子文学”首见于周愿的《三感说》,此文撰于宪宗元和四年(809),此时陆羽已作古五年。

陆羽不仕而隐,隐而不逸,所以五入幕府,却两次拜官不受。他重视的是修身立德和为小民谋衣食之计,不计较个人的进退荣辱。

贞元八年(792),李复回京,陆羽也功成身退,结束了在湖南、江西、广东三地长达十余年的隐居和幕僚生涯,按一般老人心态推之,年已花甲的陆羽应回到的地方是他晚年的归宿之地。归去来兮,何处是归宿?只可能是他的第二故乡——湖州。因为湖州有他的事业,有他遮风避雨的茅庵草舍,有垂垂老矣的恩师挚友皎然先生。分析有关史料,可以认定:陆羽这年由洪州返回湖州,而且仍住青塘别业。

陆羽在贞元十年(794)前后,在苏州虎丘小隐。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仅10里。虎丘山不高,仅有36米。旧志载,苏州虎丘之北古有“陆羽楼”(又名陆太祝羽寓舍),是陆羽“贞元中陆羽寓虎丘故址”。千人石之西有“陆羽井”,传为陆羽主持所凿。

贞元二十年(804),陆羽72岁,这年冬天,在他的莫逆之交皎然圆寂四年之后,病逝于青塘别业,葬于杼山,与皎然塔夹谷相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